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圣一法师:称佛名号品--佛名号功德解 内容: 称佛名号品--佛名号功德解(据圣一老法师讲记编)召体曰名、表德曰号,则名别号通。 一切诸佛,皆具十号,如来、应供、正遍知等。 ‘称\’者,念也。 佛功德在名号中,念佛名即念佛功德也。 凡夫念佛功德,不久悟佛功德、修佛功德、最后证佛功德,所以念佛是成佛正因。 1。 无边身如来--如来法身无边身是别名,如来是通名,通别合称,故名无边身如来。 初发心的男女,第一要见无边法身佛,方种菩提之因,至紧至紧。 华严经云:“佛真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 ”此一首偈,证明无边身是法身佛。 2。 宝性如来--佛性其名“宝性”者,佛性也。 一切众生在生死海中浮沉,受种种苦,而其佛性随缘不变,犹如金宝随缘而作种种形像,但其宝性是一,始终不变;佛性亦如是,虽轮回六道,受种种形,受种种苦,而其成佛之性永远不变。 既有成佛之性,不见则已,若见时,就能从性起修,一直修到成佛,故名“宝性如来”。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弹指顷返迷成悟,悟了本有佛性。 但见性是一念见,不是慢慢见,不念悟即见,故名“一弹指顷”即见佛性,是自己安身立命处,所以归依自性佛宝。 归依是归投依止,永不再迷之谓也。 是人既不迷佛性,凡有所作,不离自性,则是人于无上道,永不退转矣! ’华严经云:“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此偈证明,归依自性佛宝啊! 3。 波头摩胜如来--本心波头摩是红莲花。 印度四莲——青、黄、赤、白,以红莲为胜。 红莲花者,一切众生之本心也。 众生本来心,虽造一切物,而不染一切物;又因不染一切物,故能造一切物,如大地不着万物而生万物。 众生的本心,非常灵,能生万物、能知万物。 因能知故,所以不着一切,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众生若能不染一切物,则能明自本心,若染一法,则自心迷了。 所以一切不染、一切不着,方能明自本心啊! 4。 师子吼如来--一乘法师子吼’者一乘法也。 佛为众生故,从实施权,说三乘法度众生脱离生死苦海;离生死而得涅槃,是假名涅槃,非真涅槃。 所以三乘非究竟道,而众生执之以为实,不能成佛。 所以如来最后说法华经大师子吼“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 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 弟子闻法,开三乘之权,悟一乘之实,个个受记作佛。 5。 拘留孙佛--断三惑烦恼梵语‘拘留孙\’,此云所应断。 众生的烦恼,是应该断的;烦恼断尽,菩提现前。 修行最重要断自己的烦恼。 每人的烦恼大约有三重:第一、是见思烦恼。 见惑五利使、思惑五钝使,这十使烦恼,使众生作无量业,受无边生死苦,所以众生应先断此烦恼。 此烦恼一断,便证阿罗汉果,出三界,了生死矣! 第二、是尘沙烦恼。 如尘若沙这么多;此烦恼一断,则识恒沙佛法,就能医恒沙众生之病,则名菩萨。 所以菩萨一定断尘沙惑,方能应机说法去度众生啊! 第三、是无明烦恼。 此烦恼障佛法身,不识如来果位中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等功德,欲证如来功德,须断此烦恼。 所谓“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 无明分分断,诸佛法身分分证,直至破尽为止。 欲断三惑烦恼,须悟诸法寂灭之理。 法华经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 ”6。 毗婆尸佛--胜观梵语‘毗婆尸\’,又名维卫,此云胜观。 佛法要观心,心字三点,第一点是空——一切法入心,无不皆空。 空故心能藏一切法,若一法不空,则为心作碍;因空故,法法入心时,法不碍心,心不碍法。 所以第一要修空观,诸法空时,此心亦空。 第二点是假观——法法从缘而生,法法如幻如化。 世出世间法,无一法不是幻。 古人云“生死、涅槃等空花”,生死是幻,菩萨入生死,而不被生死所碍;涅槃是幻化,菩萨证涅槃,而不住涅槃。 不住涅槃,有大悲;不住生死,有大智,菩萨悲、智双运,自利利他,皆由知一切法如幻故。 第三点是中观——不落二边。 