标题:印光大师这20条法语 值得珍藏一辈子 内容: 印光祖师一生严持毗尼(戒律),一丝不苟,六时念佛,三业清净,护教重道,勤奋修学,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弘扬净土,不遗余力,皈依弟子,众星拱辰。 后人尊大师为净土宗第十三祖。 以下从《印光法师文钞》中略选20条印光祖师法语与大家共享。 1. 念佛人静坐时切不可掐珠,掐珠则神不能定,久则受病,卧时亦然! 念佛人忌卧倒姿势出声念佛,伤气。 2. 念佛人宜小声念念,默念念,不可一味大声着力念,否则必致受病。 3. 聚道友念,宜分三班,一班出声绕念,两班静坐密念,如此成天念,不至过劳。 若一同出声念,久则过劳,或致受病。 4. 念佛须声音高低适中,缓急合宜,若高声如赶贼之猛烈,始则心火上炎,或至吐血,以成不治之病。 5. 念佛人当善调身心,心远离妄念,身得闲暇无病,方可办道。 6. 无论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有声而旁人不闻)、心中默念,均须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 如此,则心不外驰,妄想渐息,佛念渐纯,功德最大。 7. 善导大师示“专修”与“杂修”。 专修指“身业专礼”(凡围绕及一切处身不放逸皆是)、“口业专称”(凡诵经咒能至心回向,亦可名专称)、“意业专念”。 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存一,顾难得益,则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 8. 善导大师令人一心持名,莫修杂业者,恐中下人以业杂至心难归一,故示其专修也;永明令人万善齐修回向净土者,恐上根人行堕一偏,至福慧不能称性圆满,故示其圆修也。 9. 若是精修梵行,禅定力深,则往生品位更高,见佛闻法最速! 即大彻大悟,断惑证真之人,亦须回向往生,以期圆证法身,速成佛果。 10. 净土修行之法:退可闭关专修、中可世间随缘念佛、进可一门深入,并万善圆修。 11. 念佛人忌涉猎外道典籍,修持外道之法炼丹运气及扶乩等法。 12. 念观音发愿求生西方,亦可满愿,以弥陀、观音同一度生之事,非有二义也。 13. 念佛宜六字。 四字亦可。 如初念则六字。 念至半,或将止,则念四字。 若始终不念南无,便为慢易。 14. 临终助念时,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 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 又宜念四字佛号。 初起时,念几句六字。 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以字少易念。 病人或随之念,或摄心听,皆省心力。 15.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 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 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 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 16. 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 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 若衣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默念。 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 17. 人在世间,不能超凡入圣、了生脱死者,皆由妄念所致。 今于念佛时,即作已死未往生想。 于念念中,所有世间一切情念,悉皆置之度外;除一句佛号外,无有一念可得。 何以能令如此? 以我已死矣,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着。 能如是念,必有大益。 18. 天下无二道,圣凡无两心。 举古今中外,莫不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及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事理,为立身行道,治国安民之本。 良以此种事理,皆吾人性分中所固有之常彝。 无论智愚贤否,悉皆具备。 其所作所为,或有符合悖戾之不同者,乃由闲邪存诚,克己复礼。 及迷心逐物,肆意纵情之所致也。 19. 佛法要义,在无执著心。 若预先存一死执著得种种境界利益之心,便含魔胎。 若心中空空洞洞,除一句佛外,别无一念可得,则庶几有得矣。 20. 念佛当从朝至暮,从暮至朝,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大小便利,一切时,一切处,令此一句洪名圣号,不离心口。 若盥漱清净,衣冠整齐,及地方清洁,则或声或默,皆无不可。 若睡眠及裸露澡浴大小便时,及至秽污不洁处,只可默念,不宜出声。 文章选自中国佛学院广行法师编著《走近佛教》 发布时间:2025-06-08 15:15:0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0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