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许智铭:谈佛陀与摩诃迦叶的法谊 内容: 谈佛陀与摩诃迦叶的法谊智铭在“指月录”中,有这样的记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家。 是时,家皆默然。 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世尊在多子塔前,命摩诃迦叶分座令坐,以僧伽梨围之,遂止口曰:“吾以正法眼藏,密付与汝,汝当护持。 并饬阿难副式传化,无令断绝。 ””由这两段话中,不但说明了佛与摩诃迦叶间的法谊很深,而且更指定阿难接替摩诃迦叶为第二祖。 这些的记载,有相当的可靠性,因为在“杂阿含经”中,可以找到一些证据。 一、佛陀令迦叶负起教法的责任当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摩诃迦叶去见佛。 佛陀就对迦叶说:“你应当为诸比丘们说法、教诫、教授。 为什么呢? 我常如此做,你也应该如此做。 ”可是,迦叶却说:“世尊呀! 现在的比丘很难教授,他们之中是有些人不大愿意听别人教授的。 ”佛陀听了觉得有些诧异:“你为什么因缘而作这样的说法呢? ”“世尊! 我曾看见有两位比丘,一名叫盘稠,他是阿难尊者的弟子;二名叫浮毗,他是摩诃目犍连的弟子。 他们二人相互争论着自己此较多闻,两人都说:“你来与我辩论,看谁所知的较多、谁所知的较胜。 ””那时,阿难正站在佛陀身俊执扇扇佛,听迦叶尊者为此地在议论自己的弟子,忍不住地对迦叶尊者说:“你不要说了,摩诃迦叶! 你且忍耐一下,摩诃迦叶。 这些年少比丘,他们尚缺少智慧以致有这样的恶智知见。 ”摩河迦叶尊者说:“你且少说话,莫令我在这些比丘的面前问你一些事。 ”阿难尊者就闷声不敢再说什么了。 世尊听了摩诃迦叶的话以后,就对一位比丘说:“你前往盘稠比丘和阿浮昆比丘之所,告诉他们说:“大师要跟你们说话。 ””那位比丘就去到二比丘之处,传达了世尊的话,那两位比丘随即来到世尊的座前。 世尊问他们二人:“你们二个人是否真的在诤论:“谁多闻、谁多胜”吗? ”二位比丘说:“实在是如此的,世尊! ”世尊就教诫他们:“你们拿我所说的修多罗、祗夜、受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阁多伽、昆富离、阿浮多达摩、优婆提舍等法,来争多、争胜吗? ”二比丘说:“不是的,世尊! ”佛陀追问他们:“你们二人不以我所说的修多罗乃至优婆提舍而自调伏、自止息、自求涅槃吗? ”二比丘说:“是的,世尊! ”佛陀说:“你们二人应该依我所说的修多罗乃至优婆提舍来互相诤论谁多闻、谁多胜才对,你们不如此地去诤,却在意“上诤,真是愚痴的人。 ”那二位比丘听了佛陀的话,非常的惭愧,立刻在佛前悔过。 这件事,就是佛陀要摩诃迦叶负起教诫比丘们的责任。 以俊如遇到同样疑难时,就以这样的教法而教诫比丘们。 二、摩诃迦叶述说教授比丘难当佛陀在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的时候,摩诃迦叶去见佛。 佛陀再次教摩诃迦叶负起教诫比丘的责任,但摩诃迦叶说:“现在的比丘们,很难对他们说法,若是向他们说法的话,有些比丘不愿听也不喜欢听。 ”佛陀问他:“你为什么因缘作如此的说法呢? ”迦叶报告佛陀:“世尊! 有些的比丘;对于诸善法没有信敬之心,若闻说法,他们就退避开了。 