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三一、《楞严经》的题旨 内容: 三一、《楞严经》的题旨《佛说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其题旨今可分作五义言之即:(1)境智为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 (2)机益为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 (3)性修为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 (4)要妙为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 (5)因果为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 首楞严。 第一境智为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 十方如来,清净海眼。 悉怛多的意义是白,般怛啰的意义是伞盖,加上大就是大白伞盖。 白为众色之本,染苍则苍,染黄则黄。 如同心一样,心本清净,四圣六凡,无漏有漏,染善得善,染恶得恶,所谓一切唯心造是也。 伞盖是名词,如地藏王菩萨头顶有伞盖,从前大官出行也有伞盖。 伞的意义为遮,遮的作用有二,一是遮日,怕热;一是遮雨,怕湿。 怕热是火,心火烧尽功德而生瞋恨。 怕湿是水,由爱生贪。 而瞋贪是因痴而生,名之曰三毒,又叫做三恶根。 如无三恶根,则一切恶法都不能生起来。 所以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盖是在函的上,例如茶壶、皮箱之类,有函有盖。 盖的作用是怕失,有盖即不失。 遮是遮恶,盖是盖善,是盖一切的功德。 所以伞盖二字,就是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果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真心,唯真心才能如此。 故伞盖的意义就是讲真心。 印是印证,如签名盖章,表示是真的。 平常的印或系木质、石质、铜质、金质,乃至玉质,这些都是有上印。 例如玉质在金质以上,金质又在铜质之上。 现在讲的无上宝印,是无有比这个印质更上的。 这个印也是指真心。 佛经上说的印心或心印,就是这个意思。 初祖传二祖是传心印,五祖传六祖亦是传心印。 担保盖印,是有真心的。 佛担保众生成佛,是因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所以能担保成佛。 真心不但一佛二佛俱有,就是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十方诸佛都是一样的,诸佛学了经,所以才能成佛。 故此经是清净海眼,也可说是佛眼。 佛顶是佛的头顶,佛有三十二相,顶上有无见顶相,是表明最尊无上,最妙无见。 大是表明其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例如云大慈大悲,大智大行,更可作为称赞的词句。 以上都是讲的 真心,有境有智,境是理(体),例如宝石。 智是照(用),例如宝石的光。 如表:(图缺)境理(体)例如宝石。 智照(用)例如宝石的光。 真心是包含太虚,量周沙界的。 众生的心为无明遮蔽,以致反为色身所包。 其实山河大地虽然都在虚空里面,而真心却是在虚空外的。 如图:以上所讲: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是讲真心的境;十方如来,清净海眼,是讲真心的智,所以叫做境智为名。 第二机益为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 得菩提心,入遍知海。 救是救济,护是保护,因是对果言,果是佛果。 未成佛以前,经过三大阿僧只,叫做因地,前生是狗是牛或是其他动物,必有父母,这是因地的亲人。 佛要度一切众生,因为一切众生都是前生的父母,所以成佛后,要度因地的亲人。 性有本性和石性两种。 本性是佛性,例如摩登伽虽是私娼之贱,但本性不失。 石性是爱性,摩登伽深爱阿难,就是石性,不是她的本性。 阿难与摩登伽是多劫的夫妻,所以爱如石坚。 假如不是佛嘱文殊师利以咒语救出,阿难是会堕落的。 此经为什么以阿难与摩登伽做主角呢? 因为阿难是佛的亲弟,随佛在空王佛前同时发心,阿难喜多闻,不专心修行,所以未成佛。 盖修行人必须自修自证,他人绝不能代替。 以佛的神通,兄弟之亲,尚不能替阿难代修代证,何况凡夫? 摩登伽是一个最下贱的女人,见佛修行,即证三果,她是无心学佛,犹证三果,吾人若稍用心修行,自然可超过她的成就。 所以此经用他俩做主角,就是这个原故。 凡人都有心,但不是菩提心。 菩提者,觉悟也。 只要学佛觉悟,就是菩提,就是救护亲因,就可度脱阿难,佛无所不知,是正遍知。 入有二义,一曰悟入,二曰证入。 海,深广无涯,所谓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以上所讲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是讲的机;得菩提心,入偏知海,是讲的益,所以叫做机益为名。 第三性修为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 因为人都有真性,但不知道,故曰密,有真性而不去修行,就不能证。 好像镜子有尘垢一样。 了的意义有三:其一为明了,其二为显了,其三为完了。 修则明,明则显,不明不显就未完。 假如无真心,就不能成佛。 如同磨砖不能作镜,煮沙不能成饭。 但有真心而不去修行,也不能成佛。 修德有功,则性德方现。 众生同佛一样者是性;而所不同者是修。 众生同具佛性,性是真平等的。 众生不照佛修,修就有差别了。 以上所讲如来密因是性,修证了义是修,所以叫做性修为名。 第四要妙为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 大方广、妙莲华,都是经名。 经中之王有二:一为《大方广佛华严经》,一为《妙法莲华经》。 此经包括了这两部经,讲明真心。 华有七种:一华多果,多华一果,先华后果,先果后华,有华无果,无华有果。 以上六种华,如同凡夫,外道,小乘。 莲华则不同,是华果同时的。 所谓:因赅果海,果彻因源,这是菩萨因果,是大乘的。 十方诸佛由心所生,心就是佛母。 十方诸佛由陀罗尼成佛。 陀罗尼者,即总持之义,总一切法,持无量义。 有一字陀罗尼,少字陀罗尼,多字陀罗尼,及无字陀罗尼。 举例如下:一字者,如唵、哑、哞等字。 少字者,如往生咒等。 多字者,如大悲咒等。 无字者,即真心。 咒即经,经即咒。 有能解释者曰经,不能解释者曰咒。 所以经是显咒,咒是密经。 以上所讲,大方广妙莲华王是叫 妙,十方佛母陀罗尼咒是要,所以叫做要妙为名。 第五因果为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 灌顶章句,是说从密部五部中之灌顶部而出,菩萨以智慧灌顶,奸像印度国王以四大海水灌太子的顶,行礼接位成王。 诸菩萨者,即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至等觉,五十五位。 万行者,广修六度而行佛事也。 首楞严,即一切事究竟坚固。 楞严大定,无出无入,无去无来,无动无静,无一时不在定中,即是真心。 以上所讲,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是因,首楞严是果,以万行之因华,庄严一乘之佛果,所以叫做因果为名。 本经于七卷半中,文殊请问佛,当何名此经? 佛告以上五种名字,今概言其题旨如是。 (慈引记) 发布时间:2025-02-12 13:16:3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6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