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李炳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内容: 壹、讲前小言┌东晋道安法师制,与西土暗合。 ┌通┤文分三科┤└首序分,次正宗分,终流通分。 │ ┌此经传世者七种,今现者不计,四译同上例。 └别┼今采者为玄奘法师译,最流通。 └奘师译本,简择精要,略去序与流通。 贰、经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华言智慧┐┌实相(真空之体)般若┤├三种┼观照(实相之用)│ └五不繙一┘└文字(铨释言教)│└别名(真性实相)(一实谛)(自性清净心)(如来藏)(如如)(实际)(一乘)(法性)(首楞严)(中道)(毕竟空)等(智度论)般若是一法,佛说种种名;随诸众生类,为之立名字。 ┌上二字译彼岸┐┌生死喻此岸┐波罗蜜多┤├┼烦恼喻中流┼修习┐└下二字译曰到┘└涅槃喻彼岸┘ │┌──────────────────┘│┌三贤历一僧祇,道力微,被烦恼伏,名远波罗蜜。 └阶段┼一至七地历一僧祇,道力增,伏烦恼,名近波罗蜜。 └八至十地历一僧祇,道力盛,尽伏烦恼,名大波罗蜜。 ┌此系华语,释此者甚多,以为六百卷之精要者圆。 心┤└喻人心脏,为百体之要,义合乎中。 ┌梵语修多罗,译义甚繁。 经┤└简举贯、摄、常、法。 参、开义(表解)┌释名即前之题。 ├显体即一经指归。 本经以中道实相为体。 五玄┼明宗即修持之法。 此经以一心三观为宗。 ├辨用即其功用。 以此法自他两度。 └判教即五时教相。 本经在第四时。 肆、人题唐三藏法师玄奘译(表解)┌偃师陈氏名,十三岁出家洛阳净土寺。 ├贞观三年西行至印,历百二十八国。 奘师 ┼留学中印摩竭陀国那烂陀寺,受业于戒贤论师,及胜军居士。 略介 ├贞观十九年归长安。 ├繙经十九年,成七十三部,千三百三十卷。 └世寿六十五岁。 伍、经文(附表解)纲甲示菩萨法空人我执┌实相┐┌破我执┐节一 般若起用┤ ├蕴相空性┤ ├度苦厄└观照┘└显我空┘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表解)┌梵语数种翻来 ┐ ┌纳音为闻观自在┤ ├即观世音菩萨┤└华译有观自在、观世音┘└达理为观┌人空般若┐┌但见于空,不见不空。 ┌浅┴破除我执┴┴三乘同修,名共般若。 行深般若┤└深┬法空般若┬┬不但见空,又见不空。 └更破法执┘└异三乘,名不共般若。 ┌空观深,断见思惑,显一切智,见真谛。 照见为三智用┼假观深,断尘沙惑,显道种智,见俗谛。 └中观深,断无明惑,显一切种智,见中谛。 ┌一羊毛上尘,七分之为兔毛尘,再七分为水尘。 ├水尘七分为金尘,再七分为实极微,再七分为色聚微。 ┌(喻)┼色聚微七分名极微之微,不可更分。 │ ├实极微名最极微,天眼可见。 ┌身─色(众微聚)┐ └色聚微及极微之微,名假极微,天眼亦不可见。 五蕴┤┌受(前五识)│└心┼想(意识)├从因缘生,本无实性。 ├行(末那)│└识(阿赖耶)┘┌空无义,因缘所生,自体不实。 ┌各经举释各有异┐├虚空义,无粗相身,有微妙色。 空┼有一至二十之数├约有四义┤└为契时机语有异┘├心空义,心不著物,一切俱舍。 └法空义,空为诸法之实相。 ┌谛观身心┐┌烦恼障灭├但见五蕴┴我执空┴度分段生死度一切苦厄┤├蕴从缘生┬法执空┬所知障灭└都无自体┘└度变易生死┌蕴色┐┌从假入空节二阐明色空┤├┼从空出假└我空┘└空假相即舍利子!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表解)┌幻有因缘,原无自性┐├此色无此,色性曰空│ (随缘不变)色不异空┤ ├从假入空,照了实性├湿波喻色,湿水喻空│└波湿水幻,波岂非水┘┌空幻四大,造作色法┐├空不见形,形从空幻│ (不变随缘)空不异色┤ ├从空出假,照了因缘├湿水幻波,水岂离波│└水波湿同,水不异波┘┌真如有随缘德├故真如即万法 发布时间:2025-06-02 11:56:5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9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