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刘素云:无量寿经_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34集) 内容: 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34集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 阿弥陀佛! 这一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十八品经文,这品经文的题目是:【超世希有第十八】这一品经文,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事环境和生活环境。 无论是人事环境还是生活环境,都是超越十方一切世界,都是非常稀有的。 世尊在这一品经文里,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威德神通。 极乐世界的庄严,不是菩萨所能思惟、想像和言说的。 世尊用善巧方便的方法,教我们能够体会到那么一点。 下面看经文:【彼极乐国。 所有众生。 容色微妙。 超世希有。 咸同一类。 无差别相。 但因顺余方俗。 故有天人之名。】这一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所有众生,注意有所有两个字,容貌色相庄严微妙,超过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非常稀有。 每个人的容貌都和阿弥陀佛一样,没有差别。 但是为了随顺他方世界的习俗,所以有天、人的名称。 这里面有一个词汇叫〔余方〕:是指极乐世界以外的他方世界叫余方。 这一段经文非常重要。 前面世尊告诉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无论是色身还是容貌,甚至于日常生活中的受用,都跟佛完全平等,没有差别。 既然是这样,为什么经上还说有阿罗汉、天人,这就使我们产生了一些迷惑,没有办法理解。 在这里,世尊为我们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是清净平等。 极乐世界的所有众生,从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乃至于往生到边地疑城的人,一直到等觉菩萨,皆是容色微妙。 微妙到什么程度? 微妙到超世希有,就等于和佛一样,咸同一类。 无差别相。 这是经的原文这两句,跟阿弥陀佛所发的大愿完全相应。 看下面两句:〖但因顺余方俗。 故有天人之名。 〗这就解释,为什么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菩萨,不是说西方极乐世界是纯一菩萨的法界吗? 那怎么还有天人呢,还有阿罗汉、还有声闻呢? 世尊在这里为我们做出了解释。 他方世界的人,天人身分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就称为天人。 比如说,像我们念佛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我们是从人道往生的,所以就称为人;声闻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就称为声闻;阿罗汉往生的就称为阿罗汉。 这是说我们没往生前的身分,这就是顺余方俗。 这是一个意思。 还有另外的一个意思,就是从断惑证真上来说的。 虽然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见思烦恼没断,故说他是人、天。 见思烦恼断了,尘沙、无明没有断,就说他是声闻、阿罗汉。 究竟超胜到什么程度? 佛用比喻、比较的方法,让我们能够有所想像。 看下面一段经文:【佛告阿难。 譬如世间贫苦乞人。 在帝王边。 面貌形状。 宁可类乎。 帝王若比转轮圣王。 则为鄙陋。 犹彼乞人。 在帝王边也。 转轮圣王。 威相第一。 比之忉利天王。 又复丑劣。 假令帝释。 比第六天。 虽百千倍。 不相类也。 第六天王。 若比极乐国中。 菩萨声闻。 