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宗舜法师:《释氏疑年录》拾遗 内容: 《释氏疑年录》拾遗宗舜法师《释氏疑年录》是陈援庵(垣)先生编纂的一部查检历史上僧人生卒年代的工具书,全书始於康僧会,终於清初,按生年(或卒年)编录,共二千八百人,分十二卷。 此书收录广泛,过目宏富,考订精审,影响深远,至今仍是重要的参考书。 但是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书中存在一些瑕疵,根据相关文献还可以补充不少符合其编辑体例的人物资料。 笔者主要根据《古今图书集成》等文献,补充了可考订生卒年的七十四人,合苏晋仁先生过去所补,已近原书人数的十分之一,为进一步修订此书提供了参考资料。 --------------------------------------------------------------------------------缘 起《释氏疑年录》是陈援庵(垣)先生编纂的一部查检历史上僧人生卒年代的工具书。 据其《小引》称:“始於康僧会,会以前至者无确年可纪也;终於清初,以生於明者为限也。 按生年编录,无生年或年过一百三十年未可遽信者,则略以卒年为次,生卒年俱阙者,虽有岁数弗录也。 凡得二千八百人,分十二卷,颜曰《释氏疑年录》。 ”此书所征引资料,除了历代灯录、僧传等各类佛教文献外,还广泛采录各种文集、方志和金石的载记,共计达七百馀种。 其收录之广泛,过目之宏富,考订之精审,影响之深远,至今仍无出其右者。 但是,智者千虑,难免一失。 由于历史浩渺,文献纷繁,兼之主、客观的多种限制,《释氏疑年录》中也存有某些不足之处:所谓“释氏”,自当包括出家之男女二众。 《释氏疑年录》可能是囿于历代佛门传录偏重一隅的传统,仅收比丘,而不及比丘尼。 如梁/宝唱的《比丘尼传》、民国/振华的《续比丘尼传》中的资料完全没有得到利用,使人产生不见全璧的遗憾。 又如,《释氏疑年录》引用文献多达七百馀种,有的可能过眼匆匆,未得一一详细检讨和深究,失误和遗漏时有所见。 例如,好几位僧人的生卒和世寿都是根据《莲社高贤传》(《释氏疑年录》引称《十八贤传》)确定的,足见作者对于此书的看重。 可是,书中“庐山昙恒”条说:“陈舜俞《庐山记》作年七十一,今据《十八贤传》,疑即前文道恒,俟考。 ”(卷一,第8页)而在《莲社高贤传》中,道恒和昙恒分列二传,而且传中明言,昙恒十三岁出家,道恒二十岁出家,显然不会是同一人。 又如,“湛怀钦义”条,据《列朝诗集》闰三,作“明天启末年卒”,不著年月(卷十一,第380页)。 而《列朝诗集》于“末年”后另有“元日”字样,则末年似非泛指。 据《明史·熹宗本纪》,天启七年(1627)七月乙卯崩,思宗八月丁巳即皇帝位,湛怀饮义之卒当为此年之元日。 又,《古今图书集成》(以下简称《集成》)中涉及的佛教资料集中于“博物汇编·神异典”中,有二氏(佛道)部、释教部、佛菩萨部、佛经部、僧寺部、塔部、僧部、尼部、居士部和放生部十部,共计一百四十八卷。 其中“僧部”和“尼部”汇集的都是释氏传记,《释氏疑年录》对于尼众没有涉及,姑且不论。 其“僧部”资料,作者应是研究过的,如书中“秀恒圆融”条注称:“文行远撰传,《图书集成》僧传六九。 ”(卷十一,第377页)可作证明(“僧部列传”六十九《秀恒圆融传》,见《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一百九十三卷第505册之12叶A下)。 不知何故,《集成》中尚有大量资料未能得到利用,遗漏了可以考订生卒年月者近七十人。 另如《律宗灯谱》等文献,也都存在有同一情况。 还有些资料因为晚出或罕见,作者没有来得及过目。 比如《祖堂集》,作为现存最早的一部禅宗著作,直到上个世纪末叶才得回归故土,其中有不少资料可以用来订正和补充流传的文献。 