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的和田玉与佛教文化的渊源 内容: 全中国景点基本上都去过了,唯独没去北京玩过,因为一提起北京就是爬长城三楼都不愿意爬的人,还爬长城呢这次是什么吸引我一定要去呢,当然是因为故宫里的那些宝贝儿废话不多说,先来欣赏下本人用手机拍的北京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 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有五百多年历史。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观了这座气势宏大的 古代建筑 。 从酒店出发经过了几十分钟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故宫。 抬头一看,呵! 那高高的城墙把故宫紧紧围住,为这座雍容华贵的宫殿增添了几分别致。 那朱红的大门,以及大门两旁的石狮子,显得那么古香古色,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御花园里,古柏参天,每一棵都长得十分茂盛。 各式各样的怪石异花坐落在园内。 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我这儿摸摸,那儿瞧瞧,看得不亦乐乎。 走进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围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一条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上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的大圆珠,建在高约五米的汉白玉台基上,上挂光明正大匾。 前后各有三座石阶,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 其图雕刻活灵活现,足以反映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与精湛的工艺,阅览之后不得不让人为之惊叹,赞不绝口。 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一座宫殿,又称为金銮殿这座大殿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宫殿。 走出太和殿,走过中和殿、保和殿和乾清门,就来到乾清宫。 这是皇帝的寝宫,是皇帝休息的地方。 乾清宫既然是皇帝住的地方,就一定不会比其它的宫殿差了。 乾清宫是故宫内廷正殿,内廷后三宫之一。 乾清宫为 黄琉璃瓦 殿顶,坐落在单层 汉白玉石 台基之上。 殿内也铺满了金砖,让殿内显得更加金碧辉煌。 在殿内的正中央,有一个金色的宝座,宝座后面有屏,而在屏的两边,设有两根粗粗的金柱。 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也不低,宝座两头还有暖阁。 乾清宫的确很酷吧?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御花园。 园内建筑多数倚靠着围墙,只有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搭建在园中。 其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 各色的石子铺在地上,拼成了900多幅不同的图案,沿路欣赏,趣味无穷。 在古代,这里是帝王后妃休息散心的地方,老百姓不得踏入半步,所以,在古代老百姓眼中,这里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紫禁城。 御花园以它古木繁花、亭台楼阁、嶙峋山石的美丽而闻名。 故宫还有许多许多的宫殿阁楼,如:储秀宫,咸福宫,永寿宫,钟粹宫,千秋亭,万春亭。 走进故宫,你就已经置身于她最宏伟,最重要的展示品紫禁城宫殿群中。 