光颜容色。 虽万亿倍。 不相及逮。】这一段经文比较长,但是意思非常容易理解。 用白话文给它说一遍就是这样的:佛对阿难说,比如世间贫穷困苦的乞丐站在帝王的身边,他的面貌、形相、气质,哪里可以相比呢? 同样如果帝王跟转轮圣王相比较,那就卑贱丑陋多了,就好像乞丐站在帝王的身边一样。 而转轮圣王具足三十二相,威德、色相第一,但是,如果跟欲界第二天忉利天的天王相比较,他又显得丑陋下劣了。 假使帝释跟欲界第六他化自在天的天王比较,即使他的庄严提升百千倍,也不能与第六天王相比较。 如果第六天王跟极乐世界的菩萨、声闻们的光彩容貌相比较,虽然再提升万亿倍,也是不能相比的。 这是这一段经文用白话文说,就是这个意思。 下面看:〔帝释〕是忉利天的天主。 我们看下面这几句经文:〖佛告阿难。 譬如世间贫苦乞人。 在帝王边。 面貌形状。 宁可类乎。 〗这是世尊给我们先设一个比喻,说贫苦的乞丐跟帝王站在一起,他们的容貌,我们一看就不一样。 帝王的容貌比乞丐的容貌,要殊胜得太多太多。 因为人间的帝王富贵至极,乞丐是贫贱至极,富贵、贫贱当然不同,不能相比。 再看下面四句:〖帝王若比转轮圣王。 则为鄙陋。 犹彼乞人。 在帝王边也。 〗世间富贵至极的帝王,如果跟转轮圣王相比,就像乞丐在帝王的身边一样,无论在哪一方面,比转轮圣王都差得太远,不能相比。 这是又一个比较。 下面看:〖转轮圣王。 威相第一。 比之忉利天王。 又复丑劣。 〗这几句经文是告诉我们,在世间转轮圣王的福报最大,没有比他更大的。 然而转轮圣王若与忉利天王比较,他也就变成乞丐了。 再往下看:〖假令帝释。 比第六天。 虽百千倍。 不相类也。 〗忉利天的天王跟第六天的天王比较,第六天是他化自在天,是欲界的最高天。 如果忉利天王若跟第六天王比一下,也等于乞丐在帝王边一样,不能相比。 再往下看:〖第六天王。 若比极乐国中。 菩萨声闻。 光颜容色。 虽万亿倍。 不相及逮。 〗这几句比较是这样的,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即使是下下品往生的,第六天王的光彩容颜,也无法与之相比。 我们要注意虽万亿倍。 不相及逮这两句话。 西方极乐世界众生的容颜光色,真的是超世希有。 佛以这样的善巧方便,让我们领略到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殊胜的果报,光彩、色相之美好,实非言语能说得出来,也不是我们的想像能达到的。 看下面一段经文:【所处宫殿。 衣服饮食。 犹如他化自在天王。 至于威德。 阶位。 神通变化。 一切天人。 不可为比。 百千万亿。 不可计倍。】这一段经文是说,极乐世界众生所居住的宫殿、衣服、饮食,就像他化自在天王享受的一样,随心所欲,应念现前,一切都是自然现成的,这些都是阿弥陀佛本愿、神通变化来供养的。 至于他们的威德、品位,种种神通变化,则是十方世界一切天人所不能相比的,超过不止百千万倍,而是不可计算清楚的倍数。 看看这几个词语:〔阶位〕是阶级品位,指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来说的。 〔所处宫殿〕:这就是说宫殿的住处。 看下面这几句经文:〖衣服饮食。 犹如他化自在天王。 〗我们大家都知道,衣、食、住、行是生活必需的,在佛法里称之为依报。 依报之殊胜,也不是第六天所能比的。 在这里就比一样,比什么呢? 比自在。 第六天人的宫殿、衣服、饮食,种种受用是应念而生。 只要动一个念头,化乐天人即变化来供养。 那化乐天是第几天呢? 是第五天。 第五天负责供养第六天,只要第六天一有念头,第五天的天人立即变化来供养。 第六天自己有能力变化,但是却用不着他自己变化,有化乐天人来供养他,所以第六天的天人是非常自在的。 但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自在,比第六天人还要自在。 第六天是由第五天来供养,西方极乐世界是应念自然现前,比第六天还殊胜、还自在。 看下面三句经文:〖至于威德。 阶位。 神通变化。 〗这几句经文告诉我们,他方世界的菩萨,如果不是一个阶位的,不能在一起共修。 我不知道同修们知不知道,以前对这个我不太清楚,就是他方世界的菩萨们,如果不是一个阶位的,不能在一起共修。 西方极乐世界不一样,初信位的菩萨,可以和等觉菩萨在一起上课,这是不可思议的。 他方世界不可为比。 那〔神通变化〕呢? 就太大太大了! 