好像那恶智的人,于诸善法,没有精进、惭愧、智慧。 他们好像那些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惑、身行傲暴、愤恨、失念、不定、无智的人一样,一听到说法,就退避开了。 世尊! 像这样恶人,尚不能令他们心住善法,还能希望他们增进善法吗? 那些人,随着时日的消逝而退减了善法,不能增进。 世尊! 假若有些人,能于善法信心清净,就不会退减;于诸善法精进、惭愧、智慧,就不会退减。 若更能不贪、不恚、不睡眠、掉悔、疑惑;身不弊暴,心不染污;不愤不恨、定心、正念、智慧,就不会退减了。 这样的人,于诸善法,日夜增长,常求胜进,终不退减。 ”佛陀听了迦叶的这一段话,觉得他说的很正确,认为:若诸比丘于诸善法,缺少信心的话,就会退减道心。 佛有意教迦叶先建立比丘们的信心,而后施以教法。 三、佛陀为迦叶示范教法有一次佛陀仍要迦叶负起教诫比丘的责任。 迦叶请求佛陀说“世尊是法眼、法根、法依,但愿佛陀先为比丘说法,比丘们听了,一定会受持奉行的。 ”佛陀就告诉迦叶:“好吧! 现在我就为你说说吧! 从前,凡住阿练若的比丘,常在阿练若比丘处所,叹说阿练若法;于乞食的比丘处所,叹说乞食的功德;于穿粪扫衣的比丘处所,叹说粪扫衣的功德。 其他如专修少欲知足、修远离尘嚣、修精进方便、修正念正定、修智慧尽漏、及修身作证比丘的处所,随他们之所行,就赞叹称说。 凡是见到了修以上这些佛道的比丘,都要去接近并与他们说话,在说话的时候,藉机慰劳他们,并且要问他:“你是什么名字呀? 是谁的弟子呀? ”问了以后,并将你的座位叫他同坐在一起,同时赞叹他很贤善。 若有同行的比丘,就要与他随行一起,也赞叹他的正确见解。 凡是年少的比丘若看见阿练若比丘前来赞叹阿练若法的时候,年少的比丘应该站起来出迎并恭敬、礼拜、问讯。 这样的人,就会得到许多法益。 今日有些的比丘,看见前来的是位大德,以他的功德能感得财利、衣被、饮食、床卧、汤药。 就上前恭敬问讯,并请问他的名字,是那位长老的弟子,并赞叹他的福德。 这样的比丘也能感得大利、衣被、饮食、卧具、汤药。 但是,若有些少年比丘,看见前来的是位大智、大德,亲近他就能感得财利、衣被、饮食、卧具、汤药。 才很快地出迎、恭敬、问讯。 有这种贪图利养而行的少年比丘,是得不到什么法益的。 所以,这样的比丘,是沙门患、为梵行溺、为大映障、恶不善法,因烦恼之患而重受诸有,并炽燃生死,受未来的苦报,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因此,迦叶! 你要这样地学习,如何去为住阿练若、穿粪扫衣、乞食、少欲知足、修行远离、精勤方便、正念正定、正智漏尽、身作证者的比丘们,去称誉赞叹,以鼓励的方式教诫,就会收到很大的功效。 ”这一段话,是世尊直接教授迦叶弘教的方法。 四、佛陀体恤摩诃迦叶佛陀有一天,看到摩诃迦叶说:“你已经年岁很老,诸根也很成熟了,穿着那补了父补的粪扫衣太重了些,我的衣比较轻而质料也好些,你可以跟我住在僧团之中,并且可以穿着居士们穿的坏色较轻的衣。 ”迦叶听了说:“我已经长夜修习阿练若,赞叹阿练若、穿粪扫衣、行乞食等头陀行很习惯了。 ”佛陀说:“你观照了几种法义而修习阿练若,赞叹阿练若,行粪扫衣、乞食,赞叹粪扫衣、乞食呢? ”迦叶答说:“世尊! 我观照二种义,现法得安乐住义;复为未来众生而作大明。 未来世的众生当如是念:“过去上座六神通,出家日久,梵行纯熟,为世尊所叹;也为智慧、梵行者之所奉事。 ”因为我的感染,他们也会长夜修习阿练若,赞叹阿练若;行粪扫衣、乞食,赞叹粪扫衣、乞食法。 