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三卷9 内容: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受用具足第十九)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三卷受用具足第十九本品名‘受用具足\’。 故所有国人皆‘形貌端严,福德无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 如上种种殊胜受用,悉皆具足也。 是乃总显正报之身心,依报之胜福,悉皆超世希有。 但本品中列显‘福德无量\’,衣食宫殿,悉皆‘应念现前,无不具足’。 复次极乐世界,所有众生,或已生,或现生,或当生,皆得如是诸妙色身。 形貌端严。 福德无量。 智慧明了。 神通自在。 受用种种,一切丰足。 宫殿、服饰、香花、幡盖庄严之具,随意所须,悉皆如念。 首数句,承上品中彼土众生‘容色微妙\’,故云,所有众生,过去已往生者,现在生者,将来生者,皆得‘如是诸妙色身。 形貌端严(端正庄严)’。 \‘如是’二字,即指上品远胜第六天王,千万亿倍也。 下显受用具足。 ‘福德无量\’。 《称赞净土经》曰:‘由彼界中诸有情类,无有一切身心忧苦,唯有无量清净喜乐。 ’又本经《决证极果品》曰\‘唯受清净最上快乐’。 是显福德无量也。 \‘智慧明了’。 此乃\‘光明慧辩愿’之所摄。 愿曰\‘成就一切智慧’。 又本经《菩萨修持品》谓彼国一切菩萨,‘诸佛密藏,究竟明了’,皆‘智慧明了\’之意。 又明者,明明白白。 了者,了了分明。 是为明了。 密教中‘如实知自心\’者,智慧明了也。 又‘照见五蕴皆空\’,亦是智慧明了也。 ‘神通自在\’者,如上品中‘神通变化,一切天人,不可为比,百千万亿,不可计倍’。 又《菩萨修持品》曰:‘以方便智,增长了知。 从本以来,安住神通。 ’是则\‘智慧明了’,达神通之本,而变化神通,自在无碍。 故曰:但得本,莫愁末。 根本智者,本也。 种种神通,皆圣末边事。 以福德无量,故感得‘受用种种,一切丰足’。 又以智慧神通故,‘宫殿、服饰、香花、幡盖庄严之具,随意所须,悉皆如念’。 以下从饮食,衣服,住所三方面,明其受用具足。 首明食。 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 虽有此食,实无食者。 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 色力增长而无便秽。 身心柔软,无所味著。 事已化去,时至复现。 ‘钵器\’,简称钵,梵语为钵多罗。 译为应器,或应量器。 乃出家人盛饭食之器。 ‘自然在前\’。 《汉译》曰:‘满其(指钵)中百味饮食自恣。 若随意则至。 亦无所从来,亦无有供作者,自然化生耳。 ’是知钵器饮食等等,皆弥陀本愿所感。 故不须造作,自然出现也。 ‘百味饮食\’。 百味,指百种好味。 又《大论》曰:‘有人言,能以百种羹供养,是名百味。 饼种数五百,其味有百,是名百味。 有人言,百种药草药果,作欢喜丸,人饮食,故百味。 ’按菩萨之果报食与神通变化食,有无量味。 彼土甘露味食,焉可思议。 所谓百味者,只是顺此方习俗耳。 ‘实无食者\’。 因彼土众生,莲生化生,清虚之身,无极之体,本无饥渴之苦,故无食者。 但为意乐而食也。 故‘见色闻香,以意为食’,非真食也。 又此妙食,具增上用,能增色力,而无便秽。 复显彼土一切,悉皆超世希有。 又食者‘身心柔软\’,于此妙味亦无贪著。 本经《菩萨修持品》云‘于所受用,皆无摄取’。 又云:‘舍离一切执著\’。 故‘无所味著\’也。 食已便自然化去,欲食时随意复现。 一切自在无碍。 又此经文,正显《往生论》中庄严受用功德成就。 偈云:‘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 ’《论注》曰:‘是故兴大悲愿。 愿我国土,以佛法,以禅定,以三昧为食。 永绝他食之劳。 爱乐佛法味者,如日月灯明佛说《法华经》六十小劫。 