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如何皈依 内容: 应如何求受皈依? 受皈依,既是形式上的问题,更是心性上的问题。 受皈依时,不仅口中念着,身体拜着,心里还得想着。 主要还是在于心的领受。 在佛世时,因受皈者根器厚,故不须礼节。 如佛的第一个三皈弟子,耶舍的父亲,在佛前如此说:“我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唯愿世尊听为优婆塞。 ”这样一说,便算受了三皈依。 皈依三宝的词句,颇为简单,为三皈三结即:我某甲(法名或本名),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 (三说后)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三说)前面三皈说三遍,是正授,后为三皈之结。 受三皈时,说者听者,必须明白清楚,不能马虎。 求受三皈,本来只要请求一位皈依师,在佛前三说三结便可。 为了郑重其事起见,见月律师定三皈正范中,共有八项:一敷座请师、二开导、三请圣、四忏悔、五受皈、六发愿、七显益劝嘱、八回向。 我们现在以事相为主,理应恭敬供养一切佛菩萨的圣像,一切经典,一切僧众。 不过本师佛是释迦佛,本师僧是皈依师,为了报恩,偏重本佛,本师亦可。 勿以为除本师佛,本师僧之外,其余不为恭敬供养,错也。 摄影:大旺美编:史册文字:界诠法师编辑:理炜审核:传静来源:普陀山佛教协会 发布时间:2025-05-23 14:15:0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9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