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新年祈福“烧头香”,甲辰年的“头香”你烧对了么 内容: 新春至,大多数寺院正常对外开放,便利大众入寺敬香,撞钟祈福,净除业障,增长福缘。 年初“烧头香”,是中国社会常见的风俗,早在宋代时便已盛行。 《东京梦华录》曾记载:“……夜五更争烧头炉香,有在庙止宿,夜半起以争先者。 ”此后各代也有沿袭。 如明代《禅事录》称:“年初一子时,拜佛于案前,烧头炉香,恭表敬佛,俗礼也。 ”不过,与常见的误解不同,“烧头香”并不分先后,并非抢在别人之前上香才算“头香”,而是在除旧迎新之际,自己真诚所敬的香,即可名为“头香”。 往昔佛陀前往忉利天宫为母亲说法,回到人间时,莲华色比丘尼最先迎接佛陀,并对自己首先见到佛陀颇为自豪。 佛陀却说:“最先迎接我的并非是莲华色,而是须菩提”——当时,须菩提正在观空入定,能与法相应,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迎接佛陀”。 由是观之,新年“烧头香”,本不在于时间顺序上早于他人,而是通过敬香,增进信心、行持善法、净除业障,与诸佛菩萨相应,开启一年的吉祥缘起。 入寺敬香应注意○ 身心清净,勿带荤食发心去寺院烧香拜佛,最好提前沐浴素食,以洁净的身心进入寺院。 入寺时不应满口烟酒气,亦不应把荤腥食物带入寺院。 ○衣冠整洁,举止有礼服装鞋帽以整洁为宜,不可衣衫不整。 寺院之中诸物不可乱动,特别是钟鼓鱼磬等法器。 寺中花草、供品,不应随手取为自用。 ○ 清香三柱,供养诸佛敬香时,并非一定要用高香、贵香。 重点在于以清净心供养。 较常见的,是三支清香礼佛。 燃香后,勿用口吹,而最好是用手掌虚扑,或轻轻抖动,让火苗熄灭。 插第一支香时,默念“誓断一切恶”,次念“誓修一切善”,后念“誓度一切众生”。 上香毕,可肃立合掌,恭敬礼佛,默念“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 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 ”○ 恭敬礼佛,勿争勿抢许多人拜佛时喜欢抢占最正中的位置,其实礼佛不一定立于中间,我们的起心动念,佛菩萨无一不知。 只要是出于至诚心、恭敬心礼拜,任何位置都是好位置。 发愿礼拜寺院内每一处殿堂当然极好,但如未能遍礼,也无需担心。 所谓“礼佛一拜,灭罪河沙”,若折伏骄慢,见贤思齐、忏除业障,自然能感应到诸佛菩萨的护持加被。 新春至,大多数寺院正常对外开放,便利大众入寺敬香,撞钟祈福,净除业障,增长福缘。 年初“烧头香”,是中国社会常见的风俗,早在宋代时便已盛行。 《东京梦华录》曾记载:“……夜五更争烧头炉香,有在庙止宿,夜半起以争先者。 ”此后各代也有沿袭。 如明代《禅事录》称:“年初一子时,拜佛于案前,烧头炉香,恭表敬佛,俗礼也。 ”不过,与常见的误解不同,“烧头香”并不分先后,并非抢在别人之前上香才算“头香”,而是在除旧迎新之际,自己真诚所敬的香,即可名为“头香”。 往昔佛陀前往忉利天宫为母亲说法,回到人间时,莲华色比丘尼最先迎接佛陀,并对自己首先见到佛陀颇为自豪。 佛陀却说:“最先迎接我的并非是莲华色,而是须菩提”——当时,须菩提正在观空入定,能与法相应,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迎接佛陀”。 由是观之,新年“烧头香”,本不在于时间顺序上早于他人,而是通过敬香,增进信心、行持善法、净除业障,与诸佛菩萨相应,开启一年的吉祥缘起。 入寺敬香应注意○ 身心清净,勿带荤食发心去寺院烧香拜佛,最好提前沐浴素食,以洁净的身心进入寺院。 入寺时不应满口烟酒气,亦不应把荤腥食物带入寺院。 ○衣冠整洁,举止有礼服装鞋帽以整洁为宜,不可衣衫不整。 寺院之中诸物不可乱动,特别是钟鼓鱼磬等法器。 寺中花草、供品,不应随手取为自用。 ○ 清香三柱,供养诸佛敬香时,并非一定要用高香、贵香。 重点在于以清净心供养。 较常见的,是三支清香礼佛。 燃香后,勿用口吹,而最好是用手掌虚扑,或轻轻抖动,让火苗熄灭。 插第一支香时,默念“誓断一切恶”,次念“誓修一切善”,后念“誓度一切众生”。 上香毕,可肃立合掌,恭敬礼佛,默念“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 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 ”○ 恭敬礼佛,勿争勿抢许多人拜佛时喜欢抢占最正中的位置,其实礼佛不一定立于中间,我们的起心动念,佛菩萨无一不知。 只要是出于至诚心、恭敬心礼拜,任何位置都是好位置。 发愿礼拜寺院内每一处殿堂当然极好,但如未能遍礼,也无需担心。 所谓“礼佛一拜,灭罪河沙”,若折伏骄慢,见贤思齐、忏除业障,自然能感应到诸佛菩萨的护持加被。 发布时间:2025-05-31 15:07:3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9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