另如散存各地的佛教山志、寺志,作者的搜集未能网罗无遗,也还有待后来者的搜集和钩辑。 为《释氏疑年录》作过订补工作的,笔者仅见有苏晋仁先生的《释氏疑年录补》(见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佛教文化》1989年创刊号,第14页)。 苏先生说:“数十年来,偶有所见,则笔之书眉,比加裒聚,共得一百六十馀则。 ”苏先生补的一百六十馀人,为数近半取材于《比丘尼传》和《续比丘尼传》,另外有些是来自日本僧人的资料。 这次,笔者根据《集成》中的僧传补入六十四人,根据《集成》中的尼传补入四人,又根据《律宗灯谱》的僧传补入六人,共计七十四人。 合苏晋仁先生所补,已近原书人数的十分之一。 尚有一些其他的资料,笔者拟在撰写《释氏疑年录订补》时再加利用。 本文编辑体例,一仍《释氏疑年录》之旧。 另有数端或与有间,需作说明如下:其一,编排大体以生年为序;若是仅知卒年,则以卒年为序。 生卒年代不详,仅知活动时代如某一年号者,则以此年号的第一年为序。 其二,僧名上所冠寺名,以其主要弘法或活动的道场为主,否则或冠出家所在寺名,或冠圆寂所在寺名。 其字号悉同《释氏疑年录》体例,冠于名上。 可以考知俗家姓氏者,也一并保留。 其三,由于原书没有涉及尼众,四位比丘尼的资料附在最后。 其四,所用《释氏疑年录》,为中华书局1964年第一版,1988年北京三次印刷本。 所用《集成》,为中华书局和巴蜀书社景印本。 所用的《律宗灯谱》,为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中国佛学文献丛刊”景印本。 纪其出处时,《释氏疑年录》和《律宗灯谱》用其卷数和页码,《集成》则采用简写办法,如“《集成》175卷第503册之51叶A中”,是指其175卷第503册之51页正面之中栏。 对于《释氏疑年录》没有彻底利用到的文献,包括主要取材的几种僧传和灯录,苏晋仁先生的《释氏疑年录补》已经作过了一次辑补。 限于精力和条件,笔者未能对《释氏疑年录》的引书进行过全面覆核;有关僧尼生平的文献,也许还有尚未见到。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订补《释氏疑年录》的工作,还有深入一层的必要。 利用《释氏疑年录》的时候,也不能过分迷信,需要复核原书。 笔者衷心企盼能有继陈先生之志者,在其已有基础之上辑补、修订,使其更为完备和精善,实为教界、学界之至幸。 此文难免疏误之处,敬请方家予以斧正。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一日识于苏州西园寺戒幢佛学研究所无尽灯楼--------------------------------------------------------------------------------拾 遗1、西安鸟石福应院通济建安江氏宋咸平二年(999)卒《衢州府志》(据《集成》175卷第503册之51叶A中)2、秀州隆福寺会畅闽人陈氏宋大中祥符(1008至1016)中卒《松江府志》(据《集成》176卷第503册之54叶B上)3、芙蓉峰慕真袁州宜春人宋天禧三年(1019)卒《休宁县志》(据《集成》175卷第503册之51叶A中)4、居昱钱塘郭氏宋天圣四年(1026)卒《天台县志》(据《集成》176卷第503册之55叶B下)5、观音庵怀义宋熙宁七年(1074)卒《南陵县志》(据《集成》178卷第504册之4叶B中)6、金华守宗金华人宋元丰六年(1083)卒《金华府志》(据《集成》179卷第504册之6叶B上)7、俨和尚宋崇宁元年(1102)卒《太平府志》(据《集成》180卷第504册之12叶A下)8、吉水文悟泰和刘氏宋绍兴四年(1134)卒《吉安府志》(据《集成》182卷第504册之21叶B上)9、池州梅山正宗苦竹陈氏字季渊宋乾道(1165至1173)初卒,年七十九《崇仁县志》(据《集成》182卷第504册之21叶A上)10、南明山明慧婺州人宋乾道二年(1166)卒《处州府志》(据《集成》180卷第504册之12叶B中)11、上虞象田妙义宋绍熙元年(1190)卒《绍兴府志》(据《集成》185卷第504册之33叶B中)12、坐化佛道州进贤乡何氏宋绍定三年(1230)卒*《道州志》舜案:原作宝庆六年。 