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雪浪大师塔铭 内容: ◎ 钱谦益昔梁肃之论荆溪,以为明道若昧,涣然中兴。 圣人不作,其间必有命世者出焉。 我明正、嘉之际,讲肆独盛于北方。 无极和尚起自淮阴,传法于通、泰二公,具得贤首、慈恩性相宗旨,归而演法南都,而其门有雪浪恩公、憨山清公出焉。 一车两轮,掖无极之道以济度群有,而法道焕然中兴。 向非命世而出,则何以臻此? 谨按憨师所撰《雪浪大师传》而序之曰:师讳洪恩,姓黄氏,金陵民家子。 为儿时,虽随戏弄,遇佛礼足。 塾师以句读课之,颔之而已。 极师讲《法华》规矩于报恩寺,师年十三,从父往听,倾耳会心,留旬日不肯去。 母使父趣归。 师袖剪刀,礼玄奘大师发塔,自剪顶发,手提向父曰:以此遗母。 父恸哭,师瞪视而已。 为小沙弥,颀然具大人相。 一日设斋,往踞第一座。 首座嗬之,师曰:此座谁坐得? 座曰:通佛法者坐得。 师曰:如是则我当坐。 座曰:汝通何佛法? 师曰:请问。 座举座上讲语,师信口肆应,无不了了。 一众惊异曰:此郎再来人也。 憨师少师一岁,并得度于西林长老,同参极师,比肩握手,如连珠玨玉,见者以为无著、天亲也。 师年十八,分座副讲,佛法淹通。 乃留心义学,听极师演《华严大疏》,五地圣人于后得智中,起世俗念,学世间技艺,涉俗利生。 尝言不读万卷书,不知佛法。 博综外典,旁及唐诗晋字,研朱益丹,帷灯画被,不知者以为滞淫世谛中也。 憨师从云谷和尚缚禅天界寺,师见其枯坐,嗬以听讲,曰:用如三家村土地作么? 憨曰:古德有言:自性宗通,回观文字,如开门落臼耳。 师曰:果如此,则我兄也。 憨师苦南方软暖,决计北游。 师苦留之,憨诒师入城办严,冒大雪,携一瓢长往。 师还寺痛哭。 久之,游嵩少,入伏牛,抵京师,上五台,觅憨师于冰雪堆中,腰包罨饭,誓共生死。 憨语之曰:人各有志,亦各有缘。 兄之缘在弘法以续慧命,不当终老枯寂。 江南法道久湮,当上承本师法席,荷担嘱累,为人天眼目,庶不负出世因缘也。 师然之,相与郑重而别。 极师弘法以来,三演《大疏》,七讲《玄谈》,师尽得华严法界圆融无碍之旨。 本师迁化,次补其处。 游泳藏海,囊括川注。 单提本文,尽扫训诂。 称性而谈,标指言外,恒教学人以理观为入法之门。 先是讲肆纠缠教义,如抱桩摇橹,略无超脱。 及师出世,照遮双显,总别交光,摩尼四现,一雨普沾。 学者耳目错互,心志移夺,如法雷之破蛰,如东风之泮冻。 说法三十年,黑白众日以万计。 闲游杖锡,四众围绕,遍山水为妙声,化树林为宝网。 东南法席,未有盛于此者也。 晚年接海众于望亭草庵,日则斋饭,晚则澡浴,夜则说法,二利并施,四众歙集。 未几示微疾,集众告别。 弟子乞师垂示,师曰:中空如花,本无所有,说个什么? 问灭后用龛用棺? 师曰:坐死龛子,卧死棺材,相锡打瓶,且莫安排。 沐浴更衣,端坐而逝,万历戊申十一月十五日也。 俗寿六十四,法腊五十一。 弟子奉全身还葬于雪浪山。 师高颡朗目,方颐大口,肌理如玉。 讲演撤座,方丈单床,默修壁观。 尝于长城山中正定二日,林木屋宇,皆为震动。 心下如地,坦无丘陵,不立崖岸,不避讥嫌。 论诗度曲,见闻随喜。 鲜衣美食,取次供养。 已而饭惟羹豆,卧则刍秆,舍茶则担水出汲,饭僧则斧薪执具。 人以为现少异,而不知其行己有常也。 尝驻嘉兴楞严寺,爱其池木清嘉,作精舍三楹,经营浃月,手自涂塈。 落成三日,飘然而去,终身不再至焉。 其逍摇摆落,皆此类也。 紫柏可公,精持毗尼,心颇易师。 憨师以出家因缘告之。 可公悚然曰:殆窥基后身也。 余自毁齿,即获侍瓶锡。 丁未,偕李长蘅扣师望亭。 瞻向之馀,心骨清莹,始悔向者知师之浅也。 传法弟子耶法、明宗、三明、归空、格空、瑞林先逝,觉法终隐匡山。 殁后讲演者,巢松浸、一雨润在三吴,蕴璞愚在都下,若昧智在江西,碧空湛在建业,心光敏在淮南,南北法席师匠,皆出师门,信乎中兴之盛也。 苍雪法师彻公,润公之法子,阐法吴下者也。 追惟祖德,请余为塔上之文。 摘自《初学集》 发布时间:2025-05-24 11:56:5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9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