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黄念祖:堂舍楼观 第十六卷 内容: 堂舍楼观 第十六卷黄念祖老居士【又无量寿佛讲堂精舍。 楼观栏楯。 亦皆七宝自然化成。 复有白珠摩尼以为交络。 明妙无比。 诸菩萨众。 所居宫殿。 亦复如是。】无量寿国中说法的讲堂、修法的精舍,以及一切楼观栏楯(观音贯,也是楼。 栏是栏杆,直的叫栏,横的叫楯),也都是七宝自然合成的。 并且也都悬挂了白珠摩尼等等宝作的璎珞,交叉悬挂如同网络,互相辉映,互作装饰,光明美妙,没有相比的。 诸菩萨众,所居住的宫殿也是一样,显示平等之义。 【中有在地讲经。 诵经者。 有在地受经。 听经者。 有在地经行者。 思道。 及坐禅者。 有在虚空讲诵受听者。 经行。 思道。 及坐禅者。】上一段是境,这一段是极乐的境中人。 其中有种种形象,有人在地面上讲经,当然就有很多人在听经,诵经,受经。 还有人在地面经行的。 经行有两种方式:(一)绕念。 (二)是在直线上来回走着念,象织布机上的梭子。 也就是要有一点活动,要避免昏沉,所以坐念与经行就交替为用。 还有人在地面上思道(思道就是思维于道)与坐禅(就是打坐修习禅定)。 极乐世界在虚空中同有上述种种修持的人。 【或得须陀洹。 或得斯陀含。 或得阿那含。 阿罗汉。 未得阿惟越致者。 则得阿惟越致。 各自念道。 说道。 行道。 莫不欢喜。】在极乐凡圣同居土中,种种修持的人,或得须陀洹,须陀洹初果,以及下面二果、三果、四果,都是指的断惑。 若把见惑全断了,就等于证了初果。 但是他发心不是只是初果,这是由于对于前生的修习,在这一方面的居多,所以这方面相应的比较快,所以先断见惑,程度等于初果。 实际极乐国土一律是发大心的菩萨,《往生论》二乘种不生。 初果名为入流,是凡夫初入圣道的法流。 二果斯陀含译为一来,断欲界九品思惑中的前六品,还须到人或欲界天受生一次。 三果阿那含译为不还,断尽欲界思惑之后三品,不再还欲界,以后受生只在色界与无色界。 四果阿罗汉译为杀贼、应供、不生,断尽上至非想处一切思惑,入有余涅槃,不再来三界。 阿惟越致就是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转。 《弥陀要解》说:(一)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地。 (二)行不退,恒度生,不堕二乘地。 (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 萨婆若海是一切种智海,也就是如来果海。 须要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才能一念一念都流入到佛的智慧之海,所以这是极高的境界。 但是凡夫往生之后,首先是位不退。 极乐国内唯演一乘,诸往生者都发大心,所受用者,大乘法乐,所以不堕二乘地,证行不退,极乐国内没有退缘,一切都是增上,寿命又是无量,所以必证念不退。 所以《要解》说: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都得三不退也。 并极力赞叹说:既是凡夫又是阿鞞跋致,既是阿鞞跋致可他仍是凡夫,十方佛土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此法门。 若非自心自性登峰造极的妙德所致,与持名功德之奇特功勋,再加上弥陀的一乘愿海,要不是这三个方面,怎么会有这样殊胜无比的奇迹。 发布时间:2025-05-27 13:33:10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9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