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惟传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 十、心念处的开发 内容: 十、心念处的开发前两天,在我们的修行里面,有时候还会要你去下达指令,再动作,但是现在你不要再去下达指令了,你只是动作。 而在动作之前,以及在动作之中呢? 你要清楚地去感受那一股意识之流。 在动作之前,都有意念在引导,不管是你脚的抬起,或是放下;或是手的举起;或是放下,包括手指头的动;包括你要眨眼、你要抠身体的痒,这个动作之前,都有意念在引导,你要清楚地去看到。 这个很有效的训练方法,也跟大家讲过了,尤其你在静坐的时候,把手分开,双手放在膝上。 然后你左右轮替去动一根指头,不按次序地动左右手的指头,慢慢地动,你去看那一股意识之流。 它是一股暖流,在那里流东、流西、流左、流右,你要能清楚地看到。 这样,你就能够来到「念念分明」啊! 明心,那就是你要做到念念分明。 众生的心,通常都是很粗糙啊! 粗糙就是粗制漤造,也就是无明。 众生通常都是这样你在展现贪的时候,你不知道「我正在贪」;你在展现瞋心的时候,你也觉察不到正在展现瞋心。 当你无明遮障的时候,你在展现我慢,你也不知道;当你无明遮障展现二元对立的时候,你也都不知道,也不以为然。 而且还会对那些真正想协助你突破的人呢? 你会对他起瞋心。 所以,唯有你真正的走过来;真正愿意如实回来面对自己,你才会看到。 真的! 众生如果没有出离无明苦海的话,都在颠倒梦想的世界里面。 众生被无明遮障之后,被自我的意识所欺骗,都不知、不觉,也不以为然。 当有一天,你真的慢慢地醒过来,你会发现,无明遮障是真的很可怕,你在惑业苦的世界里面轮转都不知道。 所以修行、解脱,那是大丈夫的事业,你要有大气魄、大承担;你要敢于自我挑战、自我突破,你才会真正有成。 不然,你又会落入无明的自我意识里面。 现在请大家再看讲义的第三页,也就是《阿含解脱道次第》书里面的一八七页,「安那般那念」这一段。 我们再看第九到十二阶段。 出入息,它可以让你的身心宁静、稳定下来,让你的觉察力呢? 更加敏锐。 出入息除了能够让你把心安止下来之外,因为那个「息」呼吸,会越来越微细。 你若要觉察到那微细的出入息,你的心,也要相对地提升它的明觉度。 所以修行,第一个阶段是让你的「身」安住下来,第二阶段就是第五到第八个步骤呢? 这是让你的心也安住下来。 当你的身心稳定之后,你才能够清楚地看到你当下的心是怎么样的心,而这也就是第九阶段的「觉知心」,第十「令心喜悦」。 在《阿含解脱道次第》那本书﹤修出入息念﹥的第五节里面,翻译是「觉知心悦」,而十一阶段「令心等持」也就是「觉知心定」,十二阶段「令心解脱」也就是「觉知心解脱」。 当你的身心逐渐地稳定而清醒明觉,你就能够来到第九阶段的「觉知心」。 这就是你的心已经渐渐地澄清、澄静下来了;你的心是一颗清醒明觉的心,你活在每一个当下。 所以「觉知心」就是来到了明心的阶段。 明心阶段之后呢? 第十「令心喜悦」,也就是觉知心悦。 这时候,你会很自然地因为身心的放松,以及澄清而产生法喜,那一种喜悦你可以清醒地觉察、清楚地觉察。 (片刻寂默无语),当我没有讲话的时候,你要听到那个无声,你也要能听出那个无声之声的寂静。 如果你真的掌握到心法、要领,处处你都是在修行、在见法。 当你处处在见法,你的心就会法喜泉涌。 所以,「心悦」就是你的心,它会充满着法喜的。 第十一「令心等持」,就是觉知心定。 第十一跟前面第十个步骤这是有对称性的。 令心喜悦、觉知心悦是比较偏于动态的心的状态。 而第十一呢? 令心等持,那是一种心定,它是很稳定,而且又能平等心地对待一切境界。 注意喔! 这个步骤不容易做到,你要来到能够令心等持,不容易啊! 如果你没有做到超越二元对立的话,你是做不到的。 那个「等持」就是,当你在对待各种二元对立时,你都能够跳脱出来,你能超越;你能平等心地对待一切境界。 我现在讲的这几句话虽然很简短,但是却非常不容易做到。 