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慧能大师:方立天:慧能创立禅宗与佛教中国化 内容: 慧能(638713),本是一位文化水准不高的獦獠[1]、樵夫,但他却是中国佛教禅宗的真正创始人[2]。 慧能在推动佛教中国化方面的贡献,在中国古代佛教史上可谓千古一人。 本文拟就慧能创立禅宗与推动佛教中国化的历史作用作一论述,以讨教于方家。 一、慧能的人格特质与历史机遇慧能俗姓卢,先世河北范阳(今涿县)人,为当地大族。 唐高祖时,其父谪官到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成为平民。 唐贞观十二年(638)慧能出生,幼年丧父,家境贫困,靠采樵卖柴养母。 相传慧能是一个文盲,这虽不一定可靠,但可以肯定他的文化水准不高。 家族地位和家境生活的巨大落差,青少年的艰辛生涯,特有的人生阅历,使慧能经受磨炼,也使慧能早熟。 慧能又长期生活于平民阶层中,直接感受到了平民向往自由的热烈情绪。 所以,有一天慧能在集市卖柴,闻客店有人诵宣扬无住思想的《金刚经》,颇有领会,发心信仰佛教。 咸亨初(670),慧能安顿好母亲后,即北上湖北黄梅,投奔皈依弘忍禅师。 这是慧能生平的一个重大转折,表明慧能对世事无常、人生痛苦有着深切的体验,从而对佛经思想生发了共鸣,以至决定离家遁人佛门,寻求客观上符合当时平民的思想自由要求的道路。 慧能在弘忍处,开始以行者身份在碓房舂米,同时也随众听法。 一次弘忍为了考验大众禅解的深浅,命每人作偈呈验。 他认为慧能的偈比当时众中上座神秀的偈更切合禅学义蕴,就密付衣法予慧能。 并叮嘱慧能南下暂作隐晦,待时行化。 慧能回到厂东西北山区后,怀宝迷邦,销声异域,众生为净土,杂止于编人;世事是度门,混农商于劳侣。 [3]异域指岭南。 编人,有户籍的平民。 如此经过10余年后,才来到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受具足戒。 不久慧能又北上到曹溪宝林寺(今南华寺),弘扬禅法约30年。 慧能在韶州大梵寺的说法被门人编录为法语,即世所行的《法宝坛经》,这是中国僧人作品中唯一称经的典籍,标志了中国禅宗的诞生,也标志了佛教中国化的完成。 慧能皈依佛门后,先后居住在湖北黄梅东山和广东北部山区,长期生活在山林寺院和山区平民中,对下层平民的现状、特点、需求、愿望有真切的了解。 他限于文化水准和写作能力,并无自己撰写的著作,但他勤于动脑思考,善于抓住所听闻经典的实质、核心,并自觉不自觉地将其与平民向往自由的思想要求和信仰诉求结合起来,从而开辟了佛教的新道路、新天地、新局面。 纵观慧能一生的历练,实具有成就事业的如下人格特质:悟性高超。 慧能天赋聪颖,理解力强。 史载,慧能听从师父弘忍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4]《涅槃经》,吾昔听尼无尽藏读诵一遍,便为讲说,无一字一义不合经文。 [5]慧能文化不高,但一接触佛法,就对所听诵的经文有独到理解,并善于吸纳和构成为自己弘法的内容。 如慧能传授的无戒相就取自《金刚经》中关于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说法。 慧能提倡的无住为本则来自《维摩经观众生品》里的一切法均从无住建立的说法。 慧能的悟性还表现在,对平民的艰苦生活和精神需求,对民间的文化心理和信仰特点有着深切体察,这构成为他创宗的重要因素。 忍性坚强。 王维《六祖能禅师碑铭》载,慧能教人以忍。 曰:忍者,无生方得,无我始成,于初发心,以为教首。 [6]忍是忍受,忍辱。 只有忍,才能达到无生、无我境界。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非,自非却是左。 [7]忍是要求只见己非,不见世过。 慧能长期以行者身份从学修持。 即使弘忍密授袈裟,得到了嫡传,由于当时佛教宗派内部争夺正统地位的斗争十分激烈,慧能回广东后,仍然隐居西北山区过着为猎人守网,吃肉锅边菜的生活,长期秘而不宣,直到因缘成熟后,才南下广州正式出家受戒,开始从事佛教活动,弘扬禅法。 创新性突出。 慧能善于独立思考,富有创新性。 他从不盲从附和,如初见弘忍,忍曰:岭南人无佛性。 能曰: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 [8]慧能当场就表示不赞同弘忍的说法。 他针对神秀的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⑥作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9]提出了异于神秀的禅修主张。 至于慧能在韶[1] 猫獠,当时中原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2] 参见拙作:《中国禅宗创始人之辨析》,《学术研究》2槲年第5期。 [3] 王维:(六祖能禅师碑铭》,见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4册,中华书局,1983年,第75页。 [4]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品第》,石峻等编:《小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4册,中华书局,1983午,第34页。 [5]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顿渐品第八》,同J:书第59贞。 [6] 见绀: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4册第75页,,[7] 敦煌本《坛经》[三六],同亡:陆,第20页。 [8] 《续高僧传》卷8《慧能传》,同上书,第? 2页。 [9] 敦煌本《坛经》[六],同卜书,第6页。 [10] 敦煌本《坛经》[八],同1:;朽,第7页。 发布时间:2024-11-07 11:39:3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4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