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说第七讲 内容: 信解行愿对【智慧吉祥】说:恭请师父上课! 【智慧吉祥】对信解行愿说:好! 上课了! 众佛友! 请大家复打。 题目:《心经》解说讲次:第七讲日期:2007年11月12日初校日:2007年11月21日主讲:释慧祥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祈愿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回向:佛弟子(自己名)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回向之福,发愿令佛弟子(自己名),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三称称念并回向毕者,请放掌! 众佛友! 在第六讲中,我们讨论了! 《心经》的度一切苦厄的四个重点:五蕴不异空,空不异五蕴;五蕴即是空,空即是五蕴。 【经文】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释经一】舍利弗! 这五蕴诸法,当我们能空掉其苦厄时的现象是:再也不会因五蕴的产生而引起苦厄了。 再也不会因五蕴的消失而引起苦厄。 再也不会因五蕴的垢秽而引起苦厄了。 再也不会因为五蕴的清净而引起苦厄。 再也不会因为五蕴的增加而引起苦厄。 也再也不会因为五蕴的减少而引起苦厄了。 【释经二】舍利弗! 当我们有能力空掉五蕴的一切苦厄之时,就能照见五蕴的实相是:我们的自性,根本不随五蕴的苦厄的生灭,而生灭。 我们的自性,根本不随五蕴的垢净而垢净。 我们的自性,根本不随五蕴的增减而增减。 换句话说:当五蕴在生灭时,我们的自性还是不生不灭。 当五蕴在垢净之时,我们的自性还是不垢不净。 当五蕴在增减时,我们的自性还是不增不减。 【说明】众佛友! 有关是诸法空相不增不减。 这一句经文,为什么会有二种解释呢? 那是因为相这个字有二种解释。 所以才会如此的。 相字,有哪两种解释呢? 一、现象:指随因缘变化的种种现象。 二、实相:永恒的真理,或因缘果报的真理。 如今,如果要将相字,同时含着现象及实相二义来解释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的话,则可以如此来理解:当我们对五蕴诸法,都能空掉其苦厄的现象而照见其实相时,则能觉悟到:不再因为五蕴的生灭而引发苦厄,所以五蕴生灭了,自性并不生灭。 也不再因为五蕴的垢净而引发苦厄,所以五蕴有垢净时,自性是不垢不净。 也不再因为五蕴的增减而引发苦厄了,所以当五蕴增减时,自性是不增不减。 众佛友! 我如此的理释,因为是第一次如此合并理释。 用词,还有点生疏,希望大家能依义不依语,深入观照五蕴的现象及实相。 又众佛友! 现在我来深入分析,为什么当不再因为五蕴的生灭而引发苦厄时,这时虽然五蕴生灭了,而同时能觉悟到自性不生不灭。 众佛友! 当五蕴因缘,生起苦厄时,众生因为不知道如何去除五蕴的苦厄,就以为五蕴就是我,我就是五蕴。 又当五蕴因缘生起苦厄的因缘消失时,众生因为不知道五蕴的苦厄为什么会消失,所以就误以为五蕴的苦厄消失,我就不会感受到苦。 所以还是以为五蕴就是我,也就是以为五蕴性相就是自己的性相(自性)。 因此,当众生误以为五蕴的性相,就是自己的性相时。 这时,一旦五蕴败坏,就会担忧、悲哀、痛苦、烦恼。 又因为众生误以为五蕴的性相就是自己的性相时,这时,当五蕴产生时,就会贪爱、执着、保护、争夺。 因此,这时,不论五蕴是产生或败坏,都会引发种种的苦厄。 这都是因为对五蕴与自性没有充分了解,误以为五蕴是自性(我)所引起的。 这也都是因为没有能力去除五蕴生灭的因缘所引起的误解。 但是,当我们有能力,不论五蕴的生起或消失(败坏)之时,都能空掉其苦厄。 这时,我们会觉悟到,当五蕴在生灭时,苦厄并没有随之生灭。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能度五蕴的一切苦厄了。 这时,我们就会发觉自性是自性,五蕴是五蕴。 五蕴生时,自性还是在。 五蕴灭时,自性还是在。 又进一步就会发觉:五蕴只不过是自性的一个小部份的现象而已。 不是自性本身,但又不离自性。 如果用譬喻来说明:自性如大海,五蕴身只是大海中的一个水泡。 