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黄念祖:修行方法12 内容: 修行方法佛就是因这一大事因缘而出于世。 大经即《无量寿经》,是对圣量的具体讲解。 不但《无量寿经》是对阿弥陀佛圣号的具体解释,就连三藏十二部都是为了说明阿弥陀佛,也可以说阿弥陀佛就代表了三藏十二部。 既然这样,只念阿弥陀佛就可以成佛,就不难理解了,也可以说,念《无量寿经》就是为了念阿弥陀佛。 念阿弥陀佛就可以成佛。 也就是普劝众生念佛。 通过读经了解经义,可以精进念佛,快速成佛。 念佛是为了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自己的愿力与阿弥陀佛的大愿相结合,便能往生成佛,不是到处参加法会,登多少座山,拜多少座庙,真正的功夫是去十恶修十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念佛就是念掉十恶业,变为十善业。 如果念佛,心不改正照常作坏事,那念佛至一心不乱也不能往生。 夏莲居居士在《净宗必读》中所普劝的大经赞如果我们没有正确的学佛基本态度的话,实在说我们要求往生,是求不来的,因为还觉的这个世间很好嘛! 有太太,有儿女、有丈夫、有事业、有青春、有权、有钱等等,如果是这样,你想从佛法中得到利益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我们学佛的到底要用什么心态? 明白了学佛的根本才不会走错路。 有些人看起来,他也在听经闻法,甚至还会讲经说法,还能领导众生来修行,但是他的立场、观点、方法都是世俗的。 论是论非、贪钱财地位、在团体里争地位、论输赢、说大话,别人只能听他的,别人都错,有时甚至师父也要惧怕他三分。 《弥陀摄生三愿》法藏法师学佛,必须专以自了为事,然亦须随分随力以作功德。 利人一事,唯大菩萨方能担荷。 除此,谁敢说此大话? 中、下之人,随分随力以行利人之事,乃方可合于修行自利之道,以修行法门有六度万行故(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与所有修行),自未度脱,利人仍属自利。 但不可专在外边事迹上做,其于对治自心之烦恼习气置之不讲,则由有外行,内功全荒,反因之生我慢,自以功利为德,则所损多矣。 《净宗专修指南》恒云居士编辑,道安法师鉴定憨山大师费闲歌诵经容易体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 这个愿是佛法当中第一大愿,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发愿求生净土是大乘法中第一大愿,再没有一个愿比这个愿更大了。 为什么呢? 因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刚才说过了,顶多三四劫,你就成佛了,你看这个愿大不大。 所有一切大乘法门,不能跟它相比呀。 所以这个不是普通的愿。 四宏誓愿那个佛道无上誓愿成,那只是个愿心,能不能成还打问号,那靠不住啊! 这个往生成佛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这个愿不轻,实实在在是大乘法中的第一愿,因此,一定要蒙如来本愿威神的加持。 没有如来本愿威神的加持,很难达到。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佛的本愿加持呢? 我们的愿要真、要实,就得到了。 现前就能得到。 就怕你的愿心不真不实。 佛虽然在这个世间,说了许许多多的经论,许许多多证的方法,但是佛说了,法一定要契机,所以佛的经称为契经,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 佛说经是在三千年前,是在印度那个环境,为那些人所说的,这一点我们要清楚,不是为三千年后我们这些人所说的,这一点我们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我们在世尊这一代时教当中,才知道怎样去选择。 佛所说的经,契理是决定没有问题的,合不合我们的机呢? 机就是我们的程度,我们的根性,实实在在讲那不一定,为什么呢? 他不是为我们说的。 佛为我说一定契我们的机,他不是为我说的嘛。 《金刚经》是给须菩提说的,《楞严经》是给阿难尊者说的,这一点我们要清楚明白,我们不是须菩提,也不是阿难啊! 这样的经典我们要学习就很难了,就是依照经典里面的理论方法来修学,也不能成就,怎样知道不能成就呢? 你能不能断爱欲,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果然能断爱欲,那你就是当机者了,那正是对你说的了。 如果你不能够断爱欲,那这个经典,这个法门,对你来讲就不契机,你就得不到利益。 得不到利益,就是你还是出不了三界,纵然你得定了,得定也不行,何况得定也不容易呀! 如果有个人发心念佛,要求生净土,别人劝他修别的法门,不要修净土,那个罪极重啊! 人家这一生明明去成佛了,你把他拉回来,拉他又去搞六道轮回,你说这个罪多重,这个不得了啊! 现在世间这样的愚人很多,很多。 现代人学佛,真叫可怜啊! 学佛怎么个学法呢? 要广学多闻,那就完了,要样样都知道,结果是样样都不知道,这可怜呐。 这个法门也不错,那个经论也不错,都想去看看,结果完了,还搞六道轮回,所以一定要全盘放下,彻底的放下,心里头一丝不挂,唯念阿弥陀佛,我们就成功了。 所有一切统统放下,统统舍弃,专心念佛,求生净土,才能到西方啊! 莲池大师在晚年也跟天亲菩萨一样,所有一切法都舍弃了,他老人家讲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他放下了,八万四千行,饶与别人行,他也放下了。 我们的确没有能力。 我们今天所凭的,就是阿弥陀佛本愿的威神,他老人家加持我们,我们不断烦恼也能往生,这是在所有一切大小乘法门里面,只有这一门。 诸位要记住,只有这一门,不断烦恼可以出三界。 除了这一门之外,再没有第二门。 你去翻大藏经,看看有没有第二门,没有了。 自古以来,这些祖师大德多了,他们翻遍了大藏经都没找到,唯独这一门叫带业往生。 带业就是不必断烦恼就能往生,所以净宗称之为门余大道。 门,就是八万四千法门。 余,就是以外的,无量法门以外的,可以出离三界,可以永脱轮回,而一生不退成佛,就这么一条道路,大家都要明了哇。 无住、天亲是何等人物? 昨天跟诸位介绍,无住、天亲的哥哥,八地菩萨遇到这个法门,都一心归命,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我们的好榜样。 摘自 净土修行必读第一集 发布时间:2025-06-04 15:19:3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0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