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灼灼桃花春来报 内容: 2024年4月7日,农历二月二十九,风清景明。 两天后,4月9日,农历三月初一。 三月又称“桃月”,只因那是桃花盛开的月份。 春三月的颜色,带着生命萌动的娇艳,携着春回大地的浪漫。 在这个日子里,人们心里满是欢喜与憧憬:被凛冽的寒冬僵住的身体再次体会暖阳的照拂,被风雪遮蔽一季的视野再次跟生命的绿色重逢。 踏青,不仅是一种文化和习俗,在去和回的路上,那无边的春景才是真意! 春日里,最适合看桃花! 东北老家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一株株桃树。 绿化也好,美化也好,无人深究。 东北苦寒之地,春天也比其他地方来得更迟。 只是当大街小巷的桃枝上绽出一粒粒花苞时,春天才算真的来了。 然后,只要耐心地等待,等待……仿佛一刹那间,全城的桃花都绽放了! 沐浴在春日里,一团团的桃花热烈、喧嚣;摇曳在夜色中,一簇簇的桃花旖旎、静谧。 看花的身影,久久流连在花团锦簇间。 桃花,最配美人。 第一个把美人比作桃花的,当真是个妙人! 或许,就是《桃夭》的作者吧! 一场千年前的昏礼——古时的结婚典礼在黄昏时举行,故称“昏礼”。 也许是典礼的司仪吧,面对一对新人,送上的美好祝福。 虽然今天你可以大声地称赞新娘的美丽动人,但在先秦时代,这样做并不礼貌! 于是,司仪巧妙地把青春靓丽的新娘比作秀美妖娆的桃树。 盛赞她既有小桃树一般颀长婀娜的身材,也有桃花一样的容颜。 桃之夭夭的“夭夭”二字,描摹着桃树桃枝婀娜妖娆的样子;而“灼灼其华”,不禁让人想到“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俏模样! 开篇八个字,没一个字说人,却又处处说人。 含蓄的描摹,炽烈的赞颂。 中国人并非不擅长情感的表达,只是表达得有些高级罢了。 古语云:“男有室,女有家”。 一旦结婚,便有了“家室之累”。 这美丽的新娘,不仅有着出众的外表,更是一个勤劳善良、知冷知热的好姑娘! 人说“妻贤旺三代”,娶得如此贤妻,必然会让家人和睦、家族兴旺。 犹如蓁蓁的桃叶,繁茂昌盛,“宜其家人”。 至于“有蕡其实”——蕡,大而美好,一棵桃树结出又大又甜的果实,换成今天的话:“祝你多生几个大胖小子! ”在先秦时代,“人口是第一生产力”。 所以这祝福还真是应景且真诚! 全诗不过三小段,每段不过改几个字,调换下字词顺序。 这也叫诗? 当然! 这恰恰是《诗经》最有代表性的表现手法:重章叠句。 这种一而再、再而三的字词句的推进,是歌者或诗人情绪的递进,也是感情的迸发! 今天的流行歌曲中,总会有几句歌词反复出现,那是这首歌曲最核心的表达,与《诗经》同理。 顺便一说,你想过为什么这首诗的顺序看起来有些奇怪吗? 先说桃花,再说桃叶,最后说桃实。 不该是叶-花-实的顺序么? 我也疑惑了很久很久,直到我等到又一个春天,亲眼看着一冬后的桃枝,先是绽放花苞,然后是一树繁花,接着是桃叶逐渐形成荫蔽,最后才看见不大的果实挂上枝头。 那一刻我才明白,原来古人早已在文字间,为我们记下了春天里的最美最浪漫的细节。 三月将至,莫负春光三月里,且看桃花又一春。 灼灼桃花春来报2024年4月7日,农历二月二十九,风清景明。 两天后,4月9日,农历三月初一。 三月又称“桃月”,只因那是桃花盛开的月份。 春三月的颜色,带着生命萌动的娇艳,携着春回大地的浪漫。 在这个日子里,人们心里满是欢喜与憧憬:被凛冽的寒冬僵住的身体再次体会暖阳的照拂,被风雪遮蔽一季的视野再次跟生命的绿色重逢。 踏青,不仅是一种文化和习俗,在去和回的路上,那无边的春景才是真意! 春日里,最适合看桃花! 东北老家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一株株桃树。 绿化也好,美化也好,无人深究。 东北苦寒之地,春天也比其他地方来得更迟。 只是当大街小巷的桃枝上绽出一粒粒花苞时,春天才算真的来了。 然后,只要耐心地等待,等待……仿佛一刹那间,全城的桃花都绽放了! 沐浴在春日里,一团团的桃花热烈、喧嚣;摇曳在夜色中,一簇簇的桃花旖旎、静谧。 看花的身影,久久流连在花团锦簇间。 桃花,最配美人。 第一个把美人比作桃花的,当真是个妙人! 或许,就是《桃夭》的作者吧! 一场千年前的昏礼——古时的结婚典礼在黄昏时举行,故称“昏礼”。 也许是典礼的司仪吧,面对一对新人,送上的美好祝福。 虽然今天你可以大声地称赞新娘的美丽动人,但在先秦时代,这样做并不礼貌! 于是,司仪巧妙地把青春靓丽的新娘比作秀美妖娆的桃树。 盛赞她既有小桃树一般颀长婀娜的身材,也有桃花一样的容颜。 桃之夭夭的“夭夭”二字,描摹着桃树桃枝婀娜妖娆的样子;而“灼灼其华”,不禁让人想到“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俏模样! 开篇八个字,没一个字说人,却又处处说人。 含蓄的描摹,炽烈的赞颂。 中国人并非不擅长情感的表达,只是表达得有些高级罢了。 古语云:“男有室,女有家”。 一旦结婚,便有了“家室之累”。 这美丽的新娘,不仅有着出众的外表,更是一个勤劳善良、知冷知热的好姑娘! 人说“妻贤旺三代”,娶得如此贤妻,必然会让家人和睦、家族兴旺。 犹如蓁蓁的桃叶,繁茂昌盛,“宜其家人”。 至于“有蕡其实”——蕡,大而美好,一棵桃树结出又大又甜的果实,换成今天的话:“祝你多生几个大胖小子! ”在先秦时代,“人口是第一生产力”。 所以这祝福还真是应景且真诚! 全诗不过三小段,每段不过改几个字,调换下字词顺序。 这也叫诗? 当然! 这恰恰是《诗经》最有代表性的表现手法:重章叠句。 这种一而再、再而三的字词句的推进,是歌者或诗人情绪的递进,也是感情的迸发! 今天的流行歌曲中,总会有几句歌词反复出现,那是这首歌曲最核心的表达,与《诗经》同理。 顺便一说,你想过为什么这首诗的顺序看起来有些奇怪吗? 先说桃花,再说桃叶,最后说桃实。 不该是叶-花-实的顺序么? 我也疑惑了很久很久,直到我等到又一个春天,亲眼看着一冬后的桃枝,先是绽放花苞,然后是一树繁花,接着是桃叶逐渐形成荫蔽,最后才看见不大的果实挂上枝头。 那一刻我才明白,原来古人早已在文字间,为我们记下了春天里的最美最浪漫的细节。 三月将至,莫负春光三月里,且看桃花又一春。 灼灼桃花春来报 发布时间:2025-05-31 14:01:1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9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