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堪钦慈诚罗珠:我们从光明当中出来,经历了无明、烦恼等等,最终又回归光明。 内容: 首先,釋迦牟尼佛也不否認,物質可以解決很多的痛苦。 當我們沒有飯吃,沒有衣服穿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物質,但物質卻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身為二十一世紀的人,想必大家已經越來越感覺到這一點。 所以最終,我們還是要回歸靜靜的海面,要覺悟。 覺悟以後,所有的痛苦都可以煙消雲散。 覺悟是什麼? 就是回歸光明。 我們從光明當中出來,經歷了無明、執著、煩惱、造業、痛苦;繞了一大圈,最後證悟的時候,還是要回到原來的光明當中。 禪宗稱之為本來面目。 為什麼叫做本來面目呢? 因為我們的內心本來如此,無論我們生氣、貪婪、開心、還是焦慮,本性永遠都是這樣,從來不曾改變。 怎樣才能證悟自己內心的本性光明呢? 通過禪修的方法去證悟。 證悟以後,就能恍然大悟:原來在光明當中,現實生活中的痛苦、幸福、嗔恨心、欲望等各種各樣的雜念,都是不存在的。 這叫光明、佛性,也叫如來藏。 在光明當中,包含了慈悲和智慧,一個學佛的人真正應該追求的,既不是天堂,也不是造物主、萬能神的果位,而是證悟內心的本質。 在內心的本質當中,已然涵括無限的慈悲和智慧。 在深度睡眠、死亡與證悟這三個時候,才能進入光明的狀態當中。 什麼時候才能進入這種光明的狀態當中呢? 第一,當我們證悟、明心見性的時候,就可以感受到這個光明。 第二,當我們死亡的時候,也可以進入這樣的境界。 所有的人都不瞭解死亡。 死亡這兩個字,是很多人不願意講,不願意聽,更不願意面對的。 其實,死亡根本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週期性的生命過程之一。 這個週期的出發點,就是光明。 從光明當中,產生我們各種各樣的念頭;最後我們死亡的時候,又會進入到這個光明當中。 在這個光明當中,又將產生下一世。 所以,我們所有意識的出發點,都是光明。 第三,在每天晚上進入深度睡眠的時候,我們又有機會進入到光明當中。 但沒有經過訓練的人,根本不會知道深度睡眠、作夢與醒覺之後回到現實的種種切換點。 只有在藏傳佛教的密法裡面,才有一種特殊的訓練方法。 《西藏度亡經》這本書中介紹過,在深度睡眠、死亡與證悟這三個時候,接觸到光明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3-04-23 12:11:4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