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夏者,香养阳 内容: 先品禅茶香,再鉴诗书画。 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 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 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 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 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着骨髓,通于五藏。 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变化不可为度,然必从其经气,辟除其邪,除其邪,则乱气不生。 ---《黄帝内经-素问》第六十四篇夏季,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是阳气最盛的季节。 此时农历正二三为春季,虽然有的地方已经比较热了,但是我们仍在春。 立春之日始,夏至之前谓之春三月。 公立5月5日为立夏,随着立夏的来临,夏三月已经距离我们不远了。 我们在立春的时候给香友们讲了以无欲养情志,若逆其而行必先伤肝,若肝受伤于春三月那么夏季必受寒之病。 天地之气相交正旺,万物成长结实茂盛,人与此节令,需晚睡早起,保持心情开朗,情志不怒。 当汗则汗,不因多汗而烦怒,应心爱此状。 此乃得成长之道,若逆其而行,必心脏受损。 因夏属火,应于心,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所以,自古以来春夏养阳。 春夏二季养足阳气,吸收足够的营养以增加免疫力。 我们与此二季,以香扶阳,以香养身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身之阳气犹如天与太阳。 天覆盖一切,太阳照耀一切,此为天阳。 与人身阳气相同,阳气在上如太阳,能保人之外表,使得病邪不会内犯。 若不注意养阳,寒邪必趁虚而入。 譬如夏季,若汗不能很快排出(通过排汗,排出体内浊气),就会导致阳气与湿结合,粘结体内不散,阳气无法运行,湿滞经络。 春夏秋冬,对应木火金水。 在四季交换的间隔为中央。 中央属土,即为长夏,土属脾,由此可见在春夏交替之际我们的当务之要就是养脾。 春季受病先犯头,首先头部会感觉不适。 夏季受病则于内脏,长夏之时,精藏于脾,脾气最旺,有病见于舌。 在天属土星掌管。 呼声应脾,河洛数为五,居于中,气味为香味。 四季交替之间,一定要特别重视用香。 以香养脾,因脾为至阴,香为纯阳。 以香为用,阳增阴长,阴阳调和。 通过用香的潜移默化,调节身体的整体平衡。 潜移默化令脾气健运、除湿。 若不在此时注重对于脾的养护,脾气虚衰,则脾在体内的运化、传输、统摄作用都会减退。 可见腹胀、少气、懒言、四肢乏力,或消瘦或浮肿、舌淡苔白至脉弱。 这个节令,应选择一些醒脾、健脾、补脾、除湿的香。 湿为阴邪,粘滞固着,不易除去;并且阻滞气机的升降出入,清阳不升;会感觉昏蒙眩晕。 湿滞经络会感觉四肢沉重,倦怠乏力。 若湿气趋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故多见淋浊带下,脚气,脚肿等下部病状。 外湿伤人又可与风邪相合导致人肢体酸重,肿痛。 若湿毒侵袭皮肤可出现多种皮肤病。 故此,长夏之际香为用,保全四季无扰。 发布时间:2024-12-09 11:39:30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5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