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正果法师:五位唯识 内容: 既然五位百法都无人法二种我性,为何现见世间有诸有情,人畜等之形状宛然当眼? 而五蕴法体,事相显然,色可见,声可闻,乃至识能分别了知,体性作用,一一显然存在。 若全皆虚假,诸如人法相状作用等,都不应该存有,五位有法亦无可说了。 解此疑惑,就须明了唯识的意义。 所谓色心心所等是虚假幻有,无人法的我性,只是破除情计增益的二种我性实执,并不拨无色心心所等法依他缘生的作用。 虽然人法的我体实性求不可得,但五蕴和合的假补特伽罗,与依他众缘所成,有虚假事相作用的法,却并非全无,都宛然存在。 怎样存在的呢? 就是假我假法,俱是依识所变。 前文所说的五位百法,皆从有情自心现起。 总要而言,从熏习与转变的两种道理,五位百法之总别相状,人法的作用,一切的一切,都显现起来了。 所以五位百法虽然都无人法的我性,由唯识的熏习与转变的两种道理,而业果不亡,亦无紊乱,人法诸相的总别相状作用,宛然显现存在。 而五位百法何以唯识呢? 如《成唯识论》卷七说:(一)识言,总显一切有情各有八识,六位心所,所变相见,分位差别,及彼空理所显真如。 识自相故,识相应故。 (二)所变故;(三)分位故;(四)实性故。 如是诸法,皆不离识,总立识名。 五位法中,第一位心法,是识的自相,自相即是自体。 这就是说,八个心王是识自体相故以为唯识。 第二位心所法,决不能离开心王单独存在,凡有心起,心所即起而与心王相应,助成心王分别缘境,所以心所是相应故以为唯识。 第三位色法,为心王心所二种所变的相分。 心王心所为能变,根尘等色为所变,故色法是识所变故以为唯识。 第四位二十四不相应行法,是心、心所、色三种的分位,以此二十四法不能自起,借前心、心所、色三位差别假立故是分位。 前三位法是实,此即假法,故不相应行是三分位故以为唯识。 第五位无为法,是识实性,识性即真知。 以真如为识性的别名,如《三十论》说: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 所以无为是识实性故以为唯识。 前文曾经说过,五位百法包括一切法尽。 但五位百法如《成唯识论》所说,又皆不离识,故五位百法皆是唯识变现。 总上所说五位百法,前四位为事相,后一位为理性,而五法事理皆不离识,故一切法唯识。 如下表:心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识自相故实法. .. .. .心所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识相应故事相. .. 色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识所变故皆不离识名唯识假法. .. .. .相应行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识分位故理性. .. .. .. .. .. .. .无为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识实性故如是一切法中,虽无人法的我性,以诸法归有为之王,一切皆唯识故,因果不乱,作受不失。 了知一切法皆从自心现起,诸法如梦幻义忽然现前,则无始妄心忽改,实我法执速除,增益损减,一异等一切妄执,皆得止息,无分别智忽然现前,冥合一真法界理,而证得无生法忍,入圣者位,生如来家。 发布时间:2025-02-10 13:19:5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6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