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涤华禅师:《心经注解》第五卷 内容: 《心经注解》第五卷涤华禅师阅读人、当生大欢喜心、当生大勇猛心、当生速进心、当生无退转心、当生无休息心、倘再进步、其乐之言、无可言、其乐之书、无可书、而不是、常乐我净者、弗可能也。 参者、勿可辜负、老僧、唇干而舌苦、至诚之言者、能如是者、吾与汝等幸也。 若问。 再进步者、何也。 答。 无我相。 而生其心也。 复问、生何心耶。 答、生无我相之心。 兜率陀天者、其天无界、亦无边止、与虚空等、其天境界、以及名号、有同有异、同异各各、各有名号、无穷无竭、无可衡量、与计算者。 何者、虚空无尽、此天亦复无穷也。 如太上老、如堯、舜、禹、如天主天、如孔夫子等、以及、现代、气功之主者、诸如是类、无可尽宣。 均住兜率天、之天、其天名号、其数无穷、劫尽、亦莫能尽知。 其天、诸天界相、散步、於此虚空、之中、无可度量也。 惟我禅那、之兜率、加一禅字者、故名为、兜率禅陀天。 以此标其誌也。 其兜率陀天、其天名号、甚多而广、虽如是多广者、而无有、不包含、在虚空之中也。 是故、虚空、如纲绳、诸天如网眼、如来彼岸、如纲举目张也。 所谓、彼岸二字、是代替之名号。 其实彼岸、就是虚空、虚空就是彼岸。 是故、诸天无有、不在彼岸之心中。 所谓彼岸者、是诸佛如来、常住之所之地。 般若即彼岸之真心也。 波罗蜜多者、即诸佛之实体、真性也。 大觉世尊者、即诸佛、如来之大用也。 如来彼岸者、是如来真心、本性、妙识、之灵、之所现也。 如来彼岸者、是如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一切相、之感、之所成也。 彼岸者、就是虚空、虚空者、就是彼岸。 为何不言、虚空者、是故如来、寄此无为之彼岸、行此无我、之舟航、而使我等、与诸众生、出此爱河、离此贪岸、逃出枷锁、爱恋之乡。 如来、寄此假名、而使我等、与诸众生、而有奔逃、所归之所、寄此假名、心有望焉、心有归所、之处也。 然而、到彼岸者、其心、亦无处所归、在无处所归之中、无有不是、归心之处也。 所谓归心之处者、无为无我、常乐我净也。 常乐我净者、真心融融、本性湛湛、妙识莹莹也。 如来者、自觉、觉他、觉性圆满、此三觉者、如来真心、本性、妙识、所成也。 成而能用、复能大用者、故名为、大觉世尊也。 大觉者、醒也、悟也、彻也、明也、证也、得也。 得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 所得者、亦无所得相、复无非得相、在无所得相、与无非得相中、其如来觉、无觉无不觉。 如来法性身、无身无不身。 如来心、无心无不心。 如来性、无性无不性。 如来识、无识无不识。 如来智慧光明、无智慧光明无不智慧光明。 如来彼岸、无岸、无不岸。 以及、如来、眼耳鼻舍身意、识别等、亦复如是。 及如来、见闻知觉等、在无无中、更加一无。 所谓、无无无中、无穷无尽、无不周遍、在无不周遍中、其名号、为如来大禅那也。 大禅那者、弗悟、弗知、弗证、弗明、弗彻、弗能用也。 如是义者、弗可说也、弗可筆也。 倘说与筆者、弗为禅也。 所谓、说筆如草、自悟、自得、如宝。 草宝皆非非、是名、如来禅那也。 如来禅那者、无禅无不禅也。 。。 。。 。。 而非凡夫、从日至夜、从夜至日、无有不在、五蕴、六欲、七情、八识、九有、十善、与不善中、其心而生者1、贪2、瞋3、痴4、爱5、取6、欲、七情、八识、九类、十善、十恶中、其心无息、而无止也、故名为凡夫。 。。 。。 。倘能放下。 觉也。 佛也。 世尊者、世间九类、出世诸圣者、皆尊而敬之也。 波罗蜜者1、真心2、到彼岸3、虚空也。 三者、一体之用也。 (五)多时者、非一时、二时、三四五时者、是从无始、至今之时也。 多时者、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经过多时、方能证此、大道之时。 理性。 多时者1、非多非少2、非有非无。 为多时也。 云何意。 如。 大圆宝镜、当前。 谁来、谁现、其意为多、为时也。 其二。 大圆宝镜、当前。 其人无相、其宝镜中、空空如也。 其义为、非多、非少也。 其大圆宝镜者、虚空也。 佛也。 是如来之灵也。 是如来、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道也。 亦是某某、某觉、真心、觉性、之灵也。 阅读者、弗可推他、弗我也、倘不能、领会其义者、何时、才能、悟证、其道义、耶。 当深追。 大圆宝镜者、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无诸相时、是名为、自心、大圆宝镜也。 非有、非无者1、非有者、是非有、诸相、诸妄之时也、是名佛也。 2、非无者、是非无、本觉慧命、之灵也。 是名为、大觉世尊如来也。 倘再进步时、是非非非也。 非多、非少者、是非非非也。 非有、非无者、是非非非也。 其大圆宝镜、亦复是、非非非之义也。 其人、倘彻其义者、其名为悟也。 其义希其、自参、自悟、自证而自得。 得者何、得其道义也、倘能得其道义者、无无所得相、亦无非得相、更无非得、非非非得相。 其义甚浓、倘能参透者、其心即清凉也。 复名为、得清凉地、得、清凉地时、亦复、非非非也。 非极之时、其名、到彼岸、更无到彼岸相、亦复是、非非非相也。 所谓、自参、自悟、自证、自彻、如得、无上之宝。 若依赖他人说破者、即是大道、两旁之草也。 两旁之草者、其道义甚浓也。 集句。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1、是观自在、菩萨、修证、悟道、之时。 2、是某某、某觉起修、起悟、起证、其道之时也。 起者、发起、菩提心时。 3、某某、某觉、倘若、能悟、能证其道义者、即是今劫、观自在菩萨、出於世间、在此五浊恶世中、行此、难行、能行、难悟、能悟、难证、其道、而竟证之。 发布时间:2024-07-29 14:17:46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2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