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为什么人会惊、怖、畏呢? 内容: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三藩市佛教讲堂一九六八年十一月至一九六九年四月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佛告须菩提。 如是如是。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 不惊不怖不畏。 当知是人。 甚为希有。 何以故。 须菩提。 如来说第一波罗蜜。 即非第一波罗蜜。 是名第一波罗蜜。 须菩提。 忍辱波罗蜜。 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 是名忍辱波罗蜜。 何以故。 须菩提。 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 我于尔时。 无我相。 无人相。 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 ”“佛告须菩提”:须菩提这样向释迦牟尼佛来陈说,佛听过之后,随着就告须菩提,说“如是如是”:说,是这样的,是这样子。 你所说这个道理对的,“如是如是”:你也这样想,我也这样想,所以是“如是如是。 ”“若复有人”:假设要再有人,“得闻是经”,他听见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不惊不怖不畏”:他也不惊恐,也不怖惧,也不怖畏。 怖、畏,这都是恐惧的一种表现。 为什么人会惊、怖、畏呢? 因为凡夫从来就执着这个我相,现在你叫他没有我了。 呵! 他害怕了,惊怖畏起来了。 怎么? 我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怎么会没有我了呢? 他惊起来了。 哈! 我现在在这儿存在着呢,怎么可以没有我了呢? 他惊怖畏起来了:这是凡夫的惊怖。 二乘呢? 他虽然有我,我已空了;但是法没有空。 所以,他听见法尚应舍这种法门,法怎么还可以舍? 他也恐惧起来了。 哦! 那把法舍了,我用什么来修行呢? 这可是,什么自己也没有了;自己没有了,所以就觉得,惊怖起来了:这二乘的。 权乘的菩萨,他虽然证得我空、法空,但是他没有得到空空,他没有空,这个空也要空了。 你有一个空的存在,那还有一个空执。 所以佛法呢,也要没有我执,又要没有法执,连这个没有我、没有法,剩了一个空。 你要是执着这个空了,这叫耽空滞寂。 耽空,就在这个空这个地方,你就站住了;滞寂,在这个地方不走了,就守着这个空,这又是错了。 那么权乘菩萨虽然得到人空、法空,但是他没有得到空空。 现在连空都没有了,这般若讲的般若实相的理体,连空都没有了。 所以他也就恐怖,惊起来了。 那么现在这个人听见这个经,他不惊恐。 不惊恐,那么他是明白真正的般若波罗蜜的法了。 所以,释迦牟尼佛说,“当知是人”:应该知道这个人,“甚为希有”:这个人哪,是最为希有的。 所以,我们人做一点功德就挂到嘴上! 说,我做了什么好事了,我又做了多少功德,好像那个梁武帝似的,那简直是太愚痴了! 他因为,没有明白这个般若法门;这个般若法门,什么都是过去就没有了。 你要有一点就有所挂碍。 所以《心经》上说,“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你有你的功德存在你的心里,那也是挂碍,所以你就不能远离颠倒梦想。 你要想远离颠倒梦想,就要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就不惊不怖不畏了,远离颠倒梦想,究竟就得到涅槃了。 所以《心经》那个道理,那是非常的妙的! 这个须菩提,释迦牟尼佛又叫了一声须菩提,说:“何以故”呢? 为什么这个人是希有呢? 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 ”如来所说的第一波罗蜜,是要按照原理、中道来讲,这是第一波罗蜜;要按照这个真谛理来讲,“即非第一波罗蜜”,根本就没有的,第一波罗密都没有。 “是名第一波罗蜜”:这不过依照俗谛,给它取个名,叫第一波罗蜜而已。 “须菩提”:佛又叫了一声须菩提,说:“忍辱波罗蜜”:这个忍辱,是个波罗蜜。 “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你这个忍辱,应该没有相,没有忍辱相;你要有一个忍辱相,那还是着相的忍辱,还是执着的忍辱,还是没有放下的忍辱。 你还是,没有能真忍辱;真忍辱也没有人相,没有我相,没有众生相,没有寿者相。 既然四相没有,你又有一个什么可忍的呢? 所以说,这个忍辱,如来说,“须菩提。 忍辱波罗蜜”:这个忍辱,按照中道说是忍辱波罗蜜。 “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你要是人空、法空、空也空了,哪有一个波罗蜜可忍呢? 没有的。 “是名忍辱波罗蜜”:这是依照俗谛而有一个名称,叫忍辱波罗蜜而已。 “何以故”呢? 什么缘故? 为什么这个忍辱波罗蜜,说它没有忍辱呢? “须菩提。 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好像我在因地的时候。 因地,因就是因果那个因;地呢,就是果地的地。 因地就是在前生以前的事情。 “为歌利王割截身体。 ”这“歌利王”,歌利王,有的翻译成迦陵伽王。 玄奘法师就翻译成,这割利王,也就是有的经上说歌利王。 有的就这个“歌”字,翻译成那个割,用刀割的那个“割”。 相信,这个翻译法也就因为这个王,他把释迦牟尼佛身体给割开了,割释迦牟尼佛的身体。 所以,这个字有的就用这个唱歌的歌;有的经上,用那个割解身体那个割字。 那么在释迦牟尼佛因地,不知道多久的时间了,有这么一生。 他很年轻的就到山上去修行。 这个山,就近歌利王他做国王这个城市,大约没有很远,或者有二十、三十里的样子。 那么这歌利王有一天,就出去打猎。 打猎,听得懂吗? (弟子:是要去杀那个众生。 )hunting。 (弟子:Yeah。 )去打猎去。 打猎,他带着很多的军队,又带着文武百官。 那么,他觉得还不够这个风头,不够派头,又带着宫娥、婇女、妃嫔,他这些个最美丽的女人都带出去了。 因为他舍不得离开这一班女人,所以就带着一起出去打猎。 你说! 他觉得这种浪漫的生活,是很十足。 十足,就是很满足了。 那么带着婇女打猎,到这个山上打猎。 那个打猎的地方很大的,这歌利王就去追这个獐、麃ㄆㄠpao(上“鹿”下“包”)、野鹿,或者老虎,或者什么,他就追赶那些个野兽去打。 这些个女人,她没有那么大胆子,一看着这种野兽,她自然就是躲躲藏藏,不敢跟着这个歌利王去打猎。 那么往这个山上一走,就遇着一个在那儿修道的一个比丘。 这个比丘,大约有十八、九岁的样子;很年轻的,生的相貌大约也很过得去的,不十分的美貌,大约都有普通人那么样。 这些个婇女看见山上有这么一个青年人,好奇心就都生出来了。 他虽然是个比丘,很年轻,留着长长的头发,穿的衣服也很褴褛的、很破的。 这一些个女人哪,以为这是个妖怪,这是个会吃人的,或者是妖怪,或者禽兽,就很怕的。 很怕呢,就说:哦! 这个地方也有一个,你看那个野兽像个人似的。 等那释迦牟尼佛说,哦! 我不是野兽,我在这儿修道的。 这一些个人,哟! 什么叫修道的? 在这宫里边,从来就没有听见修道的这个名称;到这儿就听他会说话了,就走近前去和他一谈起来,释迦牟尼佛就给他们说佛法。 这一说佛法,她们都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于是乎,就在这个地方停止下来,就来听佛法。 正在听着这出神的时候--出神呢,就听着很欢喜听,旁边有什么动静,她们也都不知道了;不知道了,这歌利王追赶这个獐、麃ㄆㄠpao(上“鹿”下“包”)、野鹿,回头一看,这些宫娥婇女都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于是乎又回来找他这些个女人;找女人,一找就找到这个比丘这儿了。 他在远处一看,哦! 这一些个宫娥婇女在那地方围着一个人,那个人在那儿给她们讲,讲什么呢? 于是乎他就蹑手蹑足地走道,慢慢地慢慢地来,好像做特务似的,到这个地方--特务这个情报的消息。 到这儿一听,哈! 这释迦牟尼佛在这地方给她们讲佛法。 这些个宫娥婇女,他这些妃嫔哪,就都注目凝神,也不知道歌利王走到身边来,什么都不知道了。 这歌利王就出声了,说:喂! 你在这儿干什么呢? 他说:我修道的。 你修道? 你证了罗汉果了没有? 释迦牟尼佛说:我没有证罗汉果。 说,那么你证了不还果了没有啊? 你证了三果了没有啊? 你没有证四果,你证三果了没有啊? 释迦牟尼佛说,我没有证三果。 说:那么你没有证三果。 