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信佛,究竟该信什么? 内容: 很多人刚接触佛教时是冲着为自己和家人祈求平安健康而来亦或是为了求学、求财而来因此很多人便认为佛教的本质就是“烧香拜佛求菩萨”从而认为“信佛”是一种迷信的行为然而只是一味的祈求自身不努力,不随顺因缘这如同在家等着“天上掉馅饼”这种信仰的心态是肤浅且不长久的甚至是一种迷信的心态抱有这样心态的信众可能往往在祈求了几次之后便发现佛菩萨“竟不是百祈百应”于是慢慢减弱了信心认为佛菩萨不灵,认为某个庙不灵其实祈求佛菩萨的行为只能作为帮助我们的一种“增上缘”而其离苦得乐根本还在于我们自身是否努力“正信”VS“迷信”不盲目跟从既然前文提到“迷信的信佛方式”,那我们今天首先就说说什么是“迷信”? 迷惑而信,是为迷信。 迷惑而信,便是对自己信仰的对象不了解或了解的不全面,盲目地信奉,无自身一定的判断力,进而盲目地跟从,认为只要进入,自身便能够得到相应的好处。 这样的信仰往往是不理智的,是没有智慧的。 我们在确立一门信仰前,最好能够对此信仰有所了解,对所学修的团体有所了解。 还有一些信众,他们亲近三宝,经常来到寺院烧香拜佛磕头,以求佛菩萨护佑,虽然不可否认这本身是一种“培福田修皈依的善行”,但这属于“与佛菩萨结缘型”、“培植浅显福报型”的善行。 我们不可否认他们确实能够得到佛菩萨的慈悲加持,但如果祈求者本身不能深入了解佛教教理,不能做到深信因果,发广大心自利利他,那么这种信仰则是不稳固的,是很容易崩塌的。 信佛,究竟该信什么? 我们该如何“信佛”才能让信仰更持久且坚固呢? 如何“信佛”才为正信而非迷信呢? 信佛,便是要信佛陀所说之“法”,以佛陀所说之“戒”而行。 我们末法众生虽没赶上在佛出世时亲遇佛、听佛亲说法,但佛陀所说之法已在三藏十二部之中,经藏可以很好地指导我们末法众生不误入歧途,进而断恶修善,破妄显真。 我们佛弟子当依佛陀所说之三藏经教,进而“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我们都知道佛陀曾三番说法。 他初番说法时说四谛义理,随顺“缘起=性空”,侧重人我空。 二番说法时说般若义,即“缘起=性空=无生”,说人我空,也说法我空(五蕴皆空),如《心经》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究竟涅槃。 ”三番说法时说唯识义,即“缘起=性空=无生=唯识”,说人我空,也说法我空,并说唯识缘起无自性性。 如《佛说法集经》(卷四)说:“见法唯是心,远离于分别,不舍真如行,以得无障境。 诸法不自生,亦复非他生,离诸数尽相,平等如虚空。 如实知此法,智者无去相,知法亦不住,以住于平等。 若能如是念,于诸法不动,是人到彼岸,如诸佛福田。 ”佛陀所要教给我们的已全在这三番说法之中了。 我们如果是真佛子,当应深入经藏,便可智慧如海,以佛经教指引帮助我们减轻、断除烦恼,进而帮助他人皆能减轻、断除烦恼。 正信佛弟子该如何做? 顺戒而行、修善积福我们正信的佛弟子应不执着于感应与神通,还应远离以佛教为名义的邪教与讲说相似法的团体。 我们还应进一步通晓佛法义理、三宝功德,更应策发起效学的决心和力量。 应以正信、净信、胜解之信来信仰佛教,从而践行、实证佛陀的教言。 在家学佛者平时还可多顺戒而行,修善积福,自利利他。 如果读经不方便的在家学佛者,平日里可多念佛号,以此功德回向自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如果我们能做到以上这些,我们便是一名正信正行的佛弟子! 文章来源:上海玉佛禅寺 发布时间:2024-06-29 12:05:3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2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