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星云大师:《心经》第12课01 内容: 星云大师讲《心经》第12课丨如何超越身心的限制? 01如何超越身心的限制? 一、超越身心的限制“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我们的真空、本性、本体里,没有色受想行识,不但没有色受想行识,也“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有人一听,或许会心生害怕。 为什么? 真空里怎么会“无眼耳鼻舌身意”? 其实,不是说真的无,不是断灭的无,你若能在眼耳鼻舌身上,认识无眼耳鼻舌身,那个就是真我。 读到《般若心经》里的“无色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我们先来理解这个“无”。 有一个沙弥才开始念《般若心经》,愈念愈怀疑,忍不住去请示师父。 “师父,这是什么? ”“傻瓜,那个是眼睛。 ”“这是什么? ”“耳朵。 ”“这是什么? ”“鼻子。 你今天怎么尽问我这些奇怪的问题? 眼耳鼻舌身是我们身体上的六根,你怎么会不知道? ”沙弥说:“师父! 《般若心经》里跟我们说,无眼、无耳、无鼻、无舌、无身,你怎么跟我说这是眼睛、这是耳朵、这是鼻子呢? ”为什么《般若心经》要讲“无眼耳鼻舌身意”? 佛教讲“依法不依人”,所以我们称在家居士为“护法”,也就是说居士要护法。 佛法有所谓“四依止”: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依止什么,也是有标准的。 我们要依法不依人。 古灵禅师登座说法,他说了几句话,内容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般若心经》的般若智性。 他说:“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心性无染”,我们的真心佛性、本来面貌是无价之宝,那是真我,不是五蕴的我。 五蕴的我是假我,而真的我则是无染的。 “本自圆成”,这个东西不是父母生的,父母可以生我们的人,但是不能生佛。 先前说过,摩耶夫人可以生悉达多太子,但是不能生释迦牟尼佛;释迦如来是般若生的,般若是他的母亲。 父母生养了我们的身体,但不能生养我们的佛性;我们的佛性是本来就有的,不用父母生也会有。 发布时间:2024-07-31 11:05:5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2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