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法门法语:2014净土大经科注菁华汇集(十七) 内容: 1. 人临命终时,最后的这一剎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威势,你的威德、势力你带不走,没有一样能带走。 第一句是身体,这个肉身带不走,一切诸根都败坏了,身体带不走。 第二句说你的家亲眷属带不走,你所亲爱的人永远不再见面。 第三个说你的威势,你做的大官、你发的大财没有一样能带走。 「辅相大臣」,这是对国王讲,你的宰相、你的大臣带不走;「宫城内外」,你居住的宫殿、城市;「象马车乘」,这讲你的交通工具;「珍宝伏藏」,你所收藏的这些金银珠宝,你也带不走。 你的身体是假的,临命终时诸根散坏,眼不能见了,耳不能听了,鼻不能呼吸,口不能说话,身体不能动,这叫散坏。 你的家亲眷属不能跟你走,你的一切地位、权势、财富,一样带不走。 要肯放下。 你有一桩事情放不下,可能你就不能往生。 为什么? 那一桩事情障碍你往生,你去不了。 要样样放下,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那你决定得生,而且生到极乐世界品位很高。 2. 一定要心地清净平等善良。 最理想的就是一句佛号,我们求什么? 求往生极乐世界。 在这个世间决定不要去争、不要去求,于人无争,跟什么人都好处;于事无求,对什么人都没有利害关系,我无求。 你求的我不求,我不妨碍你,你争的我不争,我不要,跟什么人都相亲相爱、都和睦相处,没有利害关系,对一切人事物都要恭敬。 我们不跟人对立,不跟事对立,不跟一切法对立,没有对立。 自以为是。 很多人都有这个烦恼,总认为自己想的是对的,别人想的是错误的,这个要放下。 能够放下自己的成见,采取别人的意见,人家欢喜;纵然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态度上要缓和。 我们以自以为是、傲慢的态度对人,不知不觉得罪多少人。 你在有权有势的时候,人家不敢对你怎么样,你的权势失掉之后没有人理你,那个时候你就知道苦。 3. 念佛不是说念多少,功夫。 功夫指什么? 你念佛号有没有妄想、有没有杂念。 如果有妄想、有杂念,把你念佛的功夫破坏了,天天念,天天漏掉,还是没有办法,换句话说,一定得放下。 海贤老和尚说得好,念佛去,只有念佛是真的,其它都是假的。 真的不掌握住,假的放在心上,完了,你一切都完了,多可惜! 佛门里修的一点人天福报,如是而已。 4. 贪瞋痴慢的习气没有断,来生到哪里? 到三途。 三途里头最容易去的,畜生,畜生愚痴。 你自己这么好的机会遇到了,你没有掌握,这叫愚痴。 畜生,我们看见,堕到畜生道不容易出来,为什么? 牠愚痴。 牠要变成一只鸡,牠自己老想到鸡就是牠的身体,死了以后还投鸡胎。 畜生道要论多少次,不是一次就了了。 如果你堕个十次、二十次、三十次,很难出头,为什么? 成习惯了,这是畜生道最可怕的事情。 饿鬼、地狱就更不必说了,麻烦大了,所以说恶道决定不能去。 5. 「称赞如来」,对人要称赞,尽量找他好地方,赞扬他;不好地方不说,也不要放在心上。 人找不到十全十美的,总有过失,但是他也会有好处,要找到一个人,恶人,一条善找不到的,你也找不到。 他都有善,只是善多恶少、恶多善少,有差别。 人心念头,善恶混杂,取其善不取其恶,这就能称赞了。 互相称赞好,家和万事兴。 「广修供养」。 供养不分善人恶人,要用平等心,特别要用慈悲心,对待贫穷苦难的人,更要加意去照顾他们、去帮助他们。 6. 「随喜功德」,一定要会,别人做好事情我们随喜,决定不能障碍。 障碍别人的好事,果报是什么? 果报是我们自己将来有好事别人也障碍我们,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愿意吗? 何况如果这个好事是利益众生的,这一障碍众生的利益得不到了,这个因果责任你要负责。 他这桩好事功德愈大、时间愈长,你将来堕在地狱里头,那个罪业就愈深、愈重,受的苦是你无法想象的,时间之长也是无法预计的。 随喜,别人好事我随喜,等于我做的一样,他有多大的功德我也有多大功德,何乐而不为之! 为什么要去障碍别人? 随喜别人,别人随喜我;障碍别人,别人将来障碍我。 业因果报,丝毫不爽,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明了,不明了,造作的罪业有时候非常可怜。 7. 「请转法轮」。 大家想修福,世间什么样福报最大? 请法师讲经的福报最大,没有比这更大的。 一切好事里头没有比讲经更好,为什么? 讲经帮助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冥阳两利。 这个地方有法师讲经,听众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听众更多,这是很多同学都有这个经验。 更殊胜的,就是「请佛住世」。 这是什么? 建立道场,请法师常住这个地方,不但常住讲经,还常住这个地方培养人才,这个功德真大。 8. 学佛要学忍辱波罗蜜,忍辱仙人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受什么样的委屈都不必说话,这样消自己的业障,增自己的功德,不要去申冤,不要去报复,不可以。 