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圣严法师:禅门骊珠集 第五篇 百丈、南泉及沩山门下 赵州从谂 内容: 第五篇百丈、南泉及沩山门下 赵州从谂赵州从谂(西元七七八─八九七年)曹溪惠能──南岳怀让──马祖道一──南泉普愿──赵州从谂唐赵州东院从谂禅师,青州临缁人也,童稚之岁,孤介弗羣。 越二亲之羁绊,超然离俗,乃投本州龙兴伽蓝,从师剃落,寻往嵩山琉璃坛纳戒。 师勉之听习於经律,但染指而已。 闻池阳愿禅师,道化翕如。 (下略)(以上录自《宋高僧传》卷一一,《大正藏》五○. 七七五页下)(未具戒时)便抵池阳,参南泉,值南泉偃息,而问卅︰「近离什麽处?」师卅︰「近离瑞像院。」卅︰「还见瑞像麽?」师卅︰「不见瑞像,只见卧如来。」卅︰「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师卅︰「有主沙弥。」卅︰「主在什麽处?」师卅︰「仲冬严寒,伏惟和尚尊体万福。」南泉器之,而许入室。 异日问南泉︰「如何是道?」南泉卅︰「平常心是道。」师卅︰「还可趣向否?」南泉卅︰「拟向即乖。」师卅︰「不拟时如何知是道?」南泉卅︰「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 若是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虚豁,岂可强是非耶?」师言下悟理,乃往嵩岳琉璃坛纳戒。 却返南泉。 异日,问南泉︰「知有底人,向什麽处休歇?」南泉云︰「山下作牛去。」师云︰「谢指示。」南泉云︰「昨夜三更月到窓。」师作火头,一日,闭却门,烧满屋烟,叫云︰「救火! 救火!」时大众俱到,师云︰「道得即开门。」众皆无对。 南泉将锁匙於窓间过於师,师便开门。 又到黄檗,黄檗见来,便闭方丈门,师乃把火於法堂内,叫云「救火! 救火!」黄檗开门,捉住云︰「道道!」师云︰「贼过後张弓。」又到宝寿,宝寿见来,即於禅床上背面坐。 师展坐具礼拜,宝寿下禅床,师便出。 又到盐官,云︰「看箭。」盐官云︰「过也。」师云︰「中也。」又到夹山,将拄杖入法堂,夹山卅︰「作什麽?」师卅︰「探水。」夹山卅︰「一滴也无,探什麽?」师倚杖而出。 (中略)师自此,道化被於北地,众请住赵州观音。 (中略)师之玄言,布於天下,时谓赵州门风,皆悚然信伏矣。 唐乾宁四年(西元八九七年)十一月二日,右脇而寂,寿一百二十,後谥真际大师。 (以上录自《景德传灯录》卷一○,《大正藏》五一. 二七六页下─二七八页中)附录:语录摘要(一)一枝草上堂示众云︰「如明珠在掌,胡来胡现,汉来汉现。 老僧把一枝草为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为一枝草用。 佛是烦恼,烦恼是佛。」时有僧问︰「未审佛是谁家烦恼?」师云︰「与一切人烦恼。」僧云︰「如何免得?」师云︰「用免作麽?」(二)老僧好杀又有人,与师游园,见兔子惊走。 问云︰「和尚是大善知识,为什麽兔子见惊?」师卅︰「为老僧好杀。」(三)勘破婆子有僧游五台,问一婆子︰「台山路向什麽处去?」婆子云︰「蓦直恁麽去。」僧便去,婆子云︰「又恁麽去也。」其僧举似师。 师云︰「待我去勘破遮婆子。」师至明日,便去问︰「台山路向什麽处去?」婆子云︰「蓦直恁麽去。」师便去。 婆子云︰「又恁麽去也。」师归院谓僧卅︰「我为汝勘破遮婆子了也。」(四)肖像有僧写得师真呈师,师卅︰「且道似我不似我,若似我即打杀老僧,不似我即烧却真。」僧无对。 (五)佛法尽在南方新到僧参,师问︰「什麽处来?」僧云︰「南方来。」师云︰「佛法尽在南方,汝来遮里作甚麽?」僧云︰「佛法岂有南北耶?」师云︰「饶汝从雪峯云居来,只是个担板汉。」(六)吃粥洗鉢僧问︰「学人迷昧,乞师指示。」师云︰「吃粥也未?」僧云︰「吃粥也。」师云︰「洗鉢去。」其僧忽然省悟。 (七)布衫重七斤僧问︰「万法归一,一归何所?」师云︰「老僧在青州,作得一领布衫重七斤。」(以上七则录自《景德传灯录》卷一○,《大正藏》五一. 二七七页上─二七八页上)(八)真佛内里坐上堂︰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 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尽是贴体衣服,亦名烦恼。 