宝庆仅至三年即改元绍定,六年疑为绍定三年之误。 (据《集成》185卷第504册之35叶A下)13、何(志源)大士道州潇川乡人宋淳佑七年(1247)卒《道州志》(据《集成》185卷第504册之36叶A下)14、魏四十嘉兴县移风乡人宋宝佑四年(1256)卒*《闲窗括异志》舜案:原作淳佑丙辰。 淳佑至十二年壬子岁即止,丙辰是其后四年。 疑为宝佑丙辰之误。 (据《集成》185卷第504册之36叶A下)15、常州宜兴谦之莫氏宋德佑元年(1275)卒《宋史忠义传》(据《集成》186卷第504册之37叶B上)16、嘉定南翔寺柏岩如茂宋德佑元年(1275)卒《苏州府志》(据《集成》186卷第504册之37叶B上)17、嘉定南翔寺文垫元大德 (1297至于1307) 初卒《苏州府志》(据《集成》187卷第504册之44叶B上)18、江陵西山海会寺璞翁祖秀岘山陈氏元大德 (1297至于1307)间卒《安陆府志》(据《集成》187卷第504册之44叶B上)19、松江东林寺元智元延佑七年(1320)卒《松江府志》(据《集成》187卷第504册之46叶A下)20、嘉定西隐寺中庭悦可元至正(1341至1368)中卒《苏州府志》(据《集成》188卷第504册之49叶A下)21、上海施水庵善信(号无疑)苏州嘉定吴氏明建文三年卒,年五十九(1343至1401)《松江府志》(据《集成》190卷第504册之58叶A下)22、了真天台人明洪武二年(1369)卒《绍兴府志》(据《集成》189卷第504册之55叶A下)23、北京庆寿寺松岩知寿宛平县吕氏明洪武十七年(1384)卒《畿辅通志》(据《集成》190卷第504册之58叶B中)24、惟宗明洪武十九年(1386)卒《绍兴府志》(据《集成》190卷第504册之58叶A上)25、天禧寺一初守仁(号梦观)富阳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卒《列朝诗集》(据《集成》189卷第504册之56叶B上)26、珍敬庵如泰华亭人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卒《松江府志》(据《集成》190卷第504册之58叶A上)27、江西末宁寺太虚绍郭乐平人明建文三年(1401)卒*《江西通志》舜案:原作洪武辛巳岁。 洪武至三十一年戊寅即止,辛巳为其后三年,是建文三年。 然因成祖及其子孙不承认建文,故仍以洪武为年。 (据《集成》188卷第504册之52叶A上)28、普济禅庵永坚石明永乐十三年(1415)卒《崇仁县志》(据《集成》190卷第504册之58叶A下)29、仙王山法通明正德十二年卒,年八十四(1434至1517)《太平县志》(据《集成》191卷第505册之1叶B上)30、宝塔寺端竹领占石氏明宣德八年(1433)卒《陕西通志》(据《集成》190卷第504册之59叶A中)31、普定圆通寺悦禅杭州人明景泰元年(1450)卒,年九十馀《贵州通志》(据《集成》190卷第504册之61叶A上)32、慈济寺觉昙嘉定人明成化十七年(1481)《苏州府志》(据《集成》190卷第504册之61叶B下)33、黄溪阳明山真聪六都东山岭人明正德(1506至1521)间生,嘉靖(1522至1566)间卒《新