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初二 | 家中闲坐 灯火可亲 内容: 今天是大年初二,这一天按中国民间习俗,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又称“迎婿日”。 在这天,女儿、女婿们都会隆重打扮,提上精心为父母准备的礼物,带着感恩心、恭敬心,带着孩子一道去给父母拜年问安。 不常见的亲人之间,对彼此的牵挂思念一直都在心间。 “回娘家”的习俗,给出嫁的女儿提供了一个和父母相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姐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 对于父母来说,从怀孩子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对肚子里那个小小的生命有了割舍不断的真挚感情,是这一世都舍不得、放不下的羁绊。 有诗云:“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那摇摇的萱草花,伫立在枝头,频频探头张望,正如父母翘首期盼,焦急地等候孩子归来的身影。 父母对儿女的生恩、养恩、育恩,如高山大海一样高深不可丈量。 中国将初二定为回娘家的日子,也是提醒世人不要忘了父母的恩情。 六祖坛经有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是在告诉我们,在世间的每个时刻无不是修行的道场,每个场合都是我们修行的地方。 我们应谨记父慈母爱,珍惜每次报恩的机会,用行动力和感恩心来深耕福田,积累福德。 当我们大年初二去看望父母时,要带的礼物是什么呢? 高档的烟酒补品? 或者是名牌衣物黄金首饰? 我们自以为这些东西足以表达对父母的孝敬之心,有没有想过是不是父母真正想要的? 世人的成功标准,一般从学业、事业、钱财、地位等方面来认定。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描述了古代考中功名的才子们风光无限的场景。 但随着无常变化的因素,这些所谓的“成功”随时都可能失去,并不是可以长期拥有的。 而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也不是以上的这些功成名就或高档礼品。 有人说,“儿女对父母最大的孝敬,莫过于贤良幸福的一生,这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因为这样做,便达成了他们对儿女的期待。 ”我们一出生就成为父母的孩子,后来,我们也成为孩子的父母。 我们也终于明白这段话的含义:父母对儿女最大的期待,莫过于孩子能顺遂安康地过完这一生。 小时候的我们,是弱小无助的,父母是我们强有力的后盾和依靠。 长大后的我们,独立强大了,远离父母家乡,父母那曾高大的身影在心中渐渐缩小。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当父母日渐衰老脆弱,我们对父母外在的需求日益降低,心灵上的需求却有所增加,从依赖他们到想要保护他们。 我们想要化身为伞,为父母遮风挡雨;我们想化为身杖,为父母牵引指路。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父母在,我们还可以是个孩子,找他们倾诉烦忧、寻求解惑;父母在,我们作为成人,也可为他们排忧解难、陪伴照顾。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让我们珍惜和父母相聚的美好时光,用心体验相聚的温情时刻。 “家中闲坐,灯火可亲”,春节的“回娘家”是在提醒我们:用心陪伴父母,就是孝敬父母最好的方式。 来源:一念慢生活 发布时间:2025-05-31 15:03:2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9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