大乘,尤其是净宗,心目当中看一切众生都是佛,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决定没有毁谤。 他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我还是感谢他,为什么? 替我消业障。 我这一世没有造那么重的业,也许前世造了,多生多劫以前,保不住。 欢欢喜喜的接受,什么冤枉都愿意承当,好,心上没有事情,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我们对这个世间什么都不求,只求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我们跟任何人都能处得很好,于人无争,于世无求。 有求有争就有冲突,我们没有求,没有冲突,跟什么人都没有冲突,真的是清净平等觉。 9. 住持三宝起作用,看到佛像,想到觉而不迷;看到经典,想到正而不邪;看到出家人,想到净而不染,这叫真修行。 如果看到出家人就批评这好人那坏人,你在造业,你将来会堕地狱,错了! 这不是我们的事情,我们不可以批评,我们只能赞叹。 所以赞叹,佛法就兴;批评,佛法就消灭了。 我们不知不觉在批评,那就是造灭佛法的事,这个罪业很重。 我们赞叹,不批评。 10. 你要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极乐世界不能不去。 我们现在这个缘分太好了,这个缘分要舍弃,那你叫真错了,你这一生所犯的过错没有比这个更大的。 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下定决心非去不可,这个世间全放下了。 不跟人争,你们要争你们去争去,你们要的全拿去,我全不要了。 有一桩事情放不下,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的障碍。 统统放下,没有一样放在心上,心上只放阿弥陀佛,就对了。 11. 佛菩萨应化在这世间,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怎样? 无住,没有把这个境界放在心上,所以他能够教化众生,他能够处理得正确。 理事给你讲清楚、讲明白,心里痕迹都不着,就是说决定不能把它放在心上,这叫功夫。 修行人到有功夫,就是功夫得力了,这真有受用。 功夫得力什么? 不造业,他来生决定在西方极乐世界,他决定不再搞轮回了。 在这个世间无论受什么样的冤枉,吃什么样的亏,受什么样的伤害,都不放在心上。 放在心上是恶业,为什么? 你会起怨恨,你会起报复,那就是生生世世没完没了,再报来报去,那真叫迷惑颠倒。 所以要像老和尚一样能忍,人家打他两耳光,能忍;吐他一脸唾沫,能忍,不跟他计较。 这是什么? 不造轮回业,根本不要放在心上。 12. 佛给我们讲了,我们明白了,我们能把它放下吗? 不能。 为什么? 习气太重,染污的时间太久,无量劫染到今天,哪有那么容易放下的。 那样容易放下那是什么? 那是上上根人,那不是凡夫,那是再来人。 每一个往生的人,无论他用什么方法念佛往生,真正往生都不是凡人。 大乘经上告诉我们,每一个往生的人过去生中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是佛弟子,这一生当中遇到这个法门,得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他生起信心、生起愿心,放下万缘,他往生了。 这话说得有道理。 那我们自己要晓得,理上讲得很清楚,事上我们自己要努力,努力做什么? 放下,没有别的,放下就作佛去了;不放下,一定要知道,继续搞六道轮回。 那我们想想,我们愿意继续搞六道轮回,还是愿意放下,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 情执要放下,财色名利要放下,说到最后,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就跟海贤和尚一样,你就入他的境界了,他也能加持你。 13. 吃东西讲求味道、讲求营养,穿衣服讲求质料,现在很多人讲求名牌,这都是造业。 为自己,造业比较轻一点;要伤害别人,造业重。 高处长今天在此地,没走,他给我一个信息,是附体众生透的,女孩子在外面穿着很暴露,会引起别人邪思,果报都在地狱,这是恶业。 妳说我没做坏事,妳穿的衣服暴露就是坏事,妳自己不知道,将来堕地狱的时候后悔莫及,那时候迟了,来不及了。 我们能不能劝人? 不能劝,劝了她怨恨,她说我们是老古董,跟不上时代。 这是什么时代? 地狱的时代,确实我们是没有跟上。 所以今天妇女这个打扮,天主教、基督教的修女,伊斯兰教的妇女打扮,那是最好的,把头、整个身体都包了,正确的,好的。 14. 帮助众生的事情要随缘,不要去攀缘,攀缘就错了。 攀缘是我要想怎样怎样,错了,随缘好。 有缘分,尽心尽力,为什么? 好事,对众生有利益的事情,对社会有利益,有好处。 对佛教有好处,对国家有好处,对世界和平有好处,有这个缘就做。 没有这个缘可别去找,要找就错了,那叫攀缘,那不叫随缘。 