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南怀瑾 :说到底还是女性最伟大 内容: 《观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法门》一般说来,每个宗教,从古至今多半重男轻女,释迦牟尼也不例外。 尽管提倡人性平等,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还是重男轻女。 何以重男轻女? 可从生理上心理上行为上找出原因来,暂时不去讨论它。 我常说一件有趣的事,中国道家推崇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最后还是崇拜他的母亲瑶池圣母;天主教供奉圣母玛利亚;而佛教中观世音菩萨普遍被崇信。 几乎所有宗教最后还是以母教为依归,其理由安在? 可以说,每一个宗教都是以母爱为人类仁慈博爱的具体表现,非常尊重女性道德典型。 从人类文化思想上看,观音菩萨,在释迦牟尼佛之前早就存在,尤其在东方普遍的被流传崇拜。 他比释迦牟尼发早先成佛,叫正法明如来,本身也是男性。 因为同情女性的痛苦比男性大,所以在东方经常以女性来示现,辅助释迦牟尼的教化。 尤其是中国,白衣观音非常流行,与天主教圣母玛利亚有时几乎不可分,像佛教中咒语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早在婆罗门教(印度教)已有流传,而且佛教密宗的修法,修法时多半是画十字的,如护身手印,先印额,再印左肩,印右肩,印胸,印喉,如同画十字一样。 且学密宗的人,必须先经过灌顶,就大似西方所讲的洗礼。 现在更可以证明,在南非共和国,以及印地安人,早就发现流传着六字大明咒,可是很难考证到究竟起于何时。 中国大乘的佛教思想里,慈悲二个字,虽然构成为一个名辞,但有两种不同的含义。 所谓慈:是具有父性的慈爱,它在济世、救人、利物的范围中,含有庄严肃穆的意义;譬如夏天的太阳,它有利于世人与万物,但有时候也会使你望之生畏。 所谓悲:是具有母性的慈爱,它有一味的含容抚育万物而不辞其劳的作用。 这种母性慈爱的悲心,却往往被人误解为妇人之仁,好像没有太大的价值;然而人们如果能够彻底扩充所谓妇人之心的悲心,也就是发挥了人类母爱的伟大。 有些人往往烦恼一来,或者遇到危难,便念道:我的妈! 这个没错,本来观世音菩萨就是我们的妈妈嘛! 我们的妈妈也就是观世音菩萨。 世上没有比母爱更伟大的了,学佛能依此精神而修,那是很容易上路的。 也因此,观世音菩萨现女身的场合,非常之多,以母爱的光辉来照应我们。 我们只要仔细观察世界上每个大宗教,它的最崇高的象征,往往都是以母性来作为代表,便可知道宗教文化的真正精神所在了。 所以观世香菩萨在东方的宗教中,他始终以女性的化身出现,也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上,女性在人类中,固然付出了无比崇高的母爱,同时所遭遇到人生的痛苦与灾难,也比男性更多、更大,这是我们有志为人类文化和平而努力的人们,所应该具有更深切的认识与了解;这也就是东方佛教,观世音菩萨的圣像,经常以女性的化身而站在茫茫苦海中而救人利物的深长意义。 人类的文化与文明,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自然科学的日新月异,促进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它给予人类世界许多物质生活上的便利,与肉体生理上新奇舒适的享受。 相反的,生存在今天世界的人们,他所遭遇到精神与心灵上的压力与痛苦,并没有因为自然科学的发达而得到平安;因此,东方人文文化的精义,与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也正是救时的良药。 《易经杂说》我们到西北,看到野马群,马是喜欢合群的,一群上千匹的马中,有一个头子出来,一定是一匹公马,这匹公马领头往哪里,这一群马,无论公的母的都跟着它,非常拥护领袖。 牛群也是如此,牛群夜晚睡觉,母牛一定睡在靠里面的安全地带,公牛则一定睡在外面的地带,以保护母牛。 所以男人照顾女人,是天经地义的事。 打仗的时候,公马也一定冲在前面,所以母马是追随公马的。 其次,世界上最伟大的是母爱,每一个宗教,到最后都是崇拜女性的,天主教的圣母,佛教的观世音,都是女性,因为母爱最慈悲、最仁慈、最伟大,所以中国文化上认为女性为母者强。 不但人如此,各种动物也如此,当母亲的时候最坚强。 试看母鸡,平常非常软弱,可是当它翼护小鸡的时候,遇到了老鹰等等侵略者时,则会拼命保护小鸡,精诚抵抗,这就是母爱的精神,牺牲自我的精神,所以母马不但有跟公马,顺阳性的功能,同时本身还能发挥群爱、仁慈的精神。 