时会听者,亦坐一处。 六十小劫,谓如食顷。 无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 以禅定为食者,谓诸大菩萨,常在三昧,无他食也。 三昧者,彼诸人天,若须食时,百味嘉肴,罗列在前。 眼见色,鼻闻香,身受适悦,自然饱足。 食讫已化去。 若(再)须(则)复现。 其事(载)在经。 是故言“爱乐佛法味,禅三味为食”。 ’复有众宝妙衣、冠带、璎珞,无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自然在身。 上明衣饰受用自在。 ‘冠\’者,帽也。 ‘带\’者,衣带。 ‘璎珞\’者,印度贵人男女,编玉以悬于身为饰,名璎珞。 如是衣饰皆以众宝合成,故云众宝妙衣等等。 以由宝所成故,光色微妙,如《观经》云‘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是故‘无量光明\’。 又云‘一一光明八万四千色\’,是故‘百千妙色\’。 所云百千者,盖极言其多也。 又色中复放光明,如《观经》云:‘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出红色光。 ……’等等。 故知光色重重无尽,如是衣饰,具足庄严,自然在身,非因造作。 所居舍宅,称其形色。 宝网弥覆,悬诸宝铃。 奇妙珍异,周遍校饰。 光色晃曜,尽极严丽。 楼观栏楯,堂宇房阁,广狭方圆,或大或小,或在虚空,或在平地,清净安隐,微妙快乐。 应念现前,无不具足。 右明住所,受用具足。 ‘舍宅\’,所居之屋,俗云,宿舍住宅。 ‘称其形色\’者。 《会疏》云:‘形,其身大小。 色,青黄等色’盖指房屋之形体与色彩相调和或舍宅之结构、大小、颜色等等,皆与住居者之形色相称。 故形状称身如意,色彩悦目赏心。 ‘宝网\’者,由宝珠连缀而成之罗网。 ‘弥覆\’者,遍盖也。 ‘悬\’者,挂也。 ‘宝铃\’者,珍宝所成之风铃,随风能发微妙音声。 ‘奇妙珍异\’者,奇特、美妙、珍贵、希异。 此赞网铃中诸宝之殊胜也。 ‘周遍\’者,遍及无余也。 ‘校饰\’者,《会疏》曰:‘相交庄饰\’,(庄饰即装饰)。 ‘晃曜\’‘晃\’者,光也,晖也。 ‘曜\’者,照也。 如上云光中有色,色中有光,互相映饰,故云‘光色晃曜\’也。 ‘严丽\’。 ‘严\’者,庄也。 ‘丽\’者,美好也。 ‘堂宇\’:‘堂\’者,殿也。 古曰堂,汉以后曰殿。 ‘宇\’者,屋边也,屋檐也。 ‘房\’者,住宅;又堂之中者为正室,左右为房。 ‘阁\’者,楼也。 ‘广狭\’者,宽窄也。 ‘方圆\’,方形与圆形。 又凡以直线连缀者,皆摄于方。 以弧线形成者,摄于圆。 例如扇形,则形兼方圆也。 其大小高下,‘或在虚空,或在平地’。 一一随人心意,随念显现。 如《吴译》曰:‘所居七宝舍宅,中有在虚空中者,有在地者。 中有欲令舍宅最高者,舍宅即高。 中有欲令舍宅最大者,舍宅即大。 中有欲令舍宅在虚空者,舍宅即在虚空中。 皆自然随意,在所作为。 ’故知彼土舍宅之形状颜色大小以及升空在地,皆一一如人之意,应念而现。 又《唐译》曰:‘于众生前,自然出现。 人皆自谓各处其宫。 ’如是无量众生,则有无量宫殿,互入互容,彼此无碍,正显事事无碍法界。 ‘清净安隐,微妙快乐’。 《会疏》曰:‘无五浊,故云清净。 无变易,故云安稳。 尘尘不思议,故云微妙。 永离身心恼,故云快乐。 ’又按《往生论》,如是种种,悉为一清净句之所显现。 故云清净。 如上种种不思议受用之物,悉皆应其心念,立即显现,故曰‘应念现前\’。 诸受用物,圆具万德,无欠无余,故曰‘无不具足\’。 谢谢来访! 欢迎经常来上品莲生的空间访问交流请在谷歌或百度中搜索“上品莲生的空间”,即可进入本空间。 点击(上品莲生的空间 )即可进入 发布时间:2025-05-28 13:06:0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9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