田县志》《零陵县志》(据《集成》191卷第505册之2叶A上)34、永泉寺慧才(始号天育,复称西照,又号塘云)云南阳林严氏明隆庆四年卒,年六十一(1510至1570)《松江府志》(据《集成》191卷第505册之2叶B上)35、云岫庵明坚明正德六年(1511)生(卒年未详)《嘉兴府志》(据《集成》191卷第505册之3叶B中)36、开法寺无碍显全广德州郑氏(号无碍道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卒《广德州志》(据《集成》191卷第505册之1叶B中)37、延庆应梦禅林德综明嘉靖二十年(1541)卒《畿辅通志》(据《集成》191卷第505册之2叶A下)38、杉山天童和尚河南人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卒《池州府志》(据《集成》191卷第505册之2叶B下)39、超果寺觉虚性一江右安福人明万历四十三年卒,年五十(1566至1615)《松江府志》(据《集成》192卷第505册之6叶B下)40、苏州戒幢律院茂林性祗湖州长兴沈氏明崇祯八年卒,年六十八(1568至1635)*《苏州府志》舜案:原文无世寿,《律宗灯谱》云:“世寿六十八,僧腊四十八。 ”(卷二之29叶上)据此并其行履考订。 (据《集成》192卷第505册之7叶B上)41、南禅寺白云明隆庆二年(1568)卒《松江府志》(据《集成》191卷第505册之2叶B上)42、悟穷(一名宗)观城人明万历(1573至1620)间卒,年一百有八馀岁*《东昌府志》舜案:神宗以万历四十八年七月崩;光宗八月朔即位,九月崩;《明史·熹宗本纪》云:“以是年八月后称泰昌元年”。 据此,万历当至于1620年阴历8月。 然一般《历代帝王纪年干支纪年公元纪年对照表》均未标明此细节,称万历仅至四十七年(1619),不确。 (据《集成》191卷第505册之2叶A中)43、真缘无锡梁氏明万历(1573至1619)间卒《无锡县志》(据《集成》193卷第505册之11叶B上)44、京都愍忠寺太空性满太原(岢岚州)常氏明万历十年(1582)生,卒年未详(当在万历四十二年后)(据《律宗灯谱》卷三之32叶下)45、武乡柏林寺海贵明万历十四年(1586)卒《山西通志》(据《集成》192卷第505册之10叶A上)46、海会(号了然)崇阳仁上里黄氏明崇祯十三年卒,年五十三(1588至1640)*《崇阳县志》舜案:原文作“生万历甲申”,崇祯十三年卒。 则当为1584-1640,与年五十三不符,疑此处记载有误。 (据《集成》194卷第505册之17叶A中)47、金陵大彻堂德乘一宗广陵房氏明万历十七年(1589)卒《镇江府志》(据《集成》192卷第505册之6叶B中)48、兴化般若院玉文照硕高邮沈氏清康熙四年卒,年七十五(1591至1665)*舜案:原文卒年仅作乙巳,无年号。 考其行历,曾从见月读体律师(1601至1679)受戒,则相关之乙巳有二,一为康熙四年,一为雍正三年(1725)。 若卒于1725年,则生年当为1650年,而传中谓其年三十曾为见月律师侍者,于时当在1680年。 但见月律师卒于1679年,二者不符。 可知乙巳当为康熙四年。 (据《律宗灯谱》卷五之66叶上)49、张道人嘉兴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卒《松江府志》(据《集成》193卷第505册之11叶B上)50、天台大慈寺灵睿(号摄庵)临海钟氏清康熙十八年卒,年八十一(1599至1679)《临海县志》(据《集成》194卷第505册之19叶B上)51、金华山真泽蒋氏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卒《嘉兴府志》(据《集成》193卷第505