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径山脚下的千年古刹——平王寺 内容: 径山风景区坐落于杭州城西50公里处,径山系天目山脉东北峰,因有两条小径盘旋直上天目山而得名。 径山古木参天,修竹叠翠,泉水淙淙,云雾缭绕,幽雅雄伟,自然禀赋得天独厚,为旅游避暑胜地,更有1200多年的禅茶文化,被誉为“茶圣著经之地,日本茶道之源”。 径山在佛教也同样享有盛名。 创建于唐代的径山寺,与杭州灵隐寺、净慈寺,宁波的天童寺、阿育王寺,并称为“禅院五山”。 而在径山脚下,风景秀丽的前庄村,有一座千年古刹——平王古寺,庙里主供菩萨叫罗平王,所以又称罗平王庙。 平王寺的起源关于平王古寺的来历,有好多种民间传说。 一说晚唐诗人罗隐曾居于此,曾劝谏钱镠息兵安民,以保此地平安,乡人为感念其恩德,所以立庙祀之。 一说罗平王是晚唐董昌。 据嘉庆《余杭县志》记载:“罗平王者,当即唐末董昌”。 相传此地曾有一种四目三足的“罗平鸟”,能主宰越人之祸福,民间多图画其形相而祈祷之。 有人出示图画给董昌,董昌大悦,自称“大越罗平国皇帝”,国号“大越罗平”,改元顺天。 董昌称帝一事,后被唐昭宗所镇压,并派遣钱镠带兵三万灭除董昌。 因董昌一身廉洁,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乡人为纪念他,所以建庙供奉。 一说在很早以前,鸬鸟山上里盘踞着一只神奇而凶残的怪鸟。 头像鸬鹅,嘴和爪像老鹰,三只脚,经常出没伤害人民,成为一大祸害。 当地人曾多次围捕它,但都无法捕抓。 于是,上奏朝廷,要求派员除害。 皇上接到奏章后,贴出黄榜,公示谁能除得此鸟,要金给金,要银给银,要官给官。 告示贴出数天,去鸬鸟猎捕怪鸟的人也不少,但此鸟凶狠,无法捕捉。 当时,鸬鸟山下村庄有一人姓罗名殷,以打柴卖米为生,身怀武艺。 每天上山砍柴,经常看到此鸟,后来在他夫人的帮助下,终于捕杀了此鸟。 皇上赐他金银他不收,封他做官也不要。 因此,皇上赐金匾一块,上书“敕封平王”四字。 罗殷死后,当地老百姓为纪念这位为民除害的豪杰,建平王庙,塑罗殷像供养。 民间另一传说,相邻安吉县有一个名叫罗殷的猎户,使得一手好箭法,在除害鸟时,曾与鸟激烈搏斗。 鸟被砍死,他自己也身负重伤,后救治无效,英勇牺牲,被皇上敕封为平王。 历史沿革关于平王寺的起源传说虽然众说不一,但早在南宋时期,便有了对罗平王寺的记载。 据《临安志》记载,在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的余杭县版图,就已经有了对径山寺、罗平王寺(罗平王庙)、龙光寺的记载(见下图)。 根据其他史料记载,平王寺始建于唐末五代。 重建于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光绪一十五年(1899年)进行过修葺。 鼎盛时,庙宇构建恢宏,雕梁画栋,共有三进殿,还有一个大戏台。 《临安志》附图建筑规模与布局鼎盛时期的平王寺,占地面积约5600平米。 寺院正前门两扇大门,左右两条通道从戏台旁边延伸,中间有个大天井,可供近千人看戏,两边两排二层楼房与戏台相连。 走完大天井,是一排平房,一条通道从中间穿过,两边排列着菩萨。 前面塑有一只三只脚的怪鸟,旁边还塑着一匹白马。 大殿两旁立着四大金刚菩萨。 大殿后面是观音殿,内供观音、韦驮、地藏王菩萨。 平王寺效果图佛事活动每年农历二月三十日,是平王菩萨生日。 这个民间庆典也是平王庙会最热闹的日子,举行隆重的佛事活动,并要做三天三夜的戏。 每逢庙会期间,信徒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人山人海,香火缭绕,热闹非凡。 僧众风采2015年,由余杭区佛教协会委派,在鸬鸟镇各级领导及村委的支持下,请定弘法师住持本寺,重振庙风,鼎力修缮。 在定弘法师的引领之下,平王寺僧众们过着规律而充实的生活,展现出令人赞叹的勤奋、自律与慈悲。 以宣扬佛法为己任,讲经布道。 若有香客前来请教,他们会耐心倾听,给予温和而智慧的开解。 遇到需要帮助的贫苦之人,僧众们也会慷慨地伸出援手,提供食物和住所。 在这日复一日的修行中,僧众们以勤奋、自律和慈悲,践行着佛法的真谛。 在平凡的日子里,书写着不平凡的修行篇章,成为世人心灵的指引和慰藉。 未来展望多年来,平王寺承蒙当地村民及十方信徒的慷慨资助,现已新建了大雄宝殿,其他建筑也在规划重建之中。 目前,本寺香火鼎盛,规制井然。 在致力于重建古刹的同时,加强文化建设,培养信徒树立正知正见,正信正行,引导佛教思想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为弘扬佛教文化,为当地文化及经济建设做为佛教寺院应有的贡献。 径山风景区坐落于杭州城西50公里处,径山系天目山脉东北峰,因有两条小径盘旋直上天目山而得名。 