如《首楞严经》佛说:众生不知色身外泊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 (CBETA, T19, no. 945, p. 110, c28~p. 111, a1)又如《首楞严经》载,当阿难及大众悟到五蕴身如一浮沤时: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掌中所持叶物。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 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礼佛合掌,得未曾有。 众佛友! 当我们真能空掉五蕴的一个苦厄之时,自然就能体会到这一点。 为什么呢? 为什么只要空掉五蕴的一个苦厄,就能体会到自性如大海,五蕴身只是大海中的一浮沤呢? 众佛友! 譬如有人想要知道大海水的味道,这时他并不需要饮尽全部的海水,只要尝一滴海水,也就能知道海水的味道了。 同样的! 如果想要照见自性解脱味,只要能度五蕴的一个苦厄,就能体会。 如果能度尽五蕴的一切苦厄,则是圣人了。 听我一偈:一心向往于法味,法海游遍不曾尝,一朝停歇尝一口,从此至今味无穷。 众佛友! 一切众生无不向往解脱味。 然而一切众生身口意业种种造做,随其选择,都不选择安全有效无后患的解脱味来尝尝。 从无始生死以来,众生一直都是选择危险、无效、有后患的在造作。 所以从来就不曾品尝到解脱的滋味。 一旦,有一天,狂心一歇,愿将一件事,只要愿意将一件事,往安全有效无后患来发展。 这时他就能品尝到解脱的滋味。 当众生一旦品尝到解脱味,就永远会回味无穷。 再也不会想要去造作那危险、无效、后患的苦楚滋味了。 这时,就应于一切的一切都是选择在空掉苦厄之下来运作。 所以就能遍法海,尝法味,皆自在。 众佛友! 佛陀一生说法四十九年。 佛陀所说的一切法,都有共同的味道,那就是解脱味。 众佛友! 当您们在听法、学法、修法、证法之时,如果没有品尝到佛法的解脱味。 则肯定您一定是吃错了! 《大方等大集经》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 喻如大海中水,同一咸味。 佛法海中,亦复如是,同一法味。 所谓解脱味、离欲味。 若菩萨善解一味法者,是为菩萨能过魔界。 (CBETA, T13, no. 397, p. 123, b14~17)众佛友! 同样的! 不论我跟您们说什么方法,请您们一定要在安全、有效、无后患之下来运用。 简言之,请您们都要在空其苦厄之下来运用。 又众佛友! 苦厄,不是来自别人。 而是指来自自己的行为习惯所引发的苦厄。 众佛友! 如果有人不停止自己的行为习惯所引发的苦厄,而以为只要停止别人的行为习惯就能令自己不要有苦厄。 那是邪见。 众佛友! 自己,只有一个人。 容易处理。 所以只要将自己的行为习惯中,会引发苦厄的部份停止下来,则于一切境界来时,自己都能以不再引发新的苦厄的行为习惯来应对。 则一切苦厄就自然停歇。 又众佛友! 如果有人用错了。 不将自己的行为习惯中会引苦厄的部份停止下来。 则于一切境界来时,自己还是以创造苦厄的方式来创造。 这时,又只想要别人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希望别人的改变所以就可以让自己不会有苦厄。 这种做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为什么呢? 因为众生有无量。 众佛友! 所以,有智慧的人,是将自己的行为习惯修正,空掉苦厄。 愚痴的人,则是自己的行为不改,要别人修正。 众佛友! 我相信,您们都是有智慧的人,所以希望大家从今以后,遇到任何苦厄,请反求诸己,而自得之。 也就是请反省自己,您就会找出真正的原因,就能停止苦厄了。 又如果自己找不出原因。 请您以诚心,愿意如实表白的心,跟诸佛菩萨发露,祈请诸佛菩萨加持,令您能自悟,或遇到善知识开解。 如此,您就能觉悟到自己的哪一个行为习惯不圆满,所以才会引发苦厄来的! 作业:一、请将今天所教的运用在生活中的一件事上来度苦厄。 并详述之。 祈愿健康、平安、吉祥、如意、解脱、自在、度一切苦厄下课! (注:学生赖宏德整理,已经释慧祥法师初次校阅。 ) 发布时间:2025-04-13 13:38:1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7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