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仁禅法师:修行法门如何选?祖师大德为你做抉择 内容: 我们首先要认识到,靠自己自力难以通达教法关要。 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要把盲目的傲慢心息下来,谦卑地相信权威的祖师大德,这非常重要! 了知这一点之后,应该怎么办? 怎样才是合理的、如法的呢? 这里可以分两种情况:若对净土未起信者:应通过闻思学习权威、各宗公认的祖师大德的教言,如龙树菩萨,依据祖师大德对佛陀教法关要已经做出的比较抉择。 若对净土已起信者:可以同时深入莲宗祖师教言。 一、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 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 菩萨道亦如是。 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如偈说: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佛法有无量门,佛法法门无量无边,那我们怎么去选择呢? 怎么样去选择一个法门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呢? 下面龙树菩萨以比喻来讲,如世间道有难有易,世间也有这种情况:陆道步行则苦,你要一步一步走过去;水道乘船则乐,你如果坐船,就可以躺在船上睡大觉,一觉醒来就到彼岸了,没有丝毫辛苦,这就是差别的地方。 而佛法中,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靠自力非常精进、非常刻苦才能达成目标。 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这里我们要注意:是以信方便,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相信佛有这个能力,只要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是以对阿弥陀佛的信心作为方便,没有要求我们自己要断惑证真,要转凡成圣,只要以信方便,而且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阿惟越致就是不退转菩萨。 如果我们在这个世间修行,很容易退转,进一退三,最后不知道退到哪里去了,甚至退到地狱里面去了! 所以在这个世间修行很危险、很困难。 但是如果通过信方便往生净土,到那里就能得到阿惟越致不退转的利益,你就不用担心退转。 而且这个法门是易行疾至,这四个字非常重要! 易行是说会非常轻松、非常容易,是最省略的一种方法,而且了生死的条件也是最低。 只要你有真信切愿,不用转凡成圣,甚至不用有什么禅定,所以是最容易、条件最低的。 疾至就是最快的,疾至阿惟越致,最快速能得到阿惟越致不退转,当然不退转了,成佛也是最快的。 所以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就以四十八愿中三个大愿来证成,往生西方可以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可以最快成佛! 修净土是最快成佛的一个法门! 所以不但最快出轮回,往生之后修行也是最快的,可以最快成佛,这一点我们必须要知道。 下面如偈说: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若人欲疾至,靠称名就可以疾至不退转地,易行疾至阿惟越致。 龙菩萨的殊胜教言,告诉我们怎么选择法门。 二、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谨案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云: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 一者难行道。 二者易行道。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开门见山,一开始就引用龙树菩萨的难行易行二道的教证。 可见,我们在修学净土法门前,要依权威祖师大德的教言,先对法门做一个抉择,而不是马上一头就扑入到净土教典,内心并没有真正地抉择好,没有真正生起信心,或者只是随便选一个法门,那就非常麻烦了。 下面再看:难行道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 此难乃有多途。 粗言五三,以示义意。 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 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 三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 四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 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 如斯等事,触目皆是,譬如陆路,步行则苦。 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 在这个五浊恶世,佛已经涅槃了,没有出世,要想求不退转,这是很难的。 所以,现在经常听到有一些学佛的人说:我要发菩提心,我要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度众生。 这个志愿确实其心可嘉,确实值得随喜赞叹,但其行是否合理呢? 对此我们要去观察。 此难乃有多途。 为什么说难呢? 粗言五三,以示义意。 下面简单说难的情况,或者说原因: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 外道相善,这些附佛外道冒充佛法,表面上也会让你去念佛,也会让你去行善;乱菩萨法,这些冒充大乘教法实际上是外道法。 这个时代,这样的法门非常多,许多学佛的人,可能自己还不知道在学外道法。 