实际理地,什麽处着?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汝但究理,坐看三二十年,若不会,截取老僧头去。 梦幻空华,徒劳把捉;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既不从外得,更拘执作麽? 如羊相似,乱拾物安向口里。 老僧见药山和尚道,有人问着,但教合取狗口。 老僧亦教合取狗口。 (中略)僧问︰「世界坏时,此性不坏,如何是此性?」师卅︰「四大五阴。」卅︰「此犹是坏底,如何是此性?」师卅︰「四大五阴。」(九)摘杨花僧辞,师卅︰「甚处去?」卅︰「诸方学佛法去。」师竪起拂子卅︰「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三千里外逢人不得错举。」卅︰「与麽,则不去也。」师卅︰「摘杨花,摘杨花。」(一○)镇州大萝卜头问︰「承闻和尚亲见南泉,是否?」师卅︰「镇州出大萝卜头。」(一一)如此接人问︰「恁麽来底人师还接否?」师卅︰「接。」卅︰「不恁麽来底人师还接否?」师卅︰「接。」卅︰「恁麽来者从师接,不恁麽来者如何接?」师卅︰「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一二)转经半藏有一婆子令人送钱,请转藏经,师受施利了,却下禅床转一匝,乃卅︰「传语婆,转藏经已竟。」其人回举似婆,婆卅︰「比来请转全藏,如何只为转半藏?」(一三)庭前栢树子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卅︰「庭前栢树子。」卅︰「和尚莫将境示人。」师卅︰「我不将境示人。」卅︰「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卅︰「庭前栢树子。」(一四)佛是殿里底问︰「如何是佛?」师卅︰「殿里底。」卅︰「殿里者,岂不是泥龛塑像?」师卅︰「是。」卅︰「如何是佛?」师卅︰「殿里底。」(一五)狗子无佛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师卅︰「无。」卅︰「上至诸佛,下至蝼蚁,皆有佛性,狗子为什麽却无?」师卅︰「为伊有业识在。」(一六)婆偷赵州笋师问一婆子︰「什麽处去?」卅︰「偷赵州笋去。」师卅︰「忽遇赵州又作麽生?」婆便与一掌。 师休去。 (一七)吃茶去师问新到︰「曾到此间麽?」卅︰「曾到。」师卅︰「吃茶去。」又问僧,僧卅︰「不曾到。」师卅︰「吃茶去。」後院主问卅︰「为甚麽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喏!」师卅︰「吃茶去。」(一八)三等接人法真定帅王公,携诸子入院,师坐而问卅︰「大王会麽?」王卅︰「不会。」师卅︰「自小持斋身已老,见人无力下禅牀。」王尤加礼重。 翌日,令客将传语,师下牀礼受之。 侍者卅︰「和尚见大王来不下禅牀,今日将军来为什麽却下禅牀?」师卅︰「非汝所知。 第一等人来,禅牀上接;中等人来,下禅牀接;末等人来,三门外接。」(一九)看一字经问僧︰「一日看多少经?」卅︰「或七八或十卷。」师卅︰「闍黎不会看经。」卅︰「和尚一日看多少?」师卅︰「老僧一日只看一字。」(二○)不杂用心问︰「十二时中如何用心?」师卅︰「汝被十二时辰使,老僧使得十二时。」乃卅︰「兄弟莫久立,有事商量,无事向衣鉢下坐,穷理好。 老僧行脚时,除二时粥饭,是杂用心处,除外更无别用心处。 若不如是,大远在。」(二一)柏树子成佛问︰「柏树子还有佛性也无?」师卅︰「有。」卅︰「几时成佛?」师卅︰「待虚空落地时。」卅︰「虚空几时落地?」师卅︰「待柏树子成佛时。」(以上十五则录自《五灯会元》卷四,《卍续藏》一三八. 一二八页下─一三三页下) 发布时间:2024-12-19 11:46:4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5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