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七菩提分 内容: 七七菩提分七佛。 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七宝。 诸经所说的略有不同。 般若经所说的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渠、玛瑙。 法华经所说的是:金、银、琉璃、砗渠、玛瑙、珍珠、玫瑰。 阿弥陀经所说的是:金、银、琉璃、玻璃、砗渠、赤珠、玛瑙。 七使。 七种烦恼,使就是烦恼的别名。 一欲爱。 即五欲的贪受;二恚。 即瞋恚无忍;三有爱。 即色无色爱;四慢。 即贡高我慢;五无明。 即不明事理;六见。 即各种邪见;七疑。 即怀疑正法。 七垢。 七种烦恼,垢也是烦恼的别名。 1、欲垢是欲使他人知道自己的功德。 2、见垢是对自己的功德生执著分别的见解。 3、疑垢是对自己的功德生起疑惑。 4、慢垢是以自己的功德去跟别人较量而生出轻慢他人的心。 5、忄乔垢是对自己的功德生起贡高欣喜之心。 6、随眠垢即自己的功德为他人所覆盖而生烦恼。 7、悭垢是自己的功德生起悭惜的心。 七众。 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前五为出家,后二为在家。 七逆。 七种大逆不道的行为。 即出佛身血、杀父、杀母、杀和尚、杀阿阇梨、破羯摩僧及转*轮僧、杀圣人(小乘是阿罗汉,大乘是地上菩萨)。 七菩提分。 又称七觉分或七觉支、七等觉支,为五根五力所显发的七种觉悟。 1、择发菩提分。 即以智慧简择法的真伪。 2、精进菩提分。 即以勇猛心,力行正法。 3、喜菩提分。 即心得善法,而生欢喜。 4、轻安菩提分。 即除去身心粗重烦恼,而得轻快安乐。 5、念菩提分。 即时刻观念正法,而令定慧均等。 6、定菩提分。 即心唯一境而不散乱。 7、舍菩提分。 即舍离一切虚妄的法,而力行正法。 七七斋。 人死后七七四十九日,由於业缘的安排将去投胎,此时若其亲属为其修福超度,则可以转劣为胜去投生於善处,往生极乐世界。 七忏悔心。 人们在作忏悔的时候,应有的七种心情。 大惭愧心、恐怖心、厌离心、发菩提心、冤亲平等心、念佛报恩心、观佛性空心。 七种无上。 佛所持有的七种无上:1、身无上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2、道无上佛以慈悲的道法去利乐一切众生。 3、见无上佛以正戒正见正命等成就其身。 4、智无上佛俱有四无碍智。 5、神力无上佛的神通力不可思议。 6、断障无上佛已经断尽了惑、业、苦之三障。 7、住无上佛住於伟大的寂灭涅槃境界。 七圣财。 七种已经见道的圣人所得到的功德法财,诸经所说略有不同,分述以下。 宝积经说:云何圣财? 谓信、戒、闻、惭、愧、捨、慧。 如是等德法,是谓七圣财。 彼诸众生不获此故,名极贫穷。 法句经说:信财戒财,惭愧亦财,闻财施财,慧为七财。 报恩经说:七圣财为信、精进、戒、惭愧、闻捨、忍辱、定慧。 七圣觉。 涅槃经云:有七圣觉者故名圣人。 七圣觉即七菩提分。 七趣。 地狱趣、饿鬼趣、人趣、天趣、神仙趣、畜牲趣、阿修罗趣。 趣是趣向的意思。 发布时间:2023-04-27 18:34:2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