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李利安:印度观音信仰的最初形态 内容: 文章信息作者:李利安收录于:《观音研究文集汇编》上册,第582—591页。 内容简介观音菩萨信仰是大乘佛教体系中的一种菩萨信仰,这种信仰是以观音菩萨为主尊,还包含了救难、净土、般若等各类不同的信仰形态。 本文详细分析印度观音菩萨信仰的起源与最初形态。 一、对学术界已有观点的评析观音菩萨信仰的起源之说在学术界有两种,其一从佛教之外寻找借鉴的来源,主要是根据后世佛教关于观音菩萨特征的描述来追寻其在其他地域与文化中的相关影子;其二从佛教内部探寻观音菩萨信仰起源的依据。 而关于观音菩萨信仰的最初形态之说,学术界认为从一些梵文典籍中推测观音菩萨可能是双马童转换的;抑或是出自阿弥陀如来,主要体现于《无量寿经》的净土经典,也把净土接引型的观音菩萨信仰作为最初的观音菩萨信仰形态。 二、笔者的基本意见通过上面问题的梳理和分析,笔者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观音菩萨信仰起源于自古相传在印度大陆南端海上解救“黑风海难”和“罗刹鬼难”的宝马信仰,本是具有海上守护神品格的观音菩萨,在《普门品》中救七难的“水难”“海难”“罗刹难”即是在海上救济发展来的。 而最初的观音菩萨信仰形态正是建立在这种传说基础上的现世救难信仰,由此进一步发展才出现了观音菩萨的净土接引信仰和智慧解脱信仰等不同的信仰形态。 本文论述印度观音菩萨信仰的起源与最初形态,评析学术界对其的观点,再进一步阐述笔者的思考,为研究观音菩萨信仰起源、观音菩萨信仰形态的发展等课题提供很好的一篇参考范文。 作者简介李利安(1961~),男,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玄奘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宗教与文化,从事佛教历史与思想、南亚与中国的宗教文化交往、宗教学基本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文图 | 文馨 发布时间:2025-05-28 15:19:31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9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