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印光大师:佛临入涅槃之遗嘱 内容: 甚矣,佛恩之广大周遍而无有穷尽也。 何以言之? 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作佛。 但以迷而未悟,遂致反以佛性功德之力,妄于六尘境中,起贪瞋痴,造杀盗淫,由惑造业,由业受报,久经常劫,轮回六道,了无出期。 佛于往劫,知此事已,即发大愿,欲令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同悟本具佛性,同出生死轮回,同成无上觉道,同入无余涅槃。 从兹普为法界众生,久经长劫,行菩萨道,但有利益,无不兴崇,六度齐修,一法不着,难行能行,难忍能忍。 其行施也,国城妻子,头目髓脑,悉无吝惜。 故法华经云:我见释迦如来,于无量劫,难行苦行,积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非是菩萨舍身命处,为众生故,然后乃得成菩提道。 只此布施一行,尚非劫寿能宣,况其余之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以及四摄、万行乎哉! 及至惑业净尽,福慧圆满,彻证自心,成无上道,普为众生,说所证法,直欲同皆得己所得。 但以上根者少,中下者多,故复随机施教,令其随分得益耳。 及其一期事毕,即入涅槃,犹复不舍大悲,于他方世界示成正觉,以行济度。 如是示生此界他方,固非算数譬喻之所能及。 譬如杲日,为照世故,出没无住。 亦如船师,为渡人故,往来不停。 且据此番出世,实为周昭王二十六年。 及至十九出家,三十成道,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固已无机不被,无法不周矣。 (中略)佛遗教经者,佛一期事毕,临入涅槃,诫勖弟子及一切众生之遗嘱也。 其文虽略,其义甚周。 其令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尊重珍敬世尊,若能如是尊重佛戒,则是常在佛侧,无少间隔也。 故曰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次下所说戒相,及持戒之益,不持之损,及制心节食等法,反复叮咛,无微不入。 虽慈亲将欲去世,为儿女计,亦不能如是周到,诚可谓吐心吐胆,一字一血。 为佛弟子者,宜何如努力修持,以不负所望;未知佛法者,宜何如感激依行,以不孤深恩! 其语虽似专指比丘,其意固已弥纶九法界一切圣凡,靡有孑遗。 以圆人受法,无法不圆,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岂此煌煌遗教,不被三贤十圣。 而佛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当此入灭之时,何忍不加勉勖乎! 以向来论者,多以为小机所见,及偏诫比丘,遂致普照九法界之心光,竟局为出家小乘之训诲,可不痛哉!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下册·佛遗教经解刊布流通序》甚矣,佛恩之广大周遍而无有穷尽也。 何以言之? 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作佛。 但以迷而未悟,遂致反以佛性功德之力,妄于六尘境中,起贪瞋痴,造杀盗淫,由惑造业,由业受报,久经常劫,轮回六道,了无出期。 佛于往劫,知此事已,即发大愿,欲令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同悟本具佛性,同出生死轮回,同成无上觉道,同入无余涅槃。 从兹普为法界众生,久经长劫,行菩萨道,但有利益,无不兴崇,六度齐修,一法不着,难行能行,难忍能忍。 其行施也,国城妻子,头目髓脑,悉无吝惜。 故法华经云:我见释迦如来,于无量劫,难行苦行,积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非是菩萨舍身命处,为众生故,然后乃得成菩提道。 只此布施一行,尚非劫寿能宣,况其余之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以及四摄、万行乎哉! 及至惑业净尽,福慧圆满,彻证自心,成无上道,普为众生,说所证法,直欲同皆得己所得。 但以上根者少,中下者多,故复随机施教,令其随分得益耳。 及其一期事毕,即入涅槃,犹复不舍大悲,于他方世界示成正觉,以行济度。 如是示生此界他方,固非算数譬喻之所能及。 譬如杲日,为照世故,出没无住。 亦如船师,为渡人故,往来不停。 且据此番出世,实为周昭王二十六年。 及至十九出家,三十成道,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固已无机不被,无法不周矣。 (中略)佛遗教经者,佛一期事毕,临入涅槃,诫勖弟子及一切众生之遗嘱也。 其文虽略,其义甚周。 其令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尊重珍敬世尊,若能如是尊重佛戒,则是常在佛侧,无少间隔也。 故曰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次下所说戒相,及持戒之益,不持之损,及制心节食等法,反复叮咛,无微不入。 虽慈亲将欲去世,为儿女计,亦不能如是周到,诚可谓吐心吐胆,一字一血。 为佛弟子者,宜何如努力修持,以不负所望;未知佛法者,宜何如感激依行,以不孤深恩! 其语虽似专指比丘,其意固已弥纶九法界一切圣凡,靡有孑遗。 以圆人受法,无法不圆,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岂此煌煌遗教,不被三贤十圣。 而佛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当此入灭之时,何忍不加勉勖乎! 以向来论者,多以为小机所见,及偏诫比丘,遂致普照九法界之心光,竟局为出家小乘之训诲,可不痛哉!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下册·佛遗教经解刊布流通序》 发布时间:2025-05-21 14:16:1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8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