法法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便证诸法的真实相,而得一切种智,成就如来果地实德。 此空、假、中三观,如天王三目,伊字三点,不纵不横、不并不别;非一非三,而一而三,三一圆融,微妙难思,故名胜观如来。 若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了达一心具三观,三观齐修,便证一境三谛之理。 理观和合,能生一切善法,能断一切罪苦。 罪灭福生,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了。 7。 宝胜如来--出世之宝佛号宝胜者,非世间之宝,乃出世间之宝。 出世之宝,义含四德:常德、乐德、我德、净德。 具此四德,既不漏落生死,也不漏落涅槃。 两边不漏落故,故以成就真常、真乐、真我、真净,离世间凡夫之四倒,又离出世二乘四倒,超世出世间,故名宝胜。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宝胜佛名而生胜解,慧解现前,从解起行,凡有所作,超世出世,直入中道第一义谛,妙契真如。 所以此人,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上受第一义天之妙乐。 光明经流水品:十千鱼,得闻宝胜之名,尚尽生忉利,况男女闻名,宁有不得胜妙乐者。 8。 宝相如来--诸法实相智者大师曰:“实相尊贵,故名宝相。 ”宝相者,诸法实相也。 金刚经云:“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 ”又云:“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无量义经云:“无相不相,是名实相。 ”以依实相,出生二法、三道、四果。 无相者,无生死相;不相者,不涅槃相。 二法者,顿、渐二法也。 三道,即三乘。 四果者,乃声闻、缘觉、菩萨、佛。 四圣果既然从实相出生,则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而生慧解,深悟实相,起恭敬心时,枝末烦恼先行脱落,是人不久得阿罗汉果无疑。 9。 袈裟幢如来--宝幢袈裟幢者,袈裟是三世如来宝幢之相。 着袈裟时,生宝幢想,一切外魔不能坏,一切外怨不敢侵。 此人持如来戒,身心清净,诸恶不起,众善齐修,自净其意,不染尘劳,随佛出家,被如来三顶之衣——一安陀会,此云五衣,作务时穿;二郁多罗僧,此云七衣,入众时穿;三僧伽黎,此云大衣,说法时穿。 昔日坚誓师子,敬袈裟而不害猎人,百劫不堕恶道。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生宝幢想,恭敬三世诸佛,此人以敬三世佛故,即能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10。 大通山王如来--般若佛德大通山王佛,‘大通\’是般若,‘山王\’是佛德。 若人修行证法身时,即具般若之智,通达一切法而到诸法之彼岸,故名大通。 又见法身时,具常、乐、我、净四德,犹如须弥山王,四宝所成,故名山王。 大通者,般若佛因也。 山王者,四德佛果也。 佛因赅果海,果海彻佛因,所以修行证法身时,不但能修般若之佛因,又能证四德之佛果。 若男子女人闻是佛名,闻名生解,慧解现前,证自法身,即具大通般若之智,所以得遇恒河沙佛,广为说法。 又证法身时,具如来山王功德之果,所以必成菩提。 11。 净月佛:佛真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月在水而不染水,佛在世而不染尘,故名。 12。 山王佛:华聚菩萨云:“世尊金色如金山,犹如日光照世间。 能拔一切诸苦恼,我今稽首大法王。 ”佛功德巍巍,犹如须弥山王,故名。 13。 智胜佛:声闻、缘觉、菩萨中,以佛智最胜故。 14。 净名王佛:净是体,名是用,从体起用,于一切法得自在故。 15。 智成就佛:一切种智成就,故名。 16。 无上佛:菩萨有所断,名有上士;佛无所断,故名无上士。 又法无上,涅槃是;人无上,佛陀是。 17。 妙声佛:法华经云:“闻佛柔软音,深远甚微妙;演畅清净法,我心大欢喜。 ”18。 满月佛:佛功圆德满,如十五夜月——月圆光满。 19。 月面佛:佛面犹如净满月,亦如千日放光明,圆光普照于十方,喜舍慈悲皆具足。 发布时间:2025-03-31 12:29:06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7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