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三卷19 内容: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愿力宏深第二十九)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三卷愿力宏深第二十九本品显彼土所有菩萨均愿力宏深,决定一生补佛。 若有本愿为众生故,虽生极乐国土,不舍恶世有情。 故入生死,救度群生。 欲令十方一切众生,皆得往生,皆当作佛。 辗转救度,无有穷尽。 品末复赞无量寿佛恩德无极。 复次阿难:彼佛刹中,所有现在、未来一切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 唯除大愿,入生死界,为度群生,作师子吼。 擐大甲胄,以宏誓功德而自庄严。 虽生五浊恶世,示现同彼。 直至成佛,不受恶趣。 生生之处,常识宿命。 本品正弥陀第卅五一生补处愿\,及卅六教化随意愿\之成就。 第卅五愿曰: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 除其本愿为众生故,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 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 凡生极乐者,不离安养,必至一生补处。 但有菩萨,发殊胜大愿。 愿入生死界,教化有情。 彼土菩萨亲闻弥陀说法,即以所闻,转教众生。 故所说法,亲承如来。 故亦如狮子之吼也。 擐\者,以身被挂铠甲,名为擐。 胄者,铠也。 甲胄乃古代战士被衣于身,以防矢石伤自肉体。 以喻大心行人,为敌生死,以誓愿为铠甲,护卫本身慧命。 《观经》亦曰:损大甲胄,以宏誓功德而自庄严。 与此全同。 从极乐再来此界之人,虽于五浊恶世,示为凡夫,亦有生死。 但直至成佛,永离恶趣。 并生生世世,常忆宿命,不昧本因。 示现同彼\,彼\者秽土众生。 无量寿佛意欲度脱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皆使往生其国,悉令得泥洹道。 作菩萨者,令悉作佛。 既作佛已,转相教授,转相度脱。 如是辗转,不可复计。 十方世界,声闻、菩萨、诸众生类,生彼佛国,得泥洹道,当作佛者,不可胜数。 极乐大士能发如是宏深誓愿者,盖因弥陀本愿加威,亦复是本身善随佛学也。 弥陀本意,唯愿众生往生彼土,得涅槃道,悉皆成佛。 新成之佛,复度众生。 所度众生,又皆成佛,又复度生。 故云转相教授,转相度脱,如是辗转,不可复计。 以如是辗转度脱故,十方世界之菩萨、二乘、六道四生种种众生,得生极乐,证道成佛者,不可胜数\。 因往生者众,非数量所能及。 (又泥洹\即涅槃。 )彼佛国中,常如一法,不为增多。 所以者何? 犹如大海,为水中王。 诸水流行,都入海中。 是大海水,宁为增减。 或疑,十方圣凡,咸归极乐。 彼一刹土,宁能广容? 是义竟然。 盖极乐国土,常如一法,不为增多。 佛云\一法,义理甚深,众生难明,故佛以大海为喻,以明其义。 以大海喻极乐,诸水喻十方往生之士。 诸水入海,大海不增。 以喻十方往生,极乐之众亦不增也。 又彼土大士,重返秽土,救度群生,其数亦无量,但极乐圣众,亦无减少。 故云常如一法\,宁有增减\。 于一法中,无有增减之义。 兹再以世间数学之理为喻。 数学有无量大\或无限大\之义,以符号为。 谓其数之大,超越限量,故名无限大。 于是以加一切有限之数,仍等于。 因表无量大,或增某数,便大于者,即不成为无量大矣。 又以减一切有限之数,亦仍等于。 因若一减便少,即不是无量大矣。 故此,常如一法\,宁可增减\。 今极乐者,实为无限大中之无限大,盖已超逾一切世问之无量大矣。 又上经文正显事事无碍不可思议、殊胜微妙境界。 盖极乐即是华藏,故广狭自在,一多相即,互融互摄,非言思所能及。 八方上下,佛国无数。 阿弥陀国,长久广大,明好快乐,最为独胜。 本其为菩萨时,求道所愿,累德所致。 无量寿佛,恩德布施八方上下,无穷无极,深大无量,不可胜言。 八方上下\,八方加上与下即是十方。 十方无数佛国之中,其长久广大,明好快乐,皆与极乐世界不能相比。 故云最为独胜\。 长久\即常住,如经云: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广大,如上文大海所喻之义。 明\者,清净光明。 好\者,相好庄严。 快乐\者,如《小本》云: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极乐世界所以能\最为独胜者,皆由彼佛于因地中求得大愿,于无量劫积功累德,以致于成。 阿弥陀佛以此无上恩德,普施十方,无有穷极。 弥陀恩德,广大深远,言语难明。 纵身有百口,口有百舌,穷劫说之,亦不能尽。 故云不可胜言\。 盖彼佛住真实之慧,故能施真实之利,普令一切众生,咸入真实之际,故其恩德无有穷极。 (第三卷终)谢谢来访! 欢迎经常来上品莲生的空间访问交流请在谷歌或百度中搜索上品莲生的空间,即可进入本空间。 点击(上品莲生的空间 )即可进入 发布时间:2025-05-28 13:27:21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9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