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 依声闻小乘,以自利的方式去修行,这样的法门会障碍你发起大慈悲心、菩提心。 三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 五浊恶世,不但我们内心烦恼重,外面恶因缘也很重。 因为这些无赖恶人、妖魔鬼怪、外道以及其他种种修行的障碍,着魔的情况比比皆是。 四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 颠倒善果,比如人天乘希求生天,希求下一辈子做人,这些也可以说是颠倒善果。 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 完全靠自力断惑证真,当然是非常难的。 就像陆路步行一样,很辛苦、很困难,没有他力佛力加持。 如斯等事,触目皆是,譬如陆路,步行则苦。 这是难行道。 易行道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 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 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 正定,即是阿毗跋致。 譬如水路,乘船则乐。 这里要注意,易行道谓但以信佛因缘这个但字,说明仅仅靠前面讲的信方便,信佛因缘,愿生净土,愿就是信愿的愿,所以信愿为因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 乘佛愿力,乘佛力这个最强大的增上缘,便得往生彼清静土,往生为果,这样因缘和合,就得果了。 因是要自力的信愿,缘是要以佛的愿力为增上缘,最后能得到往生这种利益。 这是易行道。 三、《大乘起信论》复次众生初学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 以住于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诸佛,亲承供养,惧谓信心难可成就,意欲退者,当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 谓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常见于佛,永离恶道。 如修多罗说,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 常见佛故,终无有退。 《大乘起信论》里提到:如果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自力修行,一般情况下,你至少要修一万大劫,修十信成就了,才能入初发菩提心住,入初住。 一劫的时间都无法想象,一万大劫,我们无法想象这是多长时间。 一万大劫主要也是修信心,但这都是靠自力修信心。 这样,如果你下一世在娑婆世界转世,你的菩提心还能不退,虽然其他的功德像念不退这些功德不一定具足,但至少你菩提心不退,这样勉强也可以在这个娑婆世界修行。 但是,如果十信没有成就的人,在这个世界本来是很容易退的,但如来有胜方便有一个殊胜的方便,可以摄持保护我们的信心,就是专意念佛因缘,以这个信方便,往生西方,你就不会退转,甚至得到的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三不退,不退的功德更殊胜,这是一种特别殊胜的方便。 因为常见佛故,在净土的缘故,他就不会有退转,这是一种殊胜的方便。 在这个世间很容易退转,往生净土就不会有任何退转。 易行疾至阿惟越致,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且修净土可以速成佛果。 这是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中引的三个大愿证成的。 这样我们就知道,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在千经万论中处处要给我们介绍净土法门,就是考虑到有这些因缘,往生西方可以不退转。 四、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虽然,譬如边方,投化即易,为主即难。 今时愿往生者,并是一切投化众生,岂非易也? 但能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虽然,譬如边方,投化即易,为主即难。 譬如边方,比如一个国家遇到灾难、危险等,老百姓想要逃到另一个国家去,如果是投化,过去也是做一个老百姓,寻求庇护而已,这当然就很容易。 古代任何一个国家都希望其他国家的老百姓逃到本国来,这是一个最好的资源,所以投化即易,你逃亡过去,他很高兴,十分欢迎。 但是,如果一个本来要逃亡的老百姓,你到了对方这个国家去,想做国王,当然就有点痴心妄想了,这非常困难,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你过去寻求庇护,也是做个老百姓是非常容易的,对方会很欢迎。 就像我们往生西方,阿弥陀佛会非常欢喜,他有能力接引我们过去。 这样我们就知道,两者差别太大了。 修通途法门,你要想成为一个登地圣者菩萨,那是千难万难,很不容易。 但是如果你以信佛因缘,仅仅对阿弥陀佛有信心,往生就非常容易。 善导大师的这个比喻非常形象,非常容易懂。 今时愿往生者,并是一切投化众生,岂非易也? 现在我们生信发愿,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投化众生,只要能到西方做一个人天凡夫就好,轮回已经出去了,所以,岂非易也? 这就很容易,就像移民搬家一样。 如果一个国家非常欢迎你去移民,你自己又愿意去,当然非常容易,马上就成了。 但能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你只要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生起真信切愿,那你上尽一形,就是一辈子念佛,下至十念,临终十念、一念念佛,以佛愿力,莫不皆往,他是完全靠佛的愿力,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自己只要有真信切愿就可以了。 