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觉真法师:佛陀的慈悲喜舍 比宝石更珍贵 内容: 这是我听来的一个故事:有一个云游四方的修道人,途中,捡到一颗珍奇的宝石,随手扔进他的背包中。 一天,修道人遇到一个又饥又渴的旅行者。 他打开他的背包,把食品分给那个饥饿的旅人。 这人无意中看到那颗光芒四射的宝石,有些惊讶。 修道人毫不犹豫地就将它送给了这个旅人。 那人兴奋不已,这可是天上掉下的奇珍异宝,他口中直呼好运。 但是,过了数日,那个旅人追了上来,找到修道者,并且恭恭敬敬地把宝石送还给他,对修道人说:我不要这颗宝石了,我需要比这更贵重的是什么思想和心愿,让你愿意把这么贵重的东西送给了我? 请给我开示。 比这宝石更珍贵的东西,不就是佛陀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佛经中说:佛心者,大慈悲是。 大慈大悲就是佛心。 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就是佛陀向人类传扬的一份大智慧。 为什么? 因为慈悲是洞察万有缘起(彼此互相联系、互为条件)和万法本空(无常无我、放下我执)获得般若智慧的结果。 只有慈悲,才真正体现人和人、和众生、和宇宙同为一体(同体大悲,众生平等),只有喜舍,才真正体现人对自私自利的鄙视和扬弃。 只有慈悲喜舍,才最终体现了人类全体利益、整体利益的关怀与维护。 只有维护了人类的整体利益,你的个人利益也才能真正得到维护和增上。 慈悲喜舍,正是人际关系的本质上的调整与和谐。 只有和谐的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类才能得到快乐,得到自在,得到福德。 般若是智慧,般若也是福德。 现在,我们就看得更清楚,懂得更明白:慈,是给予,又不仅仅是给予;悲,是给予,又不仅仅是给予;喜,是给予,又不仅仅是给予;舍,是给予,又不仅仅是给予。 难怪世界上那些大财团、大富豪、大善人、大功德主,他们都会拿出许多钱来投入慈善事业,回馈社会。 那是什么? 那是智慧。 他们拿得越多,捐得越多,得到的回报也将越多。 舍去的是看得见的,得到的,也许你看不到。 看不到的正是拿钱买不到的。 所以,人们不要老想着取,而要懂得舍;不要老想得益,而要不怕损。 舍是好事,损不可怕。 施舍比接受更有福,更有智慧。 牺牲自己,成就他人,无我无执,关怀众生。 人的品格的完成,也是佛的慈悲心的完成,佛道的完成。 近代高僧、先曾法祖太虚大师说得好: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 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慈悲的基础是般若,般若的实践是慈悲。 慈悲喜舍智慧的品格,品格的智慧。 发布时间:2025-04-22 13:33:03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7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