神通变化几乎跟佛差不多,天眼洞视,天耳彻听。 这个洞视与彻听,是佛与等觉菩萨的境界。 所以净土法门,真的实实在在不可思议,是真正的难信之法。 千经万论没有这种说法,一切诸佛刹土也没有这样的事情。 唯独西方极乐世界特殊,确实不一样,超世希有! 〖一切天人。 不可为比。 百千万亿。 不可计倍。 〗十方世界一切诸天,没有办法和极乐世界相比。 若要说它超过了多少倍,也是无法计算的,真的不可思议。 看后面四句经文:【阿难应知。 无量寿佛极乐国土。 如是功德庄严。 不可思议。】这几句经文比较简洁。 佛告诉阿难,你们应该知道,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如上面所说的种种功德庄严,真实不可思议。 这一品经文比较短,我们就说到这里。 下面说说这一品经文的要点。 这一品经文是藉用比较和比喻的方法,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威德神通。 佛以善巧方便,让我们领略到往生到极乐世界是多么的殊胜。 千经万论没有这种讲法,一切诸佛刹土没有这样的事情。 净土法门不可思议,是真正的难信之法。 我们接着往下学习,第十九品。 十九品的经文题目是:【受用具足第十九】这一品经文,是讲极乐世界大众的生活情况。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福德无量无边,一切受用应念现前。 无不具足。 看下面一段经文:【复次极乐世界。 所有众生。 或已生。 或现生。 或当生。 皆得如是诸妙色身。 形貌端严。 福德无量。 智慧明了。 神通自在。】这一段经文是告诉我们:极乐世界所有众生,或者已经往生的,或者现在往生的,或者是将来应当往生的,他们都能得到如上所说,远胜第六天王千万亿不可计倍的种种微妙色身。 相貌端正庄严,福德没有限量,并且智慧明了,神通自在无碍。 这就是这一段经文的大概意思。 我们接着往下看,具体的经文解释:〖复次极乐世界。 所有众生。 或已生。 〗这是指已经往生了的菩萨,而且是所有往生的菩萨,因为它前面有修饰语〔复次极乐世界。 所有众生〕,就是已经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众生。 下一句:〖或现生〗刚才那是或已生,就是已经往生了的。 〔或现生〕,现生是指当前将要往生的,包括我们自己在内。 我们就属于或现生这个范围内的。 下面一句:〖或当生〗这个是指现在虽然闻到了念佛法门,还没有达到深信,还犹豫不决,但是种子是种下了。 来生或者是后生,如果遇到了殊胜的因缘,再努力精进,还是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就叫当生。 就是还没有往生的,信心还不那么足,以后遇到机缘还可以往生。 这就是已生现生当生,三个不同的意思。 下面几句经文:〖皆得如是诸妙色身。 形貌端严。 福德无量。 智慧明了。 神通自在。 〗这一段经文是总说受用自在。 先说身相,身相是什么样呢? 〔诸妙色身〕,这就是前文我们所说过的清虚之身。 无极之体,这就是诸妙色身的解释。 〔形貌端严〕就像大经里所赞叹的那样,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绝不止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佛的劣应身。 这个词句可能比较新鲜、生疏。 我再说一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佛的劣应身。 那这个劣应身是什么意思? 就是最下等的应化身。 我们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看得好极了。 但是对于佛来说,这是佛最下等的应化身。 他所应现的是什么呢? 是丈六佛身。 这个丈六佛身就是劣应身。 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知道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并不是佛最好最好的应化身。 〔福德无量〕,如果不是无量的福德,你怎么能一切受用应念现前呢? 这是无比大的福报。 就是你一想,你想什么东西立刻就现前了,应念现前嘛。 