顺天而行,也可以说是顺乾卦而行,也可以说顺阳而行,这样产生的中国的人生哲学,同时也可以讲男女夫妇的夫唱妇随,和顺家庭才兴旺,事业才发展,社会才繁荣。 并不是说夫唱妇随即是打倒女权,这个思想是最尊重女权的,如前面说的马群、牛群,到了夜间在旷野中休息,自然会让母马母牛到中间安全地带去睡,公马公牛都在外围担任保卫的责任,男性的伟大也在此自我牺牲的精神。 所以夫唱妇随的顺道,并不是压迫女性,因为女性的许多先天性条件是需要保护的。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世界上一切的文化和宗教,从古至今都是重男轻女的。 到了近世的西方文化演变,尤其是美国代表了西方文化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稍稍开始有点不同,男女好像变得比较平等了,其实也不见得。 有趣的是,许多宗教虽然重男轻女,但是到最后还是归到女性身上去了。 像道教最后最大的是瑶池圣母,是玉皇大帝的妈妈。 天主教最崇拜的是圣母。 在佛教,最为大众所依的观世音菩萨,是以女身度众生的。 这都是代表了母爱。 佛法素来讲平等,但是在戒律和规炬上,对女性还是有等差的,有平等中的差别。 尤其是讲到修行,女性就必须先修到能够转成男身,才能成佛。 一般素来是这么说,唯一不同的,有几本经典,一是《维摩诘经》,还有一本是很少见的《佛说月上女经》,以女身而成佛,与释迦牟尼佛问答,为佛所默然认可。 第三本经是唯识法相宗最重视的《胜鬘夫人经》。 这几本经真正讲到男女平等。 《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实际上妇人之仁,也正是真正慈悲的表露,扩而充之,就是大慈大悲,大仁大爱。 只可惜没有扩而充之而已。 一般的妇人之仁,如果扩而充之,就是仁之爱,那就非常伟大了。 犹如孟子所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它是人性固有的爱心和同情心。 尤其是女性在这方面的反应,比之男性更为明显。 因此常常有人引用古代成语,所谓妇人之仁。 其实,不要轻易曲解妇人之仁这句话,把它当作无用的代名词,扩充妇人之仁,才是大仁大义、大慈大悲。 就怕你如妇人之仁的仁心都没有,就不必假借大仁大义来掩饰自己了。 例如,佛说慈悲,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仁字同一意义。 但佛把仁心用两极分开来说,便叫慈悲。 慈是如父(男)性、阳性的爱,悲是如母(女)性、阴性的爱。 且看不同宗教中的几位代表人物,就可知母性仁爱的伟大。 佛教里最受欢迎的是观世音菩萨,虽然在佛经的原始记载上,他是一位男性,但是他却常以女身出现,而后世人们也都喜欢膜拜他以女性姿态出现的化身。 代代相传,如今他已成为母性慈爱的象征。 天主教的圣母玛丽亚,是伟大母爱的表征。 至于道教标榜的则有瑶池圣母。 尽管人类不少宗教的教规、教条、教义,都是重男轻女,但最后还是推崇女性的伟大。 看来蛮有意思的。 简单总括的一句,我要特别提出声明,我是认为中国文化传统继续保持了五千年,大半是靠过去历史上女性伟大的牺牲,以及她们所付出的忍辱负重的功劳。 换言之,女性对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的确犹如女娲氏炼石以补天的功德。 殷实家庭,一定是有一个有德而有持家之道的老祖母或主妇,作为真正幕后的主持者,并不一定是当家的男人或老祖父的成果。 所以我经常说,中国文化中,维持传统的家族人伦之道的,都是历代中国妇女牺牲自我的成果,是母德的伟大,不是男士们的功劳。 母教,才是天下文化教育的大教化事业。 大至国家、民族,小至一个儿女,没有优良传统贤妻良母的教育基础,那就什么都免谈了! 《我说参同契》这个《易经》每一个比喻,你要把它性质研究透了,那你差不多对它的相有所了解了。 现在讲到坤就是这个现象,动则辟,母马性也非常刚烈的。 一个女性,你看她弱不禁风,如果没有丈夫男人在旁边,你要抢她的孩子,她那个凶劲比老母鸡还要凶! 什么都不管,天地万物唯母最强,就是母爱,她要保护小的生命。 所以这个坤卦的性情、性能是动则辟,不动则已,一动强烈得很,哗! 门打开了。 静则翕,一静就像花一样收起来结果。 发布时间:2025-06-05 14:25:0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0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