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明法尊者:平常用功 内容: 平常用功明法比丘 撰道场:物质(形. 色、硬. 软、冷. 热). 感受. 印象. 意志. 意识等五蕴所在之处,就是练心的道场。 用功:当下练心,该断断,该舍舍,该离离。 未能断、舍、离,则应作断、舍、离之因缘。 要修习. 多修习正法,才能更熟练,更知法之宝贵。 正念. 正知:注意观察眼. 手. 脚. 身. 心的实况和变化,注意观察身. 心就是保持“正念. 正知”,“正念”就是当下觉知,“正知”就是事后也知道。 六根触六境。 具正念. 正知,内心平静、无苦乐,适合思惟、讲话、行动;无正念. 正知时,内心就充满污染,不适合思惟、讲话、行动。 正念. 正知是出生一切功德之母。 断恶. 修善:一直保持正念. 正知,知因. 知果,断恶. 修善,可以由此步步高升至涅槃。 恶的是:杀生、偷盗、邪淫、谎话、恶口、挑拨离间语、绮语(讲废话、讲话时机不对)、贪欲、嗔恨、邪见。 善的是:与十恶相背反,并能实行十波罗蜜:布施、持戒、出离(离欲. 出家. 修禅)、智慧(亲近善士、多问法、多思惟法)、忍耐、精进、真实(不欺)、决心、慈、舍(平等心)。 恶的不自断,要用心断;断了恶,灾殃自避。 善的不自来,要邀请来;修了善,福报自来。 收心:一日当中,三不五时要收心。 把心放空无执著、无束缚,放空心思有助于提升正念。 心收束的要诀是:注意呼吸。 静坐:静静坐,没事做,专注于安住心、找回心、观察心。 以吸气、呼气经过鼻口的“气”为注意的目标;或者是注意吸气,觉知吸气的触觉,呼气觉知呼气的触觉。 修禅是否进步,可由生活的品质检证。 修禅可以认证正法,使正法不混乱、不消灭;可以完满解脱大事。 经行:专注的走路和静坐同样重要。 收摄六根,注意在左脚、右脚的触觉,或者和脚步配合;或者注意脚的起. 落,单纯的觉知;或者只注意呼吸。 长时专注的走路,练禅定兼运动;短时专注的走几步路,培养清除残余思绪,放空心思。 饮食:专注用餐的整个动作。 注意:眼、手、气味、食物、嘴的开. 合以及贪欲心、弃嫌心、平静心。 饮食中保持威仪,要讲话,先吞下食物。 待众生:对待一切众生要尽量慈. 悲. 喜. 舍。 愿: 增益众生安乐(慈);愿: 扶助众生离苦(慈);愿: 随喜众生功德(喜);愿: 对待众生平等(舍)。 做事:要有责任心、要尽心. 尽力、要确实,要和人沟通、商量。 万事要注意先、后、缓、急,澈底知苦、集(苦因)、灭(苦灭)、道(苦灭之道)。 讲话:声调要柔软、轻声,不干扰他人。 讲话内容以“法”为第一优先,讲话应该有“厌欲、离欲、灭欲”的内涵,有10种:少欲、知足、远离烦恼、无执著、精进、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无用的话少说,无用的话32种,是卑劣、无利益,不能导向厌、离、灭。 它的内容是:谈王、盗贼、大臣、军队、危难、战争、食物、饮料、衣服、床椅、花饰、香水、亲戚、车辆、村、镇、城、国、女(男)、英雄、街道、市井之言、祖先、小小事、世界、海、猜测。 交往:要亲近智. 善者,远离愚. 恶者。 与人作伙要有警觉性,观察自. 他的互动,色法. 心法及其实相(无常. 苦. 无我)。 要实践布施(佛法. 物质)、爱语(软语. 柔和. 安慰)、利行(鼓励. 劝告. 分享)、同事(有情有义. 同甘共苦)。 睡眠:要睡时,把心放空,放下一切,注意吸气、呼气,以注意呼气入眠。 睡时具正念可安睡、安醒、无恶梦、诸天守护、不遗漏。 睡醒时,注意吸气醒来。 愿自己离一切贪染、嗔恚,无忧无愁过这一日。 死想:想想自己的确是在等死,不久人世,应及时修心,以免带痴业再轮回,而后悔不及。 回向:听法、诵经、礼拜、供养、做功德,全部回向:愿以此功德,灭尽诸烦恼;愿以此功德,成为涅槃因。 愿以此功德,与众生分享。 (2003. 7. 订正) (《嘉义新雨杂志》第33期) 发布时间:2024-08-23 11:45:06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3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