这个世间有一些个仙人,他服气,食果;他吃这个气,服气吃果,吃这个水果,吃这个fruit,这么生存在世界上,他们都有贪欲--贪欲就是淫欲--他们都有这个淫欲心。 你这么年轻,在这个地方,你也没有证果。 你有没有淫欲心哪? 释迦牟尼佛说:我也没有断。 没有断,那就承认有了。 这个歌利王更发脾气了,说:那你没有断淫欲心,为什么你看我这一些个女人看得这么样,你怎么能忍得住你这个淫欲心呢? 释迦牟尼佛说:我虽然没有断淫欲,但是我不起淫欲的念。 我修行观这一切都是无常。 我修这个不净观,九种不净。 歌利王说:哦! 你修不净观,你这简直是骗人的嘛! 你有什么证据,你不起你这个淫欲念呢? 你能忍得住你这个淫欲的念头啊? 释迦牟尼佛说:我忍得住,什么都可以忍。 你能忍? 好! 这现在我先把你的耳朵给你割下来。 于是乎抽出这宝剑,就把这个比丘的耳朵就给割下来了。 割下来了耳朵,这些文武大臣一看,这个释迦牟尼佛的耳朵被歌利王给割下来了,还是一点没有痛苦的样子。 于是乎这一些文武百官就说了:大王! 你不要割了。 他是个大士,是个菩萨啊,你不可以割。 歌利王说:你怎么知道他是菩萨? 你怎么知道的? 这个大臣说:我看你割他耳朵,他一点颜色都不变的,还像没有这么回事似的。 你怎么知道他没有回事? 他心里那儿瞋恨我,瞋恨得很厉害。 我再试一试他。 于是乎拿起宝剑,又把鼻子给割下来了。 把释迦牟尼佛的鼻子也给割下来了。 说,你瞋恨不瞋恨? 释迦牟尼佛说,我不瞋恨。 好! 你不瞋恨。 大约你还是不讲实话,你尽骗人哪! 你骗这些个女人可以,你骗我就骗不了的。 你真能忍得住? 我把你手给你剁下来一个,看看你怎么样? 把手又给剁去一个;剁去一个,问他,能忍不能忍? 释迦牟尼佛说,我没有事情。 好! 你没有事情。 我再把你那个手也给剁下来了。 那个手也给剁去了。 问,你还瞋恨不瞋恨? 你现在有没有瞋恨心? 释迦牟尼佛说,我没有。 手给你剁下,你还说没有瞋恨心,我不相信的! 我不相信世间有人,人家把他耳朵、鼻子、两只手都给剁下来,他不瞋恨! 你这个真是古怪了! 把腿给剁下来一个,把脚也给剁下了一个。 问,你还瞋恨不瞋恨? 他还不瞋恨。 把那个脚也给剁下来。 两个手、两个脚、两个耳朵、一个鼻子都给割下来了,说,你现在瞋恨不瞋恨? 释迦牟尼佛还说,我不瞋恨。 这个时候四大天王就发了脾气了,你看你这个歌利王,真是混蛋! 这个人在这儿修道,你来这样欺负他;我们是护法,应该来惩罚你。 于是乎天就下这个大雹子,下这个冰块,又飞砂走石,把这个山石也都给刮起来了。 歌利王一看,喔! 这回惹了祸了。 这回怕了,于是乎就跪到这个没有手、没有脚的、也没有耳朵、没有鼻子这个比丘的面前,说:唉呀! 现在我知道错啰! 我这回,上天要责罚我了! 你不要瞋恨我了,你不要生气了! 释迦牟尼佛说,我没有生气,我没有瞋恨你啊! 我不相信哪! 那你要不生气,怎么这个天祂来罚我了呢? 释迦牟尼佛说:我有证据。 我如果要生瞋恨心的话,我这个手脚就不会再恢复原有的手脚,和耳朵、鼻子;如果我没有瞋恨心哪,我这个手脚和耳朵、鼻子都会恢复如故,像原来你没有斩那时候一样。 说完了这话之后,果然这个手也生出来了,脚也生出来了,耳朵也生出来了,鼻子也生出来了;生完了,又说,等我成佛那一天,我先度你来成道业。 他发愿先度这个歌利王成佛。 所以释迦牟尼佛今生在成佛的时候,就先度憍陈如尊者。 憍陈如就是这个歌利王的前身,前身就是歌利王。 所以,我们一般人哪,听经听到这儿,说:哦! 那这个比丘在山上修行,他修忍辱的功夫。 我也到那地方去把他鼻子、耳朵给割下来,他好发愿先度我。 但是你要遇着释迦牟尼佛这样慈悲心、忍辱的人就可以;要是遇不着释迦牟尼佛这么样的慈悲、忍辱的修行人哪,他生一念的瞋恨哪,你就会堕无间的地狱的。 这个不要轻易尝试这种的办法。 况且你也没做国王,要做国王或者也可以的。 那么,我在以前的时候,我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为歌利王把我的身体给割解的时候,“我于尔时”:我在那个时候,也没有我相,也没有人相,也没有众生相和寿者相,所以我经验过这种忍辱的波罗蜜的法,所以我才现在说给你们大家听。 恭录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 发布时间:2024-10-28 11:08:4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4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