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安法师:《劝修净土诗》第十四、十五首 内容: 《劝修净土诗》第十四、十五首好,请看下面。 “人传天竺是西方,天竺支那在足傍。 莫向泥途分净秽,休从火宅辨炎凉。 三千世界非吾土,万亿乾坤是故乡。 去去莫愁途路远,不劳弹指见空王。 ”这里提到我们佛教界一个流行的说法。 这个说法是出在《坛经》。 有人就问往生净土的事,六祖慧能呢,他的宗门的作略是都要指归本分的,指归向上的。 所以就谈到:西方十万八千里,你只要戒除十恶、八邪就没有十万八千里了;愚人愿东愿西,智人心净土净。 谈这些。 六祖慧能讲的没有错,法门施设他必须这样做;如果是净土宗祖师,他可能事相上要赞叹求往生。 这里一个是理上的指归向上,扫荡一切,指归本分;一个是事相上一定要一往情深的执著西方求往生。 这里不能执理废事,不能以禅宗的理念来扫荡净土的方法。 所以针对这个来讲,有人说:“西方在哪里? 就是天竺国。 ”但殊不知这个天竺——古印度,跟支那——支那就是我们中国,有时候称为震旦国,但是无论是印度,还是中国,还是震旦国,它都是在南瞻部洲。 一四天下以须弥山为核心,有四大部洲。 我们这个地球就是南瞻部洲,有很多的国家都在南瞻部洲。 都是相邻的国家,你只要步行都可以到。 天竺跟西方极乐世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地理概念。 所以要驳正这个观点,千万不要在这个泥途分净秽:无论是印度,还是震旦国,都同时处在五浊恶世。 五浊恶世就代表这个污泥的道路。 都处在这个泥泞的地方,你还分哪个是净土,哪个是秽土。 全体都是秽土! 再放开眼光来看,释迦牟尼佛所住持教化的一个佛刹叫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是怎么划分的一个概念呢? 先是一小世界,一个小世界就是一个须弥山、四大部洲、六欲天,这就形成一四天下;一千个一四天下就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就是一个大千世界。 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就叫娑婆世界。 “娑婆”是堪忍的意思。 这个世界众生活得很苦,但这个世界众生还能够忍得下来,叫堪忍。 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人寿百岁的时候,示现八相成道。 这是由于他无量劫以前作大悲菩萨的时候,曾经发了五百大愿,其中有一愿就是要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人寿百岁众生最苦的时候过来。 一切菩萨都发起不了这个悲愿。 就是那些发心比较猛利的、悲心比较重一点的菩萨,也最多发愿人寿一千岁的时候,示现这个世间八相成道。 唯有释迦牟尼佛大悲心极为勇猛,在人寿百岁的时候要过来。 了解这个,释迦牟尼佛一佛所化的这个三千大千世界,都不是我们要住的地方。 释迦牟尼佛来到火宅当中,叫“惊入火宅之门”,唯一的目的:让我们都迁移,不要再待在这个世界。 这点一定要注意哦! 现在有很多高谈玄妙的说:“我要在这个世间建立人间净土,建立什么什么……”佛这样说过吗? 佛是要我们出离火宅哟! 如果在人间就能建立净土,那就不需要阿弥陀佛,也不需要极乐世界了。 就是由于我们五浊恶世,人心越来越败坏,世间的这种浊恶现象是每况愈下,一世不如一世,一年不如一年,才深切的感受到阿弥陀佛对我们的重要性,西方极乐世界对我们的必要性。 这一定要认识清楚。 所以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是匆匆的过客,生命像石火电光,我们随时面临死亡。 而且这里众苦充满,饮苦食毒。 由这样的苦难来观照极乐世界彼岸的快乐,我们就建立一个新的观念:距离十万亿佛刹之遥远的极乐世界才是我们的故乡,这里是一个苦难的客栈。 所以我们要“去去”。 “去”就是往生——赶紧,用两个字‘去去’,就是非常恳切地要往生。 要往生,你也不要害怕路途很遥远。 有人说十万亿佛刹的西方那确实是很远,也就是有十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 按我们凡夫的心量来说,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空间的广袤——百亿个银河系,我们都没有概念去想象。 更何况还要乘上十万亿,距离很远。 这个距离的远近,实际上跟我们的心量有关系。 我们凡夫众生由于我执、俱生无明,所以对这个空间、数量都非常狭劣。 如果对于破无明的菩萨来看,这个空间实际上也很小。 华藏世界海里面第十三重世界,那十不可说不可说微尘数的刹土当中,我们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那又很近。 现在我们距离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凡夫的感觉很远。 就是离我们最近的,只是登月计划成功。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像美国、法国发射的太空探测器,想去寻找地外文明。 它发放的信息过来都得要两万年,空间距离太大了。 那么现在我们这个世间太空探测器的速度,也就是一秒钟十六公里左右,这个世间最高的速度是光速——光的速度。 光的速度是一秒钟三十万公里。 那就是用光的速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也要有相当的时间。 那么这么远,我怎么能去得了? 好,净土法门又有一个大不可思议的奥秘。 我们只要信愿称名,阿弥陀佛临终接引,放光注照,就在光明当中,我们弹指间、一念间、屈伸臂间——非常短的时间,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 这朵莲华就在七宝池八功德水里面,从莲华出来就能见阿弥陀佛。 这个“空王”就是阿弥陀佛。 