其他的比丘听到了这些赞叹,也会净心随喜,长夜皆得安乐饶益。 大家如此地辗转学习,用以弘扬教法。 ”佛陀听了非常高兴,嘉勉迦叶说:“你以这样的长夜多所安益法,去安乐众生,哀愍世间;安乐天人。 若有人毁訾头陀法的人,就是毁于我。 若有称赞头陀法的人,也即是称赞我。 为什么呢? 头陀法者,是我所长夜称誉,赞叹的。 所以,迦叶! 你好好地去修习阿练若,赞叹阿练若、粪扫衣、乞食等法吧! ”这是佛陀对迦叶行头陀行所予的赞许,而且对迦叶以自己的实践以为教化的典范,也非常欣赏。 五、佛陀为迦叶在诸比丘前树立尊严有一次,摩诃迦叶因久住舍卫国的阿练若,所以头发、胡须都长得很长,没有剃过,再穿上粪扫的百衲衣,看起来既破烂又不清洁的样子,他从阿练若出发去见佛陀。 当时佛陀正被无数的比丘围绕着在向他们说法。 那些比丘看到迦叶慢慢地走近,大家的心里有些轻视而念着说:“这是那一等的比丘呀! 衣服这么粗劣,又仪容不整而来。 ”那时,佛陀已知道比丘们的心里在作如何想法,于是就对迦叶说:“善来迦叶,你坐到我这里来,我分给你半座,我现在不知道是谁先出家,是你呢? 还是我呢? ”那些在场的比丘们,看到佛陀如此地厚待迦叶,大家都心生恐怖,身毛皆竖,互相交头接耳地说:“这位真是一位奇怪的尊者,摩诃迦叶有大德大力,是大师的大弟子,所以才让给他伞座。 ”迦叶尊者对佛陀说:“世尊! 你是我的老师,我是你的弟子,怎么可以坐佛陀的半座呢? ”佛陀听了说:“如是如是! 我为大师,你是弟子,但你且坐下来,随心之所安,不要有什么顾虑。 ”迦叶听了,稽首佛足,非常的感激,但还是退坐一面。 那时,佛陀认为这样为迦叶树立尊严还不够,应该再给诸比丘一些警悟,就将迦叶和自己所得殊胜、广大的功德,要告诉比丘大家。 佛陀说:“当我修得杂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初禅具足住、若日、若夜、若日夜,从不退失。 摩诃迦叶也是如此的。 当我进入第二、第三、第四禅具足住,若日、若夜、若日夜不退减的时候,摩诃迦叶也修得如此。 我随所欲而行慈、悲、喜、舍、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神通境界: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具足住,若日、若夜、若日夜不退减。 迦叶比丘也能修得如是。 ”那时候,佛陀在无量比丘大家之前,如此地称赞摩诃迦叶以俊,所有的比丘再也不敢轻视摩诃迦叶了。 由以上杂阿含经中的五则故事看来,佛陀为了要传法给摩诃迦叶,在事前从各个角度来为迦叶施以助力。 不但要将他对诸比丘难化的畏怯心理健全起来,同时还以示范的方法,叫摩诃迦叶负起教诫比丘的责任。 然后对摩诃迦叶的头陀行不但予以肯定,而且予以赞叹。 最俊,在无量心存轻慢的比丘前,表示关怀·尊敬,使所有的比丘们再也不敢轻视摩诃迦叶了。 佛陀用这些的方法,来培植一位接法人,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由于这些的因缘成熟,才能在灵山会上拈花示意,而将法位传给了摩诃迦叶,顺理成章,没有任何障碍了。 摘自《内明》第179期 发布时间:2024-10-21 11:45:1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4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