莫不皆往,说明就是百分之百往生。 不是很可能往生,而是绝对往生,这一点我们一定要知道。 故名易也,这是最容易的。 五、永明延寿大师《禅净四料简》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我们把《四料简》从字面上过一下,就知道什么叫禅,什么叫净,什么叫有禅,什么叫有净土。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如果你能有禅有净,按《观经》九品章所讲,那你就是上品上生,一刹那就登地。 当然,你靠自力要登地恐怕不容易,但是依靠净土法门佛力加持,往生的一刹那,马上从凡夫就能登地。 现世为人师,来生就能做佛祖。 登地之后,按照《般若经》里的讲法,甚至七天就可以成佛,成佛很快。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即使你没有禅,没有明心见性的功夫,但是你有净土,即有信愿具足,就万修万人去。 这个有净土还是有条件的,你要信愿具足,要生起胜解信。 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到了西方,自然就开悟了。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如果你有禅,即有宗门明心见性这样的功夫。 但是按天台教理来判,你即使有禅,如果无净土,靠自力一转生很可能就迷掉了,就是十人九蹉路。 这个地方要注意,不是错误的错,而是蹉跎的磋,他下一世可能迷掉了。 但是有可能像苏东坡一样,到时候他还会有可能回忆起来,毕竟前世自己修过的,有这样的可能。 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阴境若现前,印光大师解释,这不是说你会着魔,五阴境,这是指我们临终的时候,那种中阴境,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所以一般说罗汉还有隔阴之迷,菩萨也会有隔阴入胎之迷。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你如果参禅没有明心见性,学净土也没有具足信愿,那就不好讲了,你不一定能往生,那就有可能堕落三恶趣,地狱当中铁床与铜柱,万劫千生在那里受苦,没个人依怙。 这是《四料简》对法门的抉择。 永明禅师以禅宗为代表,通过禅宗和净土做对比,法门上给我们做了一个抉择。 当然,不仅仅是禅宗,其他通途法门都可以跟净土做一个对比,道理都是一样的你如果没有净土,靠自力,在这个世界要断惑证真了生死,很不容易,这就是龙树菩萨、马鸣菩萨著作中所作的抉择。 你很容易退堕,到时候退到地狱里面去就麻烦了! 所以如果我们信心没有成就,还有退堕,那就必须要往生净土,那就保险了。 正如马鸣菩萨在《起信论》中告诉我们的,如来有这样的胜方便,那我们为什么不用呢? 有他力可乘,你为什么不借呢? 这确实值得我们去深思。 六、《印光大师文钞》,通途法门与净土特别法门的比较窃维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就像龙树菩萨讲的难行道易行道,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 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 通途法门全仗自力,特别法门则自力佛力兼而有之。 窃维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就像龙树菩萨讲的难行道易行道,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 这是仗自力,靠自己了生脱死转凡成圣。 如果按大乘,如果能明心见性之后再修,明心见性之后你还不一定就能了生脱死,你还要悟后再修,再来断烦恼种子,证圣果了才行,这是通途法门修法。 下面再看净土特别法门: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 净土特别法门,它是具足真信切愿,持佛名号,靠佛的力量往生西方,不是靠自力。 但是自力也需要有真信切愿,持佛名号,这个还是需要的。 你最起码对往生这个法门要有信心,没有信心,还有什么可谈的呢? 所以这是净土特别法门,也就是易行道。 这个我们一般人很容易做到,因为没有要求你转凡成圣,断惑证真,甚至没有要求你念佛的时候必须要有禅定功夫、不能有妄想,只要你有真信切愿,即使有妄想,也绝对能够往生。 所以蕅益大师就说: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心多散乱者,即是下品下生。 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散乱渐少者,即是下品中生。 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便不散乱者,即是下品上生。 说明你有真信切愿,即使妄想纷飞,但是还是可以绝对往生,百分之百往生。 祖师大德这里讲的全都是一致的:你只要有净土有净土,就是信愿具足者,就绝对往生。 这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所以,印祖就说:通途法门全仗自力,特别法门则自力佛力兼而有之。 这就是通途法门和净土特别法门的差别之处。 我们汉地的这些祖师大德,对净土教法可以说是不共的,最殊胜的,开显的最广,著作也最多。 对此我们要十二分地重视,要去深入净土教理,直到生起决定信、胜解信。 这样从信愿上抉择,就保证万修万人去,这非常重要! 这样通过法门比较抉择,我们就知道应该选什么道路。 选自:《信愿念佛堂》开示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净土解行 发布时间:2024-08-14 12:41:5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3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