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阐教禅师塔铭 内容: 师讳通理,字达天,家直隶新河。 族赵氏,父名士公,尝阅大藏;母白氏,敬事三宝。 师生相契之年,投本邑妙音铎师薙染。 从祖显如珍公受学。 年十一,侍显至檀越家,值众僧诵《法华经》,师随诵之,若宿习然,举众称异,谓再来人也。 至年十九,礼岫云德彰律师禀具足戒,遂依座下学律。 未几辞去,遍游讲席,谒衍法、元香、岩来等诸老宿,皆以大器期之。 雍正三年乙巳,居妙峰石草精舍,撰《法华新疏》,至方便品初,疑情顿发,执笔经旬,一词难措;偶读经至如是相处,恍然大悟。 回观诸经,向所疑滞者皆洞然矣。 岁庚戍,出世遗光,一住二十余年,道风大振。 乾隆辛未,受檀那请,开法于嘉兴寺。 居无何,复领香界之命。 甲申年修三山庵为休老所,遂有终焉之志。 丙戍夏,皇六子质王力挽复出主拈花寺,师受济北密印于古梅成禅师传贤宗教观于永祥焕法主。 城市山林,历迁四刹,皆以苦心实行为住持,著述讲演为佛事,乘戒俱急为策进,福慧圆修为自宗,兼复善开喻而接纳不倦。 故四方学者,奔赴恐后,爰以道声日著,上达宸聪,于辛卯冬仲,赐紫色伽黎。 壬辰年开清字译馆翻大藏诸经,师统三宗,通晓经旨,沙门日于馆所讲证大义。 庚子冬,复蒙圣旨,封阐教禅师,时年八十矣。 辛丑年尽出衣钵之资,修华严永安塔。 次年夏,示微疾,至六月十三日集众告别,泊然而逝。 师生于康熙辛巳(1701),世寿八十二,僧腊六十有三。 门弟子奉全身塔于永安塔前。 师貌温和,气刚果;质体丰厚,慧解过人;持身尚俭约,不惮劳苦,所至辄有兴建。 处顺逆之际,操行无少变,有古尊宿风。 住遗光嘉兴日,败壁颓垣,殊不介意,日与学者坐瓦砾堆中,激扬法华、楞严等要旨。 行道垂六十年,戒传十四期,说法三十余会。 居常除斋粥莅众外,便焚香注经,执笔辄竟日,若忘人间世。 临示寂,犹命弟子取《圆觉新疏》稿读之。 师危坐静听,恐录者或有讹脱也。 其生平著述,珍重可知矣。 晚年尝语人曰:老僧无别长处,特六十余年未离佛法耳。 盖诚谛语也。 有法华等六疏行世。 嗣法弟子若干人,多唱教一方者,拈花怀公,师之高弟也。 乙巳春,具行状以塔上之铭见嘱,余惟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惟佛与佛,乃能究尽,而况末法宏经,此土尤难。 自非灵山得记之人,无敢发是愿者,今也不读成诵。 一悟大通,尽形寿以阐扬,广流通而著述。 於戏! 师其地涌众中之一耶? 抑为如来所使之人乎? 不然,亦必白毫光中,以无量喻,为众讲法,修菩萨行而求佛道者也。 故焚香叉手,敬为铭曰:道本无迷,人自不悟。 佛降西天,教流东士。 文字性离,体即般若。 非证罔通,知音盖寡。 一会灵山,俨然未散。 与么现前,岂拘禅观。 指点镜灯,卷舒华藏。 广大门风,何惭向上。 师其适生,千年之后。 迹踵天台,家世贤首。 披忍辱衣,坐法空座。 秉愿宏经,垂老不堕。 名刹四迁,殊恩两被。 焰续辉联,云凝花墬。 塔影高标,真身不灭。 万象森罗,炽然常说。 发布时间:2025-05-24 13:04:21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9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