15. 佛法之衰,一代不如一代,到最后的几百年当中,经典可能完全都不见了。 最后的一百年,所有经典都没有了,《无量寿经》存在,留在世间一百年。 一百年之后,《无量寿经》也没有了,只剩下一句阿弥陀佛佛号,这个佛号还留一百年。 在那个时候听到这句佛号能信、能愿、肯念,都能往生,只是愈来机会愈少了。 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我们就会生勇猛心,机会太难得,我遇到了,决定不肯放弃,我一定牢牢的把它抓住,我们决定在这一生当中成就,这就对了。 16. 凡是负面的、不善的决定要禁止。 所以佛给弟子(在家弟子)制定的五戒、十善就是标准,这就属于制行。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是五戒。 十善里面把五戒扩张了,把不妄语开为四条: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再加上意业,就是起心动念,不贪、不瞋、不痴,加上前面不杀、不盗、不淫,这就是十条。 这是佛法的根本戒,对谁说的? 对一般人说的,这是世间法。 学佛,必须要具足五戒十善才有资格入佛门,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不能入佛门。 17. 一定要觉悟,人世间太苦了,特别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善人少、恶人多,做好事苦,非常辛苦,干坏事有人帮忙。 ※我每天念佛念十万声,我对人瞧不起,我对人不尊重,能不能往生? 不能往生。 为什么? 你那十万声佛号是从没有恭敬心那个妄心念出来的,不作数。 ※后不再造,这叫真忏悔。 在佛菩萨面前忏悔了,忏悔完了还造,还照干,这是假的不是真的。 所以我们的业障忏除不净,原因就是在此地。 怎么忏悔? 着重在真心,改过自新。 自己的过失,叫发露忏悔,可以向大家报告,我知道错了,我承认过失,从今而后不再犯同样的过失,所以它跟儒家讲的不贰过是一个意思。 18. 业障,业就是造作,正在造这叫事,造完之后就叫业。 我们念佛为什么不能往生? 佛是念了,敌不过业力。 我今天二十四小时,多少时间念佛,多少时间在造业? 你说我今天做了十个钟点的功课,二十四小时还有十四个小时你在造业。 那十四个小时造业的力量强,十个小时念佛的力量弱,依旧敌不过。 所以念佛不能往生,道理在此地。 19. 六道众生业习非常重,为什么? 不知道随喜,不知道随喜的功德之大。 人能随喜,傲慢嫉妒这些障碍都没有了。 看到别人好,别人超过自己,能生欢喜心,这个难得,这是大德,你的功德不在他之下。 在他之下怎么样? 嫉妒、障碍,想方法破坏他,不让他成就,那就造罪业了。 你看到欢喜赞叹,他有多大功德,你就有多大功德,甚至于你的功德超过他。 现在我们看今天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随喜太少了。 看到什么? 看到竞争,看到斗争。 特别是同一个行业,不择手段的破坏别人,一味希望自己成就超过一切人,一切人都不如我。 这个念头不好,这个念头是什么? 自私自利,这个念头就是缺德,它不是功德,没有道德。 20. 随喜的反面就是嫉妒障碍,嫉妒障碍要看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看它的影响。 影响的时间愈长,面愈大,那个罪就愈重。 如果这个人是个好人,我们嫉妒他,我们要破坏他的好事,那他的好事是利益众生的,破坏怎么样? 众生不能得利益。 这个结罪不是跟他结,他能够利益多少众生,他能够利益一千人、一万人,你要向这一千人、一万人结罪,麻烦可大了! 如果他影响若干年,或者十几年、二三十年,这个罪,时间愈长罪就愈重。 障碍佛法很麻烦,释迦牟尼佛的法运,后面还有九千年,你要是把它破坏,后面九千年的人没有闻法的机会,这个责任你要承当。 21. 要能包容。 学海贤老和尚的忍辱波罗蜜,收电费的人打了他两耳光,他接受了。 旁边人看到看不惯,要想去跟这个收费人理论,老和尚说算了,息事宁人,完全不计较。 对于毁谤的人,他何尝不知道,无需辩论,也不必计较,时间久了真相自然明白了,何必去争,成就忍辱波罗蜜。 不但不怨恨,还感谢他,他来考考我,看我六波罗蜜修得怎么样。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都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工作里面,在处事待人接物,成就圆满的六波罗蜜。 你要不然在哪里修? 特别是人事环境,顺境不生贪恋,逆境不生瞋恚,这就是功夫。 功夫都在日用平常当中,与我们取西方净土的品位有很大的关系。 法语恭录自-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71~80)集 发布时间:2024-08-19 11:24:01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3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