所以这个应念现前,是说你的福报极大。 〔智慧明了〕,这是说极乐世界。 第六天王没有智慧,虽然第六天王已经福报很大了,但是他是凡夫。 他方世界的菩萨都比不上极乐世界天人的神通自在,从他方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有度化众生的能力了。 看下面一段经文:【受用种种。 一切丰足。 宫殿。 服饰。 香花。 幡盖。 庄严之具。 随意所须。 悉皆如念。】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受用一切都丰富满足,什么都不缺。 宫殿、服饰、香花、幡盖,这类用以庄严的器具,随心所欲,都现在你的眼前。 一动念就圆满具足。 这一段是讲物质生活的丰富。 看下面两句经文是:〖受用种种。 一切丰足。 〗这一句是形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无比丰富、无比满足,没有丝毫欠缺,想什么就有什么,随心所欲。 下面:〖宫殿。 服饰。 香花。 幡盖。 〗〔宫殿〕是居住的地方。 〔服饰〕是指衣服和装饰品。 〔服〕是衣服。 〔饰〕是装饰品。 〔幡〕:相当于现在的旗帜。 〔盖〕是宝盖。 宝盖的作用有两种:一种是防尘,一种是遮阳。 大家想西方极乐世界需要防尘吗,需要遮阳吗? 不需要。 它是一种装饰品。 下面几句:〖庄严之具。 随意所须。 悉皆如念。 〗这就是说,心里动个什么念头,东西就出现在你的面前,让你自在受用。 但是,有许多我们在过去生中,住在他方世界养成的习气很难改。 比如说,夏天里白天太阳很大,出门时总是习惯地打一把遮阳伞。 刚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念头还存在,一出去看见外面很亮,就想打伞。 你一想,这个伞盖就出现在你的面前,不需要用手去拿。 其实西方世界是光明的世界。 光明是清凉的,它不是热的。 它不但清凉,而且柔和,用得着打遮阳伞吗? 完全不必要。 这就是我们在他方世界生活时的一种习气,暂时还没有变更过来,所以一动念,它就现前了。 再比如饮食,西方世界不需要饮食。 但是初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因为生生世世都是一日三餐,都吃惯了,到时候呢,就会想吃。 虽然是不需要,但是会起这个念头。 这个念头只要一起,餐具、饮食就摆在你的面前了。 你再一想,我现在已经不需要了,你这个念头一起,这个餐具也好、饮食也好,立刻就化没了,就没有了。 这就是说习气的问题。 下面一段经文:【若欲食时。 七宝钵器。 自然在前。 百味饮食。 自然盈满。 虽有此食。 实无食者。 但见色闻香。 以意为食。 色力增长。 而无便秽。 身心柔软。 无所味著。 事已化去。 时至复现。】这一段经文是说到了想吃的时候,七宝做的餐具就自然出现在你的面前。 无量种美味的饮食也自然具足,也呈现在你的面前。 初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虽然还有饮食习气,实际上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不需要饮食了。 他们只要见色闻香,在意念上就算已经吃过了,精神和体力自然得到增长。 又因为以意为食,所以没有便秽,身心柔软,对饮食不起贪著。 以意为食之后,这个饮食现象自然就化去了,什么时候想吃,这种现象又呈现在你的眼前。 这一段经文是讲什么呢? 是讲极乐世界的饮食自在。 往下看:〔钵器〕就是餐具。 〖若欲食时。 七宝钵器。 自然在前。 〗你心里动了想吃的念头。 〔钵器〕就是餐具,皆是七宝所成,自然就现在你的面前。 〖百味饮食。 自然盈满。 〗这两句话呀,本来是比喻人间的富贵。 大家都知道,古代帝王吃饭,每餐有一百道菜,不管他吃,还是不吃,每一餐一定要摆一百道菜。 那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动一个吃的念头,就跟帝王一样,百味饮食。 自然盈满,这是形容什么呢? 形容饮食的丰满。 〖虽有此食。 实无食者。 〗这两句说,念头一动,饮食就摆在眼前。 想想现在已经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了,不需要人间的饮食了,这个念头一起,饮食就又化没了。 