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传明法师:禅修的主要途径 一 定入:教下通用广行教法,交替轮番修 内容: 一、定入:教下通用广行教法,交替轮番修禅修有从定入的,这叫事修——事相的修法,它是有所缘境的。 还有一个,就是禅宗采用的慧入——靠禅师来夺所。 我们的认识基础是如何建立的呢? 是通过我们的感官,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外在对象——色、声、香、味、触、法。 然后通过意识来判别,就这样建立起我们的认识基础。 那么禅宗的慧入,就是直接把你的这个所——对象,给拆开,就像拿一张纸“嚓”一下撕开了。 在“禅宗公案”部分,我再跟你们谈这个问题。 那么这是两条路。 一个是从事相上修,叫渐修,一般叫钝根;一个是从智慧上修,叫顿根利器。 像神秀大师所写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这个就是事相修。 他的偈颂我觉得更适合现代人,千万不要去比高低。 因为这个偈颂是讲工夫的,讲你怎么修行。 是开悟之前,密教里所谓的前行,我们汉传佛教里面讲的资粮位与加行位。 资粮的意思,就是说你要去旅游,就要准备衣服、干粮等,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这个前行,事实上就是渐修。 同时,你的方向是要朝向契入空性的,目标是真理实相。 无论修何法,只要想开悟,都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前进。 六祖那个偈颂是讲见地的。 见地的话,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无一物是什么? 就是一切法没有自性。 真理是无有形相的,是无所不相的,它是一切法的共相。 你开悟了以后,保任,或者断除你的烦恼习气,还是要靠渐修,靠“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个偈颂来护持保养。 六祖这个偈颂是讲见地的,神秀那个偈颂是讲功夫的。 两个结合才是圆满的,千万不要比高低。 一个是禅宗工夫,一个是见地,这两种不一样。 但是禅宗里面考验别人,是不论禅定解脱,就是要论你的见地。 见地高了,这个人是一个超格的人。 所以禅宗里面很重视一个人的正见,比持戒还要重视。 如果将二者比较来说,持戒破戒的话,罪过只如芥子一样的小豆豆那么大,因为你是自身破戒。 但是像我今天在这里讲见的问题,如果我讲错了,就有如须弥山一样大的过错。 因为你们每个人听完,接受我的说法,回去以后按我这个知见去指导你的人生。 如果我讲错了,就完蛋了,像非典一样,一粘,你们都传染上了。 这个祸害是比破戒还要大的,因为见的错误,涉及到很多人,不仅我一个人。 因此,佛教里,判断犯戒与否是根据对众生的伤害度大小而定的,这是非常合理的一个判法。 定入是教下通用的广行教法。 是通过修禅定,让我们的心变得明净。 我们的心本来是乱糟糟的,是妄想纷纷的。 太粗重了! 太粗乱了! 你看不到你内心深处到底是怎么活动的。 事实上,我们的心是从细的开始慢慢滚动。 跟滚雪球一样,滚到最后,你才会意识到了。 这时已经很粗了,已经是它的结果了。 通过禅定,你可以清除这些粗乱的、粗重的妄想,让心更加纯净,更加干净,更加明净。 你就能够看到你内在是怎么样的。 就像水,如果是浑浊不清的,就看不到底下是不是有石头、有沙子、有游鱼可数。 如果是澄净的,像镜子一样,就能倒映月亮,映现山河大地,这才可以谈到观。 所以通过定,把心变得纯净以后,心的那种状态,现量赤裸显现以后,要用你学过的正见来印证它到底对不对。 不然你的见学去干嘛? 我打个比方。 比如你们今天在座的,如果没人介绍,都不懂我叫传明法师。 可是如果你以前在网络上或在哪里听说过闽南佛学院,就问“你们那里有没有学的比较好的,具备正见的,而且有实修经验的人,我想跟他学。 ”然后有人给你介绍,“哦,有位法师叫传明法师,是闽南佛学院的教务长。 长得1米65,眼睛细细的,嘴巴大大的,然后耳朵怎么样,身材怎么样……”完全给你介绍了。 这就像是学习正见的过程,你认识的过程。 要是哪一天我们两个人见面,如果没有人给你介绍,你能认出我吗? 不能。 然后有人说:“我带你去见他吧! 这就是传明法师,我给你介绍过的。 ”你以前学过的,描绘介绍过的传明法师就在脑中开始浮现。 你把眼前看到的,跟它对照。 讲的是不是有点道理:嘴巴蛮大的,眼睛小小的像一线天,嘿! 额头还有几条深深的皱纹——这皱纹我从小就有的。 这几天,好几年没见过的老朋友,一见面就说:“我发现你这几条皱纹变深了,代表什么? 说明什么呢? ”我说:“象征智慧啊! ”当然这是开玩笑的话,不可当真。 所以你学会了正见后,要跟修禅定里面出现的现量去印证。 佛教称作毗婆舍那,就是观。 观是在这个地方,不对的排除。 印证以后没有错的,你的心态就可以一直往这个方向走了。 你要验证一下哦! 见就是为了验证你心里面出现的那种现量的状态是怎么样的。 就是见和修一定要合在一起,如果没有合在一起的话,很多人学完见,不知道怎么用。 学了一辈子,为别人数钱,不能用在自己的身上,这是很可悲的。 禅宗里面讲“心心相印”。 很多人都用到男女关系上去了。 什么“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们两个心心相应”……事实上,这个词来自于禅宗,不是来自于你们情人之间的。 只是被情人间借用来形容他们之间的那种亲密互通的关系,也算是最高境界了。 禅宗里,师徒关系的心心相印,就是把我明白的、证悟到的智慧和看法跟你讲,你能明白。 不管在见上、心行上,所证都是一样,没有差别,这叫心心相应。 禅宗里面师徒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称作“道侣”。 你们有情侣,出家人有道侣。 上面所说的这就叫轮番修。 轮番修,是说修定是要专注于所缘境。 但是当你要起心作观的时候,会发现这个定境就要动、散乱。 那么你觉得定境将要散乱的时候,就回过头来修定,修完以后再来修观。 这种轮番修,修一回止作一回观,不断交替进行,止完以后修观,观乱以后又来修止……成功率不是很高。 它要利用的是禅定的余势——就是我们进入禅定后,出定的时候,定力不是一下子就散掉的,它是慢慢散掉的。 比如射箭,射到这个地方,它要掉下来时,还有一种余势。 做毗婆舍那就要靠这一段余势未尽来做观。 禅定越深,这种余势的力量越大、越延长,你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做毗婆舍那,即观。 但是在散心的时候是很难完成的。 这个是说教下的轮番修的过程。 我今天把这要点跟你们讲了。 发布时间:2024-07-01 13:25:3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2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