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结解同根分第四十六 内容: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分义卷五结解同根分第四十六(分义卷五)阿难白佛言:世尊! 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 世尊! 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名为出家,犹隔日疟。 唯愿大慈,哀愍沦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结? 从何名解? 亦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 作是语已,普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开示。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亦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 以阎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难顶。 即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是诸大众,得未曾有。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 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 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 阿难! 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无漏真净。 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分义】阿难示现初果有学,虽断见惑而思惑未除,故不达结解同根之义,而雨泪翘诚哀请心切。 世尊摩顶安慰而后告言。 即时十方世界六种震动者,表破根本无明则六根翻破故震动。 唯一真性故云普佛世界。 微尘如来各有宝光同时来灌释迦顶者,以表世尊所说首楞严法与诸佛道同。 诸佛异口同音告阿难者,以阿难初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故今正示观如幻三摩提,以表十方如来得成菩提最初方便。 即所告之言:使你轮转生死结根,唯你六根,更无他物;令你速证安乐解脱,亦你六根,更非他物。 以示诸佛修证皆同,欲令阿难谛信勿疑。 但此非阿难所知,故致疑重请。 本师释迦佛直示真源,谓根尘识同一真源,缚脱本无二致。 根尘识三皆无自性,故识性虚妄,犹如空花,本无所有。 此亦明示无明体空。 然而阿难疑是根性本空,则今根尘从何而有? 故佛告言:发知为根,现相为尘。 由尘发知,是故有根;因根有相,是故有尘。 根尘二法,互相由藉,皆无自性,同于交芦。 此明示无明根尘识诸法性空,空则一法不有。 唯一真性独存。 你於所知所见,性自天然,不必更立知见。 若强立一知见,则是无明之本。 是故即今返妄归真,不必别修。 但於知见不起妄见,知即无知,无知而知,见即无见,无见而见。 根性空寂,执取不生,斯即是涅槃无漏真净。 以是故知,六根元是菩提妙净明体。 迷悟解脱,生死涅槃,唯是六根,是中更无他物。 此是十方微尘如来微妙开示,诚谛之语,简明直指,无逾于此。 如是妙法,百千万劫,难得遭遇。 但历耳根,已成胜因,况闻思修者乎! 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第二义门】即前二决定义中之第二义。 【隔日虐】虐病隔日一发,此喻初果有学之人,见惑已断,思惑未除,说时似悟,对境还迷。 故云犹隔日虐。 【灌如来顶】文句云,摩阿难顶者,欲就阿难现在身中,显出无上大佛顶法。 十方如来放光同灌佛顶者,显阿难所具大佛顶法,即一切佛所证顶法,更无差别。 【交芦】憨山曰:见相二分,原是无明所成,无明既是本空,则此见相,亦了无自性,故喻若交芦。 盖芦体本空,而交节处亦空,此明妄元无体。 【知见立知】知见,指性觉妙明;立知,即妄为明觉。 此世尊直示阿难返妄归真,但于知见不起妄见,即是涅槃无漏真净。 世尊说偈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 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分义】“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 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真性者,即如来藏妙真如性,真性乃万法之宗。 有为空者,谓诸有为法依真而立,虽说有而法性本空,以诸法空故则唯一真性,了无一法,寂灭湛然。 此显空如来藏性。 缘生故如幻者,此示不空如来藏性。 谓真性体空,此不变而随缘应现诸法。 以诸法本空而以缘得生,缘生之法,皆如梦幻泡影。 照明诸法当体如幻故。 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花。 此示空不空如来藏中道义。 有为本空,即是无为。 《中论》云:生住灭不成,故无有有为。 有为法无故,何得有无为。 是则有为无为皆空。 有为无为空故,一切法皆不可得。 是故不实如空花。 空花本无起灭而空体寂然。 此谓真性寂然不碍随缘,虽任用随缘而真性寂然。 斯则空有齐彰,遮照圆妙,中道顿显。 “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 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 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此示如幻三摩提,即首楞严大定之相。 破妄为显真,因妄说真。 妄法空故,真亦不可得。 寂灭一心,真妄双绝,故言妄言真皆是妄想。 且此一心犹不可说是真非真,云何更有能见之根和所见之尘可得哉! 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 是故根尘二法空无实性。 由明暗等,粘湛发见,见精映色,结色成根,名之为结;若悟相见本空无自性,根尘非实,即名为解。 结解同因六根,六根缠结,便是六道凡夫;六根解脱,即成四圣妙果。 以圣凡同具根性,唯在迷悟,更无别歧,故无二路。 但观根尘相交中间本无实性,言有言空皆依无明,而湛寂一心,空有两绝,故空有二俱非。 迷晦不悟性非空有,俱堕无明生死。 若发明根性本非空有,即得解脱。 “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 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此谓依圆根一门深入。 因次第者,非谓六根之结,须一一解之。 乃谓一根之中,具有无量分别俱生我法二执,从浅至深,次第解之。 一根既解,六根皆脱;六根解已,一亦不可得。 真如妙性,本空寂故。 解结之方,宜选圆根,逆流而入。 一根返源,六根皆解;六根解已,内莹发光,如是浮根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应念化成无上知觉。 是为入流成正觉。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 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此示生相无明为所断之惑。 陀那者,即阿赖耶识,亦名陀那识。 此陀那识行相微细,凡愚罔知。 陀那识中,无始习气,微细生灭,流注不息,犹如暴流。 《起信论》谓生灭与不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 以真妄和合,恐凡愚二乘不达而迷于断常之见。 是故寻常不开演。 《起信论》谓三界虚妄,唯心所作,离心即无六尘境界。 一切诸法,唯心所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由分别故而生执取。 是故自心取自心。 真性本寂,离诸名相,本无世界众生。 由无明发业,妄觉忽生,境相随现,四大分湛,六根成结,爱憎取舍,造业轮转。 故云非幻成幻法。 若悟真性,无明发业润生执取本空;发业空故,即离分别取舍;离分别已,根尘俱亡。 真尚不生,妄法何立。 此显真穷惑尽,只在了悟真性而无明发业润生爱取则当下消亡。 “是名妙莲花,金刚王宝觉。 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 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此结显三世诸佛同证涅槃之路。 如来密因知见,本在众生心中。 悟自心故,开佛知见,如莲花开敷,出泥不染。 是妙莲花,此谓妙禅那。 真空宝觉,能破无明,犹如金刚,所拟皆碎。 故曰金刚王宝觉,此谓妙奢摩他。 如幻妙观,了一切法,皆如幻化,犹如明镜,现诸色相。 是谓如幻三摩提。 此乃结答经初“阿难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之问。 修此妙门,速证大觉。 一念不生,无念应万法,即名为佛。 超越地位劫数之说,故曰弹指超无学。 阿毗达磨,此云无比法。 薄伽梵,佛之尊称,具足六义:谓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 十方三世诸佛,得证菩提涅槃,唯此一路,无有异门。 故曰一路涅槃门。 此乃结答阿难“忽蒙天王赐与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之问。 【陀那】此云执持,谓执持种子,发起现行,即第八识含藏种子,发为习气,乃真妄和合之识。 【阿毗达磨】此云无比法。 谓偈中所示之如幻三昧法门。 【薄伽梵】佛字之本音,义云破烦恼,密部诸经多存原音。 发布时间:2024-07-28 14:11:2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2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