故宫博物院 已经打开了尘封已久的门窗,让我们来观看她壮丽的色彩,来倾听紫禁城的声音,来呼吸历史的气息,来感知中华文化! 清 白玉藏文碗这是一件藏传佛教中常见的供碗,碗以白玉雕成,盖、座以金成造,合而为一,更显名贵。 盖上有藏文咒为饰,其余部分均嵌饰松石,表现出浓厚的藏族文化的风味。 金盖托白玉杯金盖托白玉杯,清,通高12cm,口径8. 3cm。 杯白玉制,玉质洁白滢润。 圆形直口,通体光素。 杯上有金盖,盖面中部錾刻篆书金扬润玉涵光六个大字,边缘刻回纹一周。 盖钮之座为金龙式,上配半球形绿玉钮。 杯下配金质荷叶荷花形托盘。 此金盖杯材质对比强烈,内敛含蓄的润玉与奢华的黄金结合在一起分外抢眼。 盖、杯、托盘的装饰从上至下由繁复到简单复又繁复,并以艳色盖钮作点缀,颇具韵致,整体给人以精致、大气的印象。 藏品年代:清。 藏品尺寸:通高12cm,口径8. 3cm。 博物馆名: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藏品分类:玉器。 款识铭文:盖面中部錾刻篆书金扬润玉涵光六个大字。 图案纹饰:光素。 器型式样:玉杯。 釉色釉彩:白玉。 清金盖托白玉杯白玉喜字扳指,一色呈白,刻喜字,体为圆柱。 白玉喜字扳指,通体雪白莹润,刻有一喜字,其玉质净白,无杂质,雕琢细腻。 备注:林则徐旧藏,林则徐後人提供。 直径3cm清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清乾隆,高4. 8cm,口径14. 1cm,足径7cm。 清宫旧藏;中文名清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高4. 8cm,口径14. 1cm足径7cm清 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碗玉质莹白。 器壁薄,横截面为圆形,由口及腹斜收,桃嗡? ?? 晔饺恪8雇獗谑位ㄒ段疲? 谰咛厣? 氖侵队山鹌? 妒味? 桑? ǘ湓蛞? 08颗精琢的红宝石组成。 腹内壁有阴文楷书乾隆帝御制诗一首,全文为:酪浆煮牛乳,玉碗拟羊脂。 御殿威仪赞,赐茶恩惠施。 子雍曾有誉,鸿渐未容知。 论彼虽清矣,方斯不中之。 巨材实艰致,良匠命精追。 读史浮大白,戒甘我弗为。 并有乾隆丙午新正月、御题款识及比德印。 碗内底正中有隶书乾隆御用四字。 艺术作品的风格与制作者的审美取向相关,在白如凝脂的玉上错以黄金,镶嵌红色宝石,显得格外豪华富丽。 本器具有典型的痕都斯坦风格,通过器物外在的华美体现出西部民族特有的热情奔放的性格特色。 正因此碗具有独特的艺术神韵且仿制功力精湛,所以自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制成后始终为乾隆皇帝所珍爱,甚至在庆典活动时还被当作御殿赐茶的用具清乾隆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件因为它实在是太精美了玉碗用优质新疆和田白玉琢制而成玉质洁白玉色纯正碗壁薄可透光见纹施以掐金丝嵌宝石的工艺为典型的痕都斯坦风格碗呈圆形桃形双耳花瓣式圈足腹外壁饰有金片错镶的花枝花叶其间更有朵朵红宝石镶嵌的花朵共用去红宝石108颗黄金和宝石相互辉映衬以洁白的背景美而不艳 贵而不俗腹内壁有阴文楷书乾隆帝御制诗一首酪浆煮牛乳 玉碗拟羊脂御殿威仪赞 赐茶恩惠施子雍曾有誉 鸿渐未容知论彼虽清矣 方斯不中之巨材实艰致 良匠命精追读史浮大白 戒甘我弗为乾隆丙午(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新正月御题钤比德印一枚碗内底正中有隶书乾隆御用这件玉碗无论用料还是做工都达到了痕都斯坦玉雕的最高水平虽然此种风格从西亚传来但乾隆造办处的水平已远胜于斯更轻薄更规矩更精致更美观难怪乾隆一直对它珍爱有加把它用作庆典时御殿赐茶之具故宫所藏的三大玉山是什么秋山行旅图玉山与大禹治水玉山、会昌九老玉山并称故宫所藏的三大玉山所谓玉山即是用玉雕出的立体山水景象秋行玉山在众多奇珍异宝中,一件秋山行旅图玉山绝对称得上大件,它通高130厘米,最宽处74厘米,最厚处20厘米,总重量达500多公斤。 通体呈墨绿色,稍有白色,构成玉器中令人着迷的巧色,上面楼台水榭、高树矮草均依势而雕出。 