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阿姜李达摩达罗: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就在你的鼻端 内容: 就在你的鼻端1957年8月26日坐禅时出现疼痛或不适感,要加以审视,看它们从哪里来。 不要让自己因此痛苦、烦恼。 假若身体某些部位不能够服从你的愿望,不要为之焦躁。 随它们去——因为你的身体,如同世上的每一具人畜之身: 都是无常、苦、不可强迫的。 因此,哪个身体部位服从你的愿望,你就呆在那里,使那里保持舒适。 这叫做择法[dhamma-vicaya]: 择其善者。 * * *身体好比树: 没有哪一株完美无缺。 随时都有新叶旧叶、绿叶黄叶、鲜叶枯叶。 先是枯叶脱落,鲜叶会慢慢地枯干,迟些落去。 枝干有的修长、有的浓密、有的疏短。 果子的分布也不均匀。 人身实际上也差不多。 乐与痛,分布并不均匀。 痛的部位与舒适的部位随机混杂,你不能确定它一直会那样。 因此,尽量让舒适的部位保持舒适。 不能保持舒适的部位,你不要烦恼。 这就好比走进一所房子,里面的地板已经开始朽烂: 如果你想坐下,不要选朽木,要选一处地板依旧结实的地方。 换句话说,心不需要去管那些控制不了的事。 或者,可以把身体比作一枚芒果: 有腐烂、虫蛀的地方,就拿刀把它切掉,只吃剩下的好的那部分。 你要是太笨,去吃长虫的地方,就麻烦了。 身体也一样,不仅是身——心也一样,不总是如你所愿。 心情有时好、有时坏。 你的『寻想』与『评估』应当尽量用在这里。 『寻想』与『评估』好比做工。 这里的工作,是指入定: 让心在寂止中凝聚起来。 使心专注单一对象,然后用你的念注与警觉对它作审查与观想。 你用少许的寻想与评估,你的定将给出少许的果报。 做工粗糙,有粗糙的果报。 做工精致,有精致的果报。 粗糙的果报不值多少。 精致的产品质地好,用处多——就像原子辐射,程度之精细甚至可以穿透大山。 粗糙的东西质量低,不好用。 有时你把它们放在水里泡一整天,还是软化不了。 但是精细的东西,只要有一点潮气,就化开了。 定的品质,也一样。 你的『寻想』与『评估』做得细致、彻底、慎密,你的『入定工作』就会使心越来越寂止。 你的『寻想』与『评估』做得马马虎虎,就不会得到多少寂止。 身体会发痛,你会感觉烦躁易怒。 不过,一旦心能够达到相当的寂止,身就会有舒适自在。 你的心会有开放清明之感。 痛将会消失。 身体各元素会感觉『正常』: 暖性恰到好处,既不太热又不太冷。 你的工作一旦完成,得到的果报将是至高的喜悦自在——涅槃。 不过,只要工作还没有完成,你的心不会有彻底宁静。 不管去哪里,总有什么在心背后嘀咕。 不过,工作一旦完成了,去哪里都可以无忧无虑。 如果你的工作还没有完成,这是因为(1) 你还没有下决心; (2) 你还没有切实去做。 你回避职责、偷懒逃学。 不过,你要是真正用心去做,毫无疑问定能完成。 你一旦意识到身的无常、苦、不可强迫,就应当使心对它保持平和的态度。 『无常』的意思是它在变化。 『苦』不完全是指疼与痛,也指乐: 因为乐也同样无常、不可靠。 一点小乐可以转成大乐,也可以转成痛。 痛也可以回转为乐,等等。 (如果除了痛之外没有其它觉受,我们会死去。 ) 因此,我们不应当太关注苦与乐。 把身体设想成两部分,好比那枚芒果。 把注意力聚焦在舒适的部位,你的心可以得到宁静。 把痛感留在另一个部位。 一旦你有了一个禅定对象,就有了一处让心安住的舒适所在。 你不需要住于痛受。 有一栋舒适的房子可住,为什么去睡在泥地里? 我们大家一心只要善德,然而如果你不能够区分善德与杂染,尽可以坐禅到死,也永远找不着涅槃。 不过,你要是有悟性,用心于你正在做的事,它就不那么难了。 涅槃实际上是件简单的事,因为它一直就在那里。 它从来不变。 世上的事才难,因为它们一直变化不定。 今天这样、明天那样。 你一旦做了什么事,就得一直照看它。 但是你根本不需要照看涅槃。 一旦证得,就可以把它放开。 继续证,继续放开——好比某人吃饭,把饭放进嘴里嚼过后,不停地吐出,不让它变成肠中粪物。 这个意思是,你继续做善事,但不把它归于你自己。 做善事,接着吐出去。 这就是离欲法[virāga-dhamma] 。 世上多数人,一旦做了什么事,就攀附上去,把它当成自己的——于是得不停地照看它。 若不小心,不是被偷,就是损耗。 他们是自找失望。 好比吞下米饭的人: 吃了就得排泄。 排泄后又会肚饥,因此他得再吃再排,永无厌足之日。 不过,证得涅槃,就不需要吞咽了。 你可以吃米饭,接着把它吐出。 你可以做善事,接着把它放开。 这就好比耕地: 泥土自然地从犁头落下。 你不需要把它掘起来,放进绑在牛腿上的口袋里。 谁要是笨到把犁开的土掘起来装袋,他再也走不远。 不是牛给累垮,就是自己给绊得趴倒在地。 那块地永远犁不完,稻种永远撒不上,庄稼永远收不成。 他就得挨饿。 我们的禅定用词『佛陀』,是世尊觉醒后的名号,意思是一位成就者、一位觉醒者、一个豁然明白过来的人。 世尊觉悟前,四处行脚长达六年,拜诸师求索真理,都不成功。 他因此自己出走,在五月的满月夜里,独坐菩提树下,发下誓愿: 不证得真谛决不起身。 终于在黎明将近时分,他随着呼吸禅定,证得觉醒。 他找到了自己所追求的——就在鼻端。 涅槃并不遥远。 它就在我们的唇边,就在我们的鼻端。 我们却到处摸索,总也找不着。 你要是真正诚心想找到清净,就要下决心禅修,不求其它。 不管来什么,你可以说: 『不要,谢了。』乐? 『不要,谢了。』痛? 『不要,谢了。』善? 『不要,谢了。』恶? 『不要,谢了。』道果? 『不要,谢了。』涅槃? 『不要,谢了。』如果对一切都说『不要,谢了,』还剩什么? 你什么也不需要剩下。 那就是涅槃。 好比一个人没钱,强盗怎么抢? 你要是有钱,又紧抓着不放,难免有杀身之祸。 这个你想拿着,那个你想拿着,到处背着『你的东西』,直到给压垮。 你永远不能脱离。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必须与善恶共存。 修成离欲法的人,既自身尽善,又洞悉邪恶,然而对两者都不抓紧,哪个也不据为己有。 他们把两者置于一边、放开,因此行路时轻松自在。 涅槃不是一件那么难的事。 在佛陀时代,有人在托钵的路上,有人在排尿时、有人在看农夫耕地时,成就了阿罗汉。 上善至德,难在起始、难在筑基——也就是连续保持念住、警觉,连续审视、评估你的呼吸。 不过,只要你坚持下去,最终一定成功。 发布时间:2024-08-26 14:55:1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3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