〖但见色闻香。 以意为食。 〗看到这些饮食,自然就知道不需要了。 〖色力增长。 而无便秽。 身心柔软。 无所味著。 事已化去。 时至复现。 〗这几句经文总括起来,就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的食自在。 我们大家听了这一段,关于西方极乐世界的饮食自在,我们生没生起羡慕之心? 反正我是非常羡慕。 西方极乐世界别的不说,就是这一条饮食自在,足以让我们羡慕得五体投地了。 你说我们现在一日三餐,掂掇来掂掇去,多麻烦! 你看人家西方极乐世界,起个念头就出现在你面前,饮食和餐具。 你一想,我已经到西方极乐世界了,我不需要饮食了,餐具也没了、饮食也没了,你说这多方便。 特别是哪一句我觉得特别吸引我呢? 就是这一句〔而无便秽〕。 我们一些大城市,在主要的街道有一个毛病。 什么毛病呢? 找不到公厕。 这个给很多出行的人带来不便,外地来的人就更难了,找不到公共厕所。 你说这个大小便吧,还都是每个人都必须的,你说找不到厕所怎么办? 我给你们说个笑话。 有一次我老伴子要出去溜达。 我说上哪呢? 他说上江边。 说实在的,从我们家到江边吧,多亏那路公交车,它是直达江边的,中间不用倒车。 如果要一倒车,我就不敢带他出去了,因为我找不着。 结果领他出了门,坐了这公共汽车。 到了江边的终点站,车门还没开呢,人家还没下车呢,我老伴就告诉我:我要尿尿。 你说这怎么办呢? 这没下车呢,等着开车门。 我就喊司机,师傅,快点开门! 师傅开门了,我们俩几乎是最先下去的。 下车了以后,到处一张望,哪也看不着厕所啊,没有卫生间哪。 我说:老伴你跟在我身后,我快点跑。 我往前面跑,你跟着我。 如果前面有洗手间了,我就喊你,你就快跑。 我跑了大约是三百米左右吧,发现有一个公共卫生间。 当时都不知道给我高兴到啥程度了,终于找到这个卫生间了。 我就回头喊我老伴:老伴快点,有卫生间了。 我又回过头往回跑去接他。 等我跑到他跟前,我说:老伴,我终于找到卫生间了! 我老伴告诉我:憋不住,我尿完了。 当时弄得我真是哭笑不得。 所以我看到经文说到这的时候,我说,那太好了! 何苦像我们这面,太不方便了,就这一条,就足以吸引我去西方极乐世界了。 所以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自在,是太自在太自在了。 下面一段经文:【复有众宝妙衣。 冠带。 璎珞。 无量光明。 百千妙色。 悉皆具足。 自然在身。】西方极乐世界大众的穿着,有众宝妙衣、冠带、璎珞。 这些宝物能放出无量的光明,光中又有百千种妙色,具足庄严。 不需要剪裁、缝制,便可以自然地穿在身上。 这一条,大家羡慕不羡慕? 我们要么就是去买现成的衣服,要么买料得到裁缝店去缝制、裁剪。 你说人家西方极乐世多好啊,多方便哪! 不用裁剪,也不用缝制,可以自然地就穿在身上了。 〔众宝妙衣〕是多种宝物合成美妙的衣服。 那么多宝物合成为一件衣服,穿在身上该有多么美妙了! 〔冠带〕:冠是帽子;带是指身上系的衣带。 〖复有众宝妙衣。 冠带。 璎珞。 无量光明。 百千妙色。 悉皆具足。 自然在身。 〗这几句经文刚才我说了一点。 冠是帽子,璎珞是装饰品,主要是指胸前佩戴的,包括帽子上、头上、手上所戴的,甚至于脚上都戴着这些宝物、装饰品。 这些装饰品都是众宝和合而成的。 西方极乐世界确实如此,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不需要经营,不需要制造,太好太好了。 你想不想去? 不想去真是傻呀! 下面一段经文:【所居舍宅。 称其形色。 宝网弥覆。 悬诸宝铃。 奇妙珍异。 周遍校饰。 光色晃曜。 尽极严丽。 楼观栏楯。 堂宇房阁。 广狭方圆。 或大或小。 或在虚空。 或在平地。 清净安隐。 微妙快乐。 应念现前。 无不具足。】极乐世界,大众所居住的房舍宅院,不论是形状、色彩、大小都调配得非常巧妙,与自己的心意相称。 舍宅上都有宝网弥覆覆盖,悬挂了无量的宝铃。 昨天我们讲,那个宝铃一发出声音,就像交响乐一样的美妙动听。 还有非常奇特美妙珍异,周遍校饰,光色晃曜,极其庄严美丽的各种各样的装饰品。 其中楼台栏杆、殿堂的楼阁,它们的宽窄、方圆、大小、高低皆称人意。 有的在平地,有的在虚空,都是清净安稳,住者微妙快乐。 这些环境都应念现前,没有一样不圆满、不具足的。 什么叫〔宝网〕? 指用珠宝连缀而成的罗网,叫做宝网。 