就连山中小径下宽上窄的细微变化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据故宫博物院玉器部赵桂玲女士介绍,秋山行旅图玉山与大禹治水玉山、会昌九老玉山并称故宫所藏的三大玉山。 乾隆年间由3000名扬州玉匠耗时5年精雕细凿而成,取宫廷画师金廷标同名画作的意境。 顺便说一声,扬州在清三代汇集了一批玉器高手,其中的拔尖人才被选进清宫造办处专为皇帝皇后服务,他们的技艺在当时是相当有名的。 秋山行旅图玉山取材新疆和田玉,这个庞然大物如何从新疆运到扬州加工,然后又运回紫禁城的呢? 赵桂玲告诉记者,此玉石是通过冬天洒水结冰,一路滑来的,经过陆路水路颠沛辗转,玉山抵达紫禁城已经是乾隆三十五年了。 大禹治水玉山,是中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它描述的是千古流传的大禹治水的故事,是根据清内府所藏宋代或宋以前的《大禹治水图》画轴临仿而成。 夏禹是久传民间的圣王,大禹治水是数千年来人们一直传颂的伟大功绩,他那不畏艰难、改造山河的博大胸怀,一直是中国人民征服自然的巨大精神力量。 大禹治水玉山是在乾隆皇帝亲自筹划下雕琢而成的,乾隆为显示自己法先王的圣绩,将大禹治水这一不朽题材雕刻在价值连城的巨玉上,以博千古之名。 正如他题诗所云:功垂万古德万古,为鱼谁弗钦仰视。 画图岁久或湮灭,重器千秋难败毁。 大禹治水玉山置于嵌金丝褐色铜铸座上,系用呈青白二色的最为名贵的密勒塔山和田玉雕成,重5350千克。 青白玉的晶莹光泽与雕琢古朴的青褐色铜座相配,更显得雍容华贵,互映生辉。 大禹治水玉山卓立如峰、峭壁峥嵘、瀑布急涌、古木参天,聚集着凿山导水的劳动大军,玉师以剔地起突的雕琢法,巧妙地结合材料的原有形状,灵活安排山水人物,在山巅浮云处,还雕成一个金神带着几个雷公模样的鬼怪,仿佛在开山爆破,使这件描写现实的作品,具有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大禹治水玉山的雕成,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它的正面钤刻乾隆的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大方印,背面刻八征耄念之宝方印,下方还有长篇御制诗及注文,可见他对此作品何等骄傲,何等珍视,把它当作自己一生的总结。 青玉会昌九老图山 现存故宫博物院,王料用和阗青玉,重832公斤,是又一件山水人物画的大型玉山作品,为国家珍宝。 此器通高l45厘米,最宽90厘米,最大周围275厘米。 由扬州玉工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制成。 造型以九老图为蓝本,再现了唐代大诗人自居易等九位老人清闲生活的情景。 九老是指白居易、胡果、吉皎、刘真、虞真、郑据、张浑、伙兼漠、卢员等九位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他们隐居於河南洛阳市龙门石窟附近香山,追求远离世俗的生活,耽乐於清淡,又称香山九老。 此器采用了镂雕、深浅浮雕和阴线刻纹等多种手法,以琢成四面通景的山水人物图景。 山子风景秀丽,有层叠的山峦,苍劲的青松,潺潺流水,羊肠小道。 在如诗如画的山水中,九老或下棋,或抚琴,或漫游,怡然自得。 山子正面在山下饰两位老人立於木桥之上,喁喁交谈,一童子肩负包袱尾随其后;在山腰秀丽的亭台中两老正在对奕,一老於中观战,其乐融融,亭侧一童子烧火煮水;在近山顶的石壁上阴刻篆书古希天子四字铭,旁有会昌九老图五字;亭下部有乾隆丙午年制年款。 山子背面在山下有两人边走边谈;山腰本台上一老人盘腿而坐,手抚弦琴,尽情弹奏。 另一老人和童子在旁倾听,为琴声陶醉。 山顶悬崖绝壁处刻有乾隆皇帝的七言诗。 山子左侧在石崖下面一老人手扶童子头顶,远望青山绿水,似为美好景色听吸引。 山子右侧一老人手持龙首杖缓步登山,一童子手捧圆盒随后,构图富有诗情画意和浓厚生活气息,琢技高超。 乾隆皇帝为此器而倾倒,铭以:古希天子。 发布时间:2024-09-18 10:39:51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3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