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菩萨感应 内容: 我们在修行佛法的时候的感应,是非常好的,对我们来说是有很大的好处的,而且对我们修行是一种肯定。 所谓的感应,即自心对心外各种事物产生的反应。 我们若是想获得感应的话,我们最好是去持诵修行佛经或者是念诵法号。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佛菩萨感应。 佛菩萨感应菩萨胜能有三。 即是三德。 一能得因。 谓三学处。 二能得果。 谓十自在。 三能利他。 谓了别众生根欲性等。 若见施有利益则施。 若见不施有利益则不施。 菩萨以利益为定。 不以施不施为定。 由施无利益故。 世间有受苦众生。 1。 菩萨住般若波罗蜜。 由非处修行。 能圆满修习所馀波罗蜜。 欲成就无分别智。 与般若波罗蜜不异故。 菩萨修般若波罗蜜。 无退失故名住。 又菩萨欲修馀波罗蜜。 先修般若波罗蜜为方便。 馀波罗蜜住般若波罗蜜中成。 故言住。 2。 何者非处修行能圆满修习所馀波罗蜜。 谓离五种处。 一离外道我执处。 如外道住彼般若起我执。 谓我今住般若。 般若即是我所。 诸菩萨住般若则不如是。 故言离我见执处。 以不应彼处故。 3。 二离未见真如菩萨分别处。 如地前菩萨未见真如。 分别无分别为般若波罗蜜。 谓此是般若波罗蜜。 若菩萨已见真如。 在般若波罗蜜中。 则无此分别。 故言离分别处。 以不应彼处故。 4。 三离生死涅槃二边处。 如凡夫众生住生死边。 声闻人住涅槃边。 菩萨住般若波罗蜜离此二边。 故言离二边处。 以不应彼处故。 5。 四离唯灭惑障知足行处。 如声闻于惑障灭处生知足。 于馀处无复欲乐。 谓智障灭处。 菩萨则不如是。 为灭智障修学般若波罗蜜故。 言离知足行处。 不应彼处故。 6。 五离不观利益众生事。 住无馀涅槃处。 菩萨住般若波罗蜜。 不捨众生利益事。 般涅槃亦有馀亦无馀。 于法身是无馀。 于应化身是有馀故。 言离住无馀涅槃处。 以不应彼处故。 7。 由无住差别。 菩萨住无住处涅槃故。 声闻住著涅槃。 如凡夫住著生死菩萨不尔。 见生死涅槃俱是分别所作。 8。 菩萨于世间中见有众生遭重苦难。 苦难有二种。 谓内及外。 内外此二苦难有轻有重。 若可对治为轻。 若不可对治为重。 菩萨见有众生有业障。 障菩萨胜能感苦报。 菩萨于彼有此业智。 虽怀胜能捨而不用。 此即菩萨业力。 譬如有江有八功德水。 随众生饮无人遮护。 饿鬼由业障故不能得饮。 菩萨如江。 财物如水。 有业障众生犹如饿鬼。 由业障故不得受用菩萨财物。 我们在念诵佛菩萨的法号的时候一定要心怀善念,不可用这个来做坏事,这样做是没有好处的,而且可能会得到反噬。 发布时间:2024-12-12 10:54:2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5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