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什么是“十善”“十恶”?各自有什么果报? 内容: 什么是“十善”“十恶”? 各自有什么果报? 十善是佛教对世间善行的总称。 在佛法的因果当中,十善业道是六道轮回的一个行为的推动力。 它是以三种身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四种语业(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及三种意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四种语业(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及三种意业(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所组成。 又称十善道、十善业道、十善根本业道或十白业道。 (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所组成。 又称十善道、十善业道、十善根本业道或十白业道。 如果十善不修,反过来就是十恶。 杀生、偷盗、邪淫这些,上品的十恶下地狱,中品的十恶堕饿鬼,下品的十恶堕畜生。 所以,三界六道轮回实际上都是由十善和十恶构成的。 详解十善、十恶十善者: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绮语。 六不两舌。 七不恶口。 八不悭贪。 九不嗔恚。 十不邪见。 此中前三名身业。 中四名口业。 后三名意业。 业者。 事也。 若持而不犯。 则为十善。 若犯而不持。 则为十恶。 一、不杀生:不杀生者,谓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 既不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盗:不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善。 既不盗已,当行布施之善也。 三、不邪淫:不邪淫者,谓不行邪淫欲事,即是止淫之善。 既不邪淫,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四、不妄语:不妄语者,谓不起虚言,诳惑他人,即是止妄语之善。 既不妄语,当行实语之善也。 五、不两舌:不两舌者,谓不向两边,说是谈非,令他斗诤,即是止两舌之善。 既不两舌,当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六、不恶口:不恶口者,谓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即是止恶口之善。 既不恶口,当行柔和软语之善也。 七、不绮语:不绮语者,谓不庄饰华丽之言,令人乐闻,即是止绮语之善。 既不绮语,当行质直正言之善也。 八、不贪欲:不贪欲者,谓不贪着情欲尘境,即是止贪之善。 既不贪欲,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九、不嗔恚:不嗔恚者,谓不生忿怒之心,嗔恨于人,即是止嗔之善。 既不嗔恚,当行慈忍之善也。 十、不邪见:不邪见者,谓不偏邪异见,执非为是,即是止邪见之善。 既不邪见,当行正信正见之善也。 十善业的反面,是十恶业。 离十恶,行十善,实为任何人所应行的德行。 诸善业,原本是极多的,但从显见的重业来说,是十善。 善业的根本,佛说就是十善业,是菩萨、声闻、缘觉、天、人等一切善行的根本。 十业之果报行十善道,能成就人天乃至无上菩提。 《十善业道经》说:“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以十善业道为根本而成就。 ”《十善业道经》说:“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以十善业道为根本而成就。 ”修持五戒十善,有出离心,方可证得贤圣果位。 如果但求人天福报,或其戒力薄弱,可不堕于三途,待因缘成熟,发出离心,越出三界。 或持一二戒,亦可保住人身。 以其所持戒力强弱,决定果报之殊异。 满持五戒,可生欲界第六天,多半是生到四天王天及三十三天。 生色界及无色界为禅定之力,非此能得。 作为佛弟子不应求人天福报,应求出世无漏圣果。 而行十不善业的果报,在《华严经》中说得非常明了。 即:“十不善道,是地狱、畜生、饿鬼受生因;十善业道,是人天因。 十不善道,上者地狱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饿鬼因。 于中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 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 邪淫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不得随意眷属。 妄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他所诳。 两舌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眷属乖离,二者亲族弊恶。 恶口之罪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声,二种言多诤讼。 绮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言无人受,二者语不明了。 贪欲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心不知足,二者多欲无厌。 嗔恚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长短,二者恒被于他之所恼害。 邪见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 ”在佛法中,十善业是彻始彻终的德行,也是基本的修行要求,如《海龙王经》说:诸善法者,是诸人天众生圆满根本依处,声闻独觉菩提根本依处,无上正等菩提根本依处。 何等名为根本依处? 谓十善业。 什么是“十善”“十恶”? 各自有什么果报? 十善是佛教对世间善行的总称。 在佛法的因果当中,十善业道是六道轮回的一个行为的推动力。 它是以三种身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四种语业(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及三种意业(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所组成。 又称十善道、十善业道、十善根本业道或十白业道。 如果十善不修,反过来就是十恶。 杀生、偷盗、邪淫这些,上品的十恶下地狱,中品的十恶堕饿鬼,下品的十恶堕畜生。 所以,三界六道轮回实际上都是由十善和十恶构成的。 详解十善、十恶十善者: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绮语。 六不两舌。 七不恶口。 八不悭贪。 九不嗔恚。 十不邪见。 此中前三名身业。 中四名口业。 后三名意业。 业者。 事也。 若持而不犯。 则为十善。 若犯而不持。 则为十恶。 一、不杀生:不杀生者,谓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 既不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盗:不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善。 既不盗已,当行布施之善也。 三、不邪淫:不邪淫者,谓不行邪淫欲事,即是止淫之善。 既不邪淫,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四、不妄语:不妄语者,谓不起虚言,诳惑他人,即是止妄语之善。 既不妄语,当行实语之善也。 五、不两舌:不两舌者,谓不向两边,说是谈非,令他斗诤,即是止两舌之善。 既不两舌,当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六、不恶口:不恶口者,谓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即是止恶口之善。 既不恶口,当行柔和软语之善也。 七、不绮语:不绮语者,谓不庄饰华丽之言,令人乐闻,即是止绮语之善。 既不绮语,当行质直正言之善也。 八、不贪欲:不贪欲者,谓不贪着情欲尘境,即是止贪之善。 既不贪欲,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九、不嗔恚:不嗔恚者,谓不生忿怒之心,嗔恨于人,即是止嗔之善。 既不嗔恚,当行慈忍之善也。 十、不邪见:不邪见者,谓不偏邪异见,执非为是,即是止邪见之善。 既不邪见,当行正信正见之善也。 十善业的反面,是十恶业。 离十恶,行十善,实为任何人所应行的德行。 诸善业,原本是极多的,但从显见的重业来说,是十善。 善业的根本,佛说就是十善业,是菩萨、声闻、缘觉、天、人等一切善行的根本。 十业之果报行十善道,能成就人天乃至无上菩提。 《十善业道经》说:“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以十善业道为根本而成就。 ”修持五戒十善,有出离心,方可证得贤圣果位。 如果但求人天福报,或其戒力薄弱,可不堕于三途,待因缘成熟,发出离心,越出三界。 或持一二戒,亦可保住人身。 以其所持戒力强弱,决定果报之殊异。 满持五戒,可生欲界第六天,多半是生到四天王天及三十三天。 生色界及无色界为禅定之力,非此能得。 作为佛弟子不应求人天福报,应求出世无漏圣果。 而行十不善业的果报,在《华严经》中说得非常明了。 即:“十不善道,是地狱、畜生、饿鬼受生因;十善业道,是人天因。 十不善道,上者地狱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饿鬼因。 于中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 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 邪淫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不得随意眷属。 妄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他所诳。 两舌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眷属乖离,二者亲族弊恶。 恶口之罪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声,二种言多诤讼。 绮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言无人受,二者语不明了。 贪欲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心不知足,二者多欲无厌。 嗔恚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长短,二者恒被于他之所恼害。 邪见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 ”在佛法中,十善业是彻始彻终的德行,也是基本的修行要求,如《海龙王经》说:诸善法者,是诸人天众生圆满根本依处,声闻独觉菩提根本依处,无上正等菩提根本依处。 何等名为根本依处? 谓十善业。 发布时间:2025-05-23 15:00:4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9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