册之11叶A下)52、上方寺元洁莹清康熙十一年卒,年六十一(1612至1672)《武昌府志》(据《集成》194卷第505册之21叶A上)53、镇山恒转靖江人清康熙二十年卒,年六十八(1614至1681)《江阴县志》(据《集成》194卷第505册之21叶A下)54、雪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卒《嘉兴府志》(据《集成》192卷第505册之10叶A中)55、大瑞王氏明天启六年(1626)卒《嘉兴府志》(据《集成》192卷第505册之10叶A上)56、平等山昙晦海东新罗国人明崇祯五年(1632)卒《武昌府志》(据《集成》194卷第505册之16叶B中)57、善应庵麻衣僧浙江人明崇祯八年(1635)卒《松江府志》(据《集成》192卷第505册之10叶A上)58、金陵古林庵隐微性理明崇祯十年(1637)卒(据《律宗灯谱》卷二30叶下)59、溧阳方山印林通灯应天溧阳司徒氏(名辅圣)明崇祯十四年(1641)卒《松江府志》(据《集成》193卷第505册之14叶B中)60、潭柘岫云寺止安超越直隶顺天府大兴县王氏清康熙四十一年卒,年六十一(1642至1702)*舜案:原文作“生于崇祯癸未(即崇祯十六年,1643)十月十一日,寂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八月三日。 世寿六十一,僧腊二十七”。 若据此,则世寿当为六十,必有一误。 (据《律宗灯谱》卷五之63叶上)61、苏州真谛寺碧天书净江阴陆氏清康熙四十四年卒,年六十(1646至1705)(据《律宗灯谱》卷四之52叶上)62、奉化妙行圆戒馀姚黄氏清顺治四年(1647)卒《绍兴府志》(据《集成》193卷第505册之11叶A下)63、金陵古林庵长安增清顺治九年(1652)卒(据《律宗灯谱》卷四之54叶下)64、九龙盆火头河南人清顺治十二年(1655)卒《衡岳志》(据《集成》194卷第505册之16叶A下)65、南岳无用江西饶州人清顺治十四年(1657)卒《衡岳志》(据《集成》194卷第505册之18叶B中)66、黄山慈光寺恒证据新安程氏清顺治十四年(1657)卒《歙县志》(据《集成》194卷第505册之20叶A中)67、天台山国清寺楫庵武进巫氏(大章)清顺治十六年(1659)卒《武进县志》(据《集成》194卷第505册之20叶A上)68、椒山自濯清康熙三年(1664)卒《处州府志》(据《集成》194卷第505册之19叶A上)69、月落岭佛禅传慧(一名世曜)清康熙四年(1665)卒《德安府志》(据《集成》193卷第505册之11叶B下)70、习融清康熙九年(1670)卒《荥阳县志》(据《集成》194卷第505册之21叶A下)附录(比丘尼):1、 庐山尼悟性宋大历六年卒,年二十四(748至771)《净土晨钟》(据《集成》205卷第506册之13叶A下)2、姑苏西竺院尼空室道人惟久梅氏宋宣和六年(1124)卒《罗湖野录》(据《集成》206卷第506册之13叶B下)3、尼白佛梅氏宋绍兴五年(1135)卒《广德州志》(据《集成》206卷第506册之14叶A上)4、回龙庵尼慧秀余氏明万历二年卒,年一百零一岁(1474至1574)*《永明县志》舜案:原作“此尼生于弘治甲午距万历甲戌寿百岁有奇”。 万历甲戌为1574年,而弘治(1488至1505)无甲午岁,距万历甲戌百岁之甲午为成化十年。 “弘治甲午”疑为成化甲午(十年)之误。 (据《集成》206卷第506册之14叶A下) 发布时间:2025-03-28 14:11:0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7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