〔周遍校饰〕:周遍指遍及无余;校饰是指相交装饰。 〔光色晃曜〕:晃是指光辉;曜是指照耀。 光色晃曜合起来是指光中有色、色中有光,互相映照。 下两句:〖所居舍宅。 称其形色。 〗这两句话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住自在。 所居舍宅。 称其形色,这是西方极乐世界住自在。 居住的房屋,你心里喜欢什么样的样式,它就变成什么样的样式;你喜欢什么样的颜色,它就变成什么样的颜色,这是自在。 全是珍宝所成,一尘不染,清净无比。 大家想一想,我们这个世界,要买一个房子费多大的劲。 买了房子以后再研究装修,装修完了以后又收拾卫生。 反正是我觉得,你要买一处新房子呀,那真是累死人的活。 在西方极乐世界,你想个什么样的房子,就出个什么样的房子,要什么形状就什么形状,要什么颜色就什么颜色,要多大就多大,随心所欲。 你说咱们这个世界和西方极乐世界还有得比吗? 我们这么一比较,为什么不去西方极乐世界呢? 那么好的我们本有的故乡啊。 〖宝网弥覆。 悬诸宝铃。 〗这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居住环境,宫殿楼阁上面都有罗网,皆系无数个宝铃。 下两句:〖奇妙珍异。 周遍校饰。 〗〔周遍校饰〕是指室内室外的装潢。 〔奇妙珍异〕是说这种装潢无与伦比。 下两句:〖光色晃曜。 尽极严丽。 〗〔严〕是庄严。 〔丽〕是华丽。 无量彩色光明照耀,庄严华丽之极。 我这两天讲的啊,如果同修们能跟着我去各个景点去旅游,你们每天看到的都是一幅幅庄严美丽的画面,让你流连忘返。 是不是这样? 下面几句经文:〖楼观栏楯。 堂宇房阁。 广狭方圆。 或大或小。 或在虚空。 或在平地。 清净安隐。 微妙快乐。 应念现前。 无不具足。 〗这一段经文比较长,是讲居住的环境。 这样的生活环境,是我们世间人非常向往和追求的。 虽然向往又得不到,所以我们有求不得苦。 得到了又未必能保得住,又有爱别离苦。 我们现在这个世间,有的富贵人家住得非常豪华,被称作豪宅。 有的人家,这样的豪宅不止一处。 我们仔细观察,他们住这些豪宅就像住旅馆一样,一年可能也难得去住几天。 其余的时间,大部分都在那空闲着。 我身边就有这种情况,有的还得雇个人看守着。 比如说,我身边有这样的情况,一栋豪宅一年可能来住个一二天,然后就空着。 空着还不放心,怎么办呢? 再雇个人看着。 我就想啊,你说谁有福报啊? 不是有豪宅的人有福报啊,是人家那个看房子的人有福报啊。 为什么呢? 一分钱不用花,人家就住进了豪宅。 然后,每个月还拿几千块钱的工资在手,你说是不是他有福报? 我们怎么想这个问题,怎么掂量的。 为什么这点问题就想不明白呢? 真正有智慧的人,跟一般人的看法、想法、做法,可能真是有点差距,不那么太一样。 你想,雇一个人看着,拿着工资,人家还住着豪宅,你说你买这个豪宅干什么用啊? 是不是你前生前辈子,欠人家这个看房子这个人的债啊,你这一生你就是来还债的。 我就是这样想的。 可能是我这一生过的都是比较清贫的日子,我对这个真的无所求。 我说说我住房的经历吧,你们大家听听。 最开始结婚,和婆婆公公住一铺炕,中间隔个板,公公婆婆住这面,我和丈夫住那面,这是最原始的。 然后升级了,升到一个我住六平米的小房子。 我六平米那个屋,你们想想,六平米,搁一张双人床,地上有一个连写字带装东西的,不能说桌子,就柜子吧。 盖上那个柜盖就是我写字的桌子。 打开柜盖,里面就是我装东西的柜子。 就这么大一个地方。 你们想想,我那个地面能剩多大一块? 六平方米去了一个双人床的地方,再去了一个小柜子的地方。 我估计也就那么二三平方米,也就那么大了吧。 你说那卫生好不好收拾? 我的双人床上,两床被子、两个枕头,这就是我的家产。 然后就那么大点个小地方,我收拾卫生可方便了。 洗一块抹布,我蹲在地上,前后一回身一胡搂,我卫生搞完了。 你说简单不简单? 这是升级了。 我又升级了,我升级到一个八米的房子。 你说八米比六米多了两米,那我擦地我就多擦一块,但是总地来说,还是比较方便的。 然后,我再升级。 因为我调省政府去以后啊,给我分了一个房子,那个房子是1982年的房子。 分给我的时候,已经住过好几户人家了,就是换了好几户人家了。 当时我们委给我的时候,让我去看这个房子,我就去了。 你们都不知道我看了是什么表情。 哇,怎么这么大的房子呀! 我这个房子多大呢? 使用面积四十六平方米,是两屋、一厨、一个小方厅。 