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静下来,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 内容:   静下来,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一个禅僧自认为修为不错,但就是经常被烦恼困住,以至于无法正常修学下去。 他的师父说:“你看人们爬山,都是怎么轻便怎么来,不怕走得慢,才能真正走得远。 ”很可惜,我们一直都看不起行动慢的人,固执地认为他们要么是懒汉,要么就是傻子,其实,或许他们才是真正能够走得长远的人。 一切对立面都是可以消除、融解的。 比如快与慢,在很多时候我们以为不停地忙碌就必然能够有所获得,但实际上,如果我们慢下来、放松下来,说不定才能得到更多。 毕竟,人只有学会如何放松,才能懂得如何加速。 培养安详、随和、自然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并不是某个特别的人赋予你的,这是你自己在有过人生经历之后应当沉淀下的一种内在。 有了这样的心态,你遇事时才不会张皇失措或者怒气横生。 多看自己,向内看自己的念头和习气。 当一个人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观察内在时,他就没工夫去理会别人带来的麻烦了。 古时候有个僧人看书看得入了迷,竟然没发现天色已经黑下来了。 这时候,他的师弟走进房间就说:“天色这么黑,师兄怎么不点灯呢? ”听师弟这么一说,他的心马上就开始动了种种念头,并发觉看东西很模糊,室内光线很暗。 有时候,我们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一件事情上时,外界如何,就真的是可以忽略掉的了。 这个就叫专注,用禅家的话来说,这就是把心放在了当下。 如果我们一天之中能够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这样过活,那么很快地,我们就会在自己的领域内有所成就。 这个世上的生活方式虽然千差万别,但没有哪一种生活方式是完全错误的,正如同没有哪一种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 你不必把目光停留在他人的生活上,时间那么可贵,还是多花些心思想想,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世上的事情本就是平等的,所谓差别,不过是人们在各自价值观的判断下的产物。 你只要选择自己适合的、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就很好,又何必纠结着要去做自己根本不适合、不喜欢的事情呢? 如果仅仅是为了博得别人的夸赞,那么你真的是活错方向了。 禅家认为,指导生活的方法不应是僵死的,而应该是灵活的,要根据不同的人、时间和原因做出区别。 比如,有些工作你要用一种方法来完成,而换了别的工作,就应该用其他方法来完成。 禅家讲“不将死法与人”,就说只要能安排好生活便好,没必要把方法固定下生活中的困境很多,你只有满怀勇气才能挺过去。 但在有禅心的人看来,要走出困境也很轻松,只要不把它想象得有多难就好。 在很多时候,我们是败在了自己的怯懦面前,所谓的困境,不过是空中偶尔飘过的云翳,它总有散去的时候,或者,我们大步地从云翳的阴影下走出去。 真正让自己不得自在的东西,正是自己的念头而并非别人施加的外力。 当你躺在床上即将入眠时,你头脑中涌起的却是各种妄念,比如某个得罪过你的人,比如某件还没有完成的事情,比如未来一些不可预知的情况。 你越想越清醒,但情绪也变得越差。 你失眠了,满心烦恼,可这个源头,还不是在你自己身上吗? 要从妄念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就要做到心不二用。 睡觉时就是睡觉,工作时就是工作,应该做什么事情时,就安心地专注在一件事情上。 人的精力很有限,你不可能心中装着其他的事情还能做好手头的工作。 把一颗心分成几个部分,这便产生了妄念,凭空地就给身心套上了锁链。 诚然,我们的生命有着许多缺陷,但这些缺陷却是由我们自己造成的。 无节制的贪欲、常年的怨恨以及永不满足地求取。 比如当你对某件物品生了贪欲后,你就应该想到任何一件物品都不是永久存在的,自己又何必将有限的时间耗费在无限的贪求中呢? 我们的生活不过是一种混乱和挣扎,因为我们找不到让自己超脱自在、喜悦平静的方法。 生活中的“俗务”确实很多,柴米油盐这些琐碎也确实令人心烦。 但你转念去想,至少你还有工作可以安身立命,至少你还有家人陪伴,你的烦恼,说不定就是别人眼中的奢求,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你如此去想,烦恼不就减少了许多吗? 要学会在烦恼中找到清凉,这不是自我安慰,而是对生命的关怀。 中国古代有位名气很大的赵州禅师,一次有人不远千里来问法,他起身就去倒水、上厕所,回来后说:“你看,诸如倒水、上厕所这种事情,是没人可以代替的。 所以,世间一切事情无论大小,都要靠自己去实践,而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的。 ”当你感叹着别人获得的成绩时,请不要忘了,你与别人并不差什么。 你只要踏实地努力,踏实地做事,你一样可以有所成就,放下怨天尤人的情绪,好好地工作生活才对得起生命。 你学着别人的样子过活,即便过得再好,那也不是你自己的生活,你又有什么可骄傲的呢? 愉悦感是自内心生发的,它与外境无关。 你能随时随地观察到妄念,并且熄灭那些不合实际却徒增愁绪的念头,你就能够一直快乐下去。 有人向一位禅师求教,怎样做才算是治学的正确态度。 禅师用瓶子装了一些水,又放进去一个盐块,很快地,盐块就溶化在水里了。 他说:“努力用功是不错的,但最智慧的还是要给自己留有余地,而不是把生命给填充得满满的。 ”来源 | 中国佛教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分享转发,自利利他。 发布时间:2023-04-13 18:54:10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