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明安法师:不可将心待悟 内容: 祖师们叫我们用功,常常说:不可将心待悟。 就是说在用功的时候不能停留在某个境界,要一直用功下去。 就像来果老和尚的话:一个话头,就能把你送到家。 所以就有举不顾,即磋互。 拟思量,何劫悟。 这样的说法,这个不可将心待悟,就是不可举不顾。 生活中也是如此。 我们不能总在等待,不能满足于现状,希望出现奇迹。 应该精进不断,努力不断,奇迹就是在不断地努力中出现的。 看看自己身边的人就会发现,那些出现奇迹的人,总是那些精进的人。 我们之所以认为他们出现了奇迹,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全面看问题,没有看到他们精进用功的时候。 自己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人。 比如现在四祖寺新请的维那师,自己刚回到四祖寺的时候,他还是沙弥,有一次看他没有吃晚饭在拜佛,我就问他:干什么不去吃饭? 为什么晚上还拜佛? 他说:这样时间过得快些。 我说:你可以学点别的啊,学习的时候,时间会更加过得快,比如打坐什么的。 当时真的是被他瞒住了,实际上他是在刻苦用功而不想让别人知道。 自己当时就很羡慕他。 他的唱念、法器就好像不要学一样,拿起就会。 自己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学会打木鱼,他一上来就会。 一开始以为是他年龄的关系,再后来想的是他根基厚,以前种的善根好,总之是在胡思乱想。 最近才发现年龄关系固然存在,但是他的精进用功是最重要的。 通过观察发现,他的特点是自己一个人躲起来精进用功。 总是把自己关在寮房里面颂经;或者大殿里面来回地练习唱念和法器;再或者自己一个人跑到毗卢塔打坐用功。 难怪师父叫他唱个什么调,他两三天就能唱出来。 所以这样有根基,又能勇猛精进,不将心待悟的人,才是佛教事业将来的希望。 同样自己身边也有很多将心待悟的人,一开始也是勇猛精进,根基也很好。 但是后来停留在自己的好境界上,不肯接着努力用功。 常常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大多是推托有病,或者身体不好而不再努力。 结果不久就真的生病,延误了自己的出家目的。 从古至今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 我记得何山守珣禅师就是一个这样的好例子。 他用功的方法是将自己的被子封存起来,发誓道:此生若不彻去,誓不展此! 从此坚持夜不倒单,白天打坐,晚上经行或站立。 用功之精勤与恳切,如丧考妣,如履薄冰,最后大彻大悟。 自己也有亲身体验,每当勇猛精进的时候,总是事事一帆风顺的时候。 一但将心待悟了,也就是事事不顺,有求不应的时候。 所以总是在鼓励自己,甚至是强迫自己,只要能站得起来,能走得动就要跟上大众的队伍。 不怕晕倒,因要是晕倒一定会有人扶自己的,即使没有人扶大地也会承载自己。 更不要怕死了没有人来收尸安葬,因为大家都不愿意看见尸体,看到了一定会把它收拾清理掉。 发布时间:2024-08-08 14:52:36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3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