但是我感觉到它怎么那么大呢,太规矩了。 因为啥,我原来看的是六平米、八平米,我没看到四十六平米的房子。 所以人家都说我,真是从平房大屯来的,你看着这样一个人家都不稀要的房子,给她高兴得那样。 就这个房子,是我1988年那年分给我的,到现在我儿子在那住呢,还是这个房子。 就是这样。 但是我一想,你看我从八米一下子就跳到四十六米去了,那对我来说这房太大了。 所以,我就没住过什么大房子。 后来呢,因为我有病了,我的好朋友跟我姑娘说,我住那个房子不行。 我住完这四十六米的房子呢,我又搬家了。 我这回搬家不是上升了,是下降了。 我从四十六米的房子,搬到三十三米的房子去了。 然后就因为我病了,说我这个三十三米的房子不好。 这是我好朋友给我姑娘出主意,赶快给你妈买房子。 我姑娘这就赶快张罗给我买房子,就买了后来的汉水路这套房子,三屋一厨,大概也是八十多平方米吧,我估计。 我当时是极力不赞成买这房子,因为我当时正在医院,所以把这房子就买了。 我出院以后呢,就搬进了这个新房子。 你想四十六米的房子都让我惊讶到那种程度,那八十平米的房子,我一看像皇宫一样,在我印象中怎么这么好的房子。 这就是我一步一步升级的。 但是后来我觉得,这个房子不太适合我。 因为什么,我认为它太大了,我收拾卫生不方便。 本来那个时候我身体不好,你说三个屋、一个厨、一个厅,我每天要收拾,没有一个小时我收拾不完,不像原来我一转圈我就收拾完了。 后来,我现在住的那个房子,是两屋、一厅、一厨,我估计也是八十平米左右,还是不小。 我觉得就不如我住小房子那个时候,收拾那么方便了,我也没觉得住大房子有多么多么地好,可能是我这人就是穷嗖嗖的命吧。 然后,我给你们大家举一个什么例子,我特别羡慕。 我那个小外甥女,就是我四外甥女,她租了一个房子。 她这个房子呢,是一室、一厨、一个小方厅,面积不大。 这个房子是她租的,我就上她家去一次。 我一进屋什么感受呢? 就一个字:爽! 一进去怎么感觉到那么温馨、舒适,赏心悦目。 你仔细一看特别简单,它没什么东西。 但是她能把那个小屋子收拾到那种程度,就是你找不着它的缺欠。 到什么程度,我外甥女跟我说,老姨,你倒坐下呀。 我说:我不敢坐,你这床我不敢坐,你太干净利索了! 她那个床,棱是棱,角是角,我仔细看,在她那床单上,找不出来一个褶皱。 你说这个孩子,就能把那么简单的一个小房子,收拾到这种程度! 真的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就是她那东西的搭配、色调的搭配,反正我一看,真是(非常协调)。 我跟我外甥女说,我说四啊,你老姨这么大岁数,我第一次赞叹,你住这个房子真好! 你给它装饰得又简洁又大方,那么干净利索,你找不出来一个死角。 我就想,她房子也不大,就那么大一个小房子,她能给它弄到这种舒适程度,那不已经很好很好了吗! 我是这样想的,为什么我说这段话? 就是说现在有人去跟风。 比如说,有的同修的家里,或者我们亲朋好友,他有这个经济条件,他把小房子变成大房子,这无可厚非,人的生活水平都在提高嘛。 但是现在问题在哪呢,就是那些不具备条件的人,眼馋、眼红、嫉妒,不有那么一句话吗羡慕嫉妒恨。 人家有好房子有大房子,他看着眼红,他恨人家。 你这个就不对了吧! 咱们有什么条件就用什么条件呗。 能住在一个很舒适的小房子里,我看也没啥不好的,你不要去嫉妒别人好不好。 因为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一看人家小房子换大房子了,自己心里就不平衡了。 这个我说,你伤害的是你自己吧。 这个事我不主张这样去想、这样去做。 我们还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你有那个条件,你改善生活条件,谁也说不出来啥。 你没有那个条件,你硬要去撵人家,硬要去跟人家比,你这个不是自讨苦吃吗? 我之所以说最后这一段,就是告诉大家,随遇而安,一定要随缘,不要攀缘。 不要去强求,你条件还不具备的事情,你要强求去做,你就苦了。 我这是用这一段话来劝导大家。 今天的交流就到这里。 感恩大家! 阿弥陀佛! 发布时间:2024-08-31 13:19:26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3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