径山古木参天,修竹叠翠,泉水淙淙,云雾缭绕,幽雅雄伟,自然禀赋得天独厚,为旅游避暑胜地,更有1200多年的禅茶文化,被誉为“茶圣著经之地,日本茶道之源”。 径山在佛教也同样享有盛名。 创建于唐代的径山寺,与杭州灵隐寺、净慈寺,宁波的天童寺、阿育王寺,并称为“禅院五山”。 而在径山脚下,风景秀丽的前庄村,有一座千年古刹——平王古寺,庙里主供菩萨叫罗平王,所以又称罗平王庙。 平王寺的起源关于平王古寺的来历,有好多种民间传说。 一说晚唐诗人罗隐曾居于此,曾劝谏钱镠息兵安民,以保此地平安,乡人为感念其恩德,所以立庙祀之。 一说罗平王是晚唐董昌。 据嘉庆《余杭县志》记载:“罗平王者,当即唐末董昌”。 相传此地曾有一种四目三足的“罗平鸟”,能主宰越人之祸福,民间多图画其形相而祈祷之。 有人出示图画给董昌,董昌大悦,自称“大越罗平国皇帝”,国号“大越罗平”,改元顺天。 董昌称帝一事,后被唐昭宗所镇压,并派遣钱镠带兵三万灭除董昌。 因董昌一身廉洁,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乡人为纪念他,所以建庙供奉。 一说在很早以前,鸬鸟山上里盘踞着一只神奇而凶残的怪鸟。 头像鸬鹅,嘴和爪像老鹰,三只脚,经常出没伤害人民,成为一大祸害。 当地人曾多次围捕它,但都无法捕抓。 于是,上奏朝廷,要求派员除害。 皇上接到奏章后,贴出黄榜,公示谁能除得此鸟,要金给金,要银给银,要官给官。 告示贴出数天,去鸬鸟猎捕怪鸟的人也不少,但此鸟凶狠,无法捕捉。 当时,鸬鸟山下村庄有一人姓罗名殷,以打柴卖米为生,身怀武艺。 每天上山砍柴,经常看到此鸟,后来在他夫人的帮助下,终于捕杀了此鸟。 皇上赐他金银他不收,封他做官也不要。 因此,皇上赐金匾一块,上书“敕封平王”四字。 罗殷死后,当地老百姓为纪念这位为民除害的豪杰,建平王庙,塑罗殷像供养。 民间另一传说,相邻安吉县有一个名叫罗殷的猎户,使得一手好箭法,在除害鸟时,曾与鸟激烈搏斗。 鸟被砍死,他自己也身负重伤,后救治无效,英勇牺牲,被皇上敕封为平王。 历史沿革关于平王寺的起源传说虽然众说不一,但早在南宋时期,便有了对罗平王寺的记载。 据《临安志》记载,在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的余杭县版图,就已经有了对径山寺、罗平王寺(罗平王庙)、龙光寺的记载(见下图)。 根据其他史料记载,平王寺始建于唐末五代。 重建于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光绪一十五年(1899年)进行过修葺。 鼎盛时,庙宇构建恢宏,雕梁画栋,共有三进殿,还有一个大戏台。 《临安志》附图建筑规模与布局鼎盛时期的平王寺,占地面积约5600平米。 寺院正前门两扇大门,左右两条通道从戏台旁边延伸,中间有个大天井,可供近千人看戏,两边两排二层楼房与戏台相连。 走完大天井,是一排平房,一条通道从中间穿过,两边排列着菩萨。 前面塑有一只三只脚的怪鸟,旁边还塑着一匹白马。 大殿两旁立着四大金刚菩萨。 大殿后面是观音殿,内供观音、韦驮、地藏王菩萨。 平王寺效果图佛事活动每年农历二月三十日,是平王菩萨生日。 这个民间庆典也是平王庙会最热闹的日子,举行隆重的佛事活动,并要做三天三夜的戏。 每逢庙会期间,信徒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人山人海,香火缭绕,热闹非凡。 僧众风采2015年,由余杭区佛教协会委派,在鸬鸟镇各级领导及村委的支持下,请定弘法师住持本寺,重振庙风,鼎力修缮。 在定弘法师的引领之下,平王寺僧众们过着规律而充实的生活,展现出令人赞叹的勤奋、自律与慈悲。 以宣扬佛法为己任,讲经布道。 若有香客前来请教,他们会耐心倾听,给予温和而智慧的开解。 遇到需要帮助的贫苦之人,僧众们也会慷慨地伸出援手,提供食物和住所。 在这日复一日的修行中,僧众们以勤奋、自律和慈悲,践行着佛法的真谛。 在平凡的日子里,书写着不平凡的修行篇章,成为世人心灵的指引和慰藉。 未来展望多年来,平王寺承蒙当地村民及十方信徒的慷慨资助,现已新建了大雄宝殿,其他建筑也在规划重建之中。 目前,本寺香火鼎盛,规制井然。 在致力于重建古刹的同时,加强文化建设,培养信徒树立正知正见,正信正行,引导佛教思想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为弘扬佛教文化,为当地文化及经济建设做为佛教寺院应有的贡献。 发布时间:2025-05-19 14:11:1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8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