你要越来越用功、越明觉,你才能够看到。 你从小到现在,你都处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就算你证到初果、二果,你还是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啊! 你很认真修行,修行到德高望重,除非你来到究竟解脱、除非你的我慢断尽;不然,你都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 在《阿含解脱道次第》书里面曾经跟大家提过,众生、凡夫在构筑梦幻世界,而修行人如果你没有正知正见、没有闻思基础的话,还是一样,都是在构筑梦幻世界。 你有很多你的「要」,很多的「不要」;你的修行来到己大人小、己高人低、己优人劣,自己是个圣人,来到了圣人境界,别人是凡夫。 有没有看到呢? 这里面仍然是不平等的心;这里面仍然是优越感、优越意识在后面作祟,那是没有超越二元对立的;那是没有等持的心的。 所以要来到令心等持(这不是麻木不仁喔! )那是要来到大觉醒,能够平等心地对待一切境界,包括昏沉来了(昏沉那是因为有因、有缘),观察它、接受它,而不要跟昏沉对抗、不要跟昏沉拉扯。 你能接受它,这个境界它就会穿流而过。 所以要做到等持的世界,那需要吃过很多的苦,也需要你不断地提高你的明觉。 这样,你这条解脱之路,就可以大大地缩短,你就可以很快地来到究竟解脱。 第十一阶段你能够做到「令心等持」之后呢? 十二阶段,你的心就能够解脱自在了! 你不会被其他的境界所束缚,你不会在二元对立里面被境界牵着走而不知道啊! 所以解脱,那是你能够跳脱出种种的结缚、种种的框框。 不能够解脱,那是因为我们有太多太多的自我意识、自我划分、自我界线,把自己重重地綑绑住了! 你的心没有平等地对待一切境界,你没有来到无上正等正觉啊!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告诉你那些解脱者,他们是来到平等心对待一切境界,也以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没有任何人比你渺小,也没有任何人比你伟大,众生皆平等。 唯有你来到无上正等正觉,你才能够超越一切的自卑跟我慢。 只要你还有自卑的心,那你就是没有等持的心;只要你还有我慢,你内心里面就有自卑的意识在作祟。 如果你遇到某某很有名的大师、大法师、大法王,你还有自卑之心,那表示你还没体证到等持的世界;你还没体会到无上正等正觉,在你潜意识里面还有很多的我慢。 这些都还是在二元对立。 这是很微细的,而那个自我是很狡猾、很幽微的。 如果你的心,这面镜子,磨得不够明、不够亮、不够净的话,你是看不到的。 看不到,又自以为是,那便是被自我意识所欺骗。 众生就是这样,在无明颠倒的世界里面一直浮浮沉沉。 今天跟大家讲的比较深,希望大家能够清楚地体认到。 修行要迈向解脱的重点、核心在哪里? 你要能够扣住、要能够掌握啊! 如此,你才能够这一生、这一世就能迈向究竟解脱。 如果你没有来到这个核心,你就要修个三大阿僧祇劫。 你要修个三十亿年啊!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珍惜,这样一个真正让你明心见性的机会;好好珍惜这样的因缘。 这是让你了脱生死、了悟生死的大好因缘。 不要低估,不要小看。 安那般那念第九到十二的阶段,是明心的阶段;十三到十六阶段,这是属于见法,也就是见性的阶段。 见性,不是去见到一个自我的性,也不是去见到一个什么佛性、不生不灭的性,不是去见那些啦! 见性,讲的就是看到法性、看到真理实相、看到大自然的运转法则啦! 发布时间:2025-04-04 12:00:26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7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