天台智者大师说:一个念佛人临命终时,执持名号的那种如入禅定的心,就是往生极乐世界受生之心;念头一动,就是生到极乐世界之时。 动念,我们的神识离开肉体——这就叫我们身体的死亡,但是神识马上就到了莲台上:因为阿弥陀佛拿着莲台现前,或者观音、势至拿着莲台现前。 我们的神识很快到莲台上,莲台马上闭合。 等你出来一看,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 这种往生基本上是同时的,不隔阴的。 这叫文成印坏:往生净土的“文”成就了,这个业报身的“印”也就坏了。 哎,实际上这个文成和印坏是同时的,是一体的。 所以念佛行人不经过中阴身,直接往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知道密宗的观念叫即身成佛。 其实净土法门你从这样一个观念来看:这个神识一离开——从头顶一去,就到了这个莲台上,莲台一闭合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从莲华一出来见阿弥陀佛,一见阿弥陀佛就是阿鞞跋致,就是一生补处菩萨。 你看这样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也表明净土法门就是即身成佛的法门。 他是即身的,他没有隔阴,是不是啊? 而且这里面,为什么那么快的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这里面又提供了一个奥秘:当阿弥陀佛光明来的时候,阿弥陀佛法性的光明它是超越了时空的。 十万亿佛刹之遥远的空间距离,是建立在我们凡夫生灭心基础上的。 那么阿弥陀佛的光明是他自性清净心、实相心所显现的,它不受时空的控制。 所以这个光明就能够打通时空。 现在我们说我们这个世间是三维的空间、一维的时间,就叫四维时空连续区。 我们的一切常识、一切经验、一切的所谓科学理念,都建立在四维时空里。 这样范围当中的认知,实际上是有局限的。 但是有很多高科技的信息它直接传过来,它可能就不经过三维空间,可能是从四维空间、五维空间过来的。 比如电磁波,你打个电话,马上——同时——千里之外就听到了。 那这种光明信息的传导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时空态里面传过去的——同时的。 时间、空间是我们凡夫众生的一种幻觉,在唯识上称为心不相应行法。 连爱因斯坦也明白了这个道理,时间、空间只是我们解释世间、世界的一种工具,它不具有实体的价值。 从这里我们也看到,西方极乐世界跟娑婆世界实际上就在当处。 莲池大师也表达:如果证到念佛三昧,那当下这个地面涌出四色莲华,处处弥陀说法,时时莲蕊化生,珍禽与庶鸟偕音,琼楼共茆屋并彩,极乐世界就在当处。 实际上无量无边的刹土就在当处,我们众生业力感知的只是跟我们相应时空的世间。 那么阿弥陀佛的光明就能够把这个时空超越,冲破,让我们“不劳弹指见空王”。 这些都是净土法门往生之神妙。 通过省庵大师这些诗歌能够让我们转换一种观念,转换一种知见:这个地球不是我们的故土,极乐世界才是我们的故乡;你不要害怕到西方极乐世界远,弹指就能到,超越时空:弥陀的光明,愿力的恩德。 请大家看第五首。 “莫说西方为譬喻,须知名与实相应。 譬甜似蜜非无蜜,喻冷如冰却有冰。 槐国阿谁招客去,蜃楼何处劝人登? 如来大圣成虚妄,谤法愆尤忏未曾? ”这一首是针对有一种说法:认为西方极乐世界是比喻的说法,是表法的,并没有真实的极乐净土可言。 那这个说法听过去似是而非,实在来说遗毒甚广。 在《阿弥陀经》里面,释迦牟尼佛直接告诉长者舍利弗,就谈到“二有”的问题:“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这是无问自说,和盘托出,绝对不是一个比喻,两个“有”特别肯定地说出来。 蕅益大师曾经有一个非常精辟的开示,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证的无上正等正觉是什么? 就是悟到了这‘二有’。 ”在法界当中,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是十法界至高无上的法界——佛法界、一真法界。 这唯有破尽无明、朗然大觉的佛陀才能现量亲证,亲见,释迦牟尼佛把他现量亲证的境界和盘告诉我们。 九法界众生靠自己的力量不能亲见,不能亲证。 我们常常说开悟要有佛的知见,实际上这“二有”就是佛知佛见,是佛开悟的境界。 如果我们能够信受接纳,全体担荷,就等于以佛的开悟为我们的开悟,以佛的知见为我等众生的知见。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通途佛法先要见道,才能够去修道,才能够证道。 他必须经过这个过程。 但是净土法门,你不需要见道,以佛的见道为自己的见道,就从信心下手。 绝对不能站在凡夫狭劣的知见上,认为自己看不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呀? 你能拿出来我看看吗? ”看不见,摸不着,就认为是虚无缥缈。 “可能就是齐东野语,可能就是乌托邦,可能就是一种精神现象,可能是一种化城……”,他什么样的妄想都打出来了。 自古及今都有很多人对极乐世界的实有信不及,他才会说出这些话语。 我们要确信: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经说法——一代时教,不会讲虚妄的语言。 如来是实语者、真语者、不妄语者、不异语者。 所以释迦牟尼佛说出的这个“二有”——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这个名相跟它的事实是相应的——名实相符。 就好像我们比喻这个东西很甜,甜得像蜜一样,你说,甜得像蜜一样,有没有蜜呢? 一定有蜂蜜的,蜂蜜的事实一定存在的。 你说这个人心很冷,冷得像冰一样,冰可以作为比喻说法,但实际上也还是有实实在在的冰。 如果是一个虚妄的东西,由众生心识变现的一些东西,它不可能作为共有的趋向目标。 在我们中国也有些寓言故事,比如南柯一梦,说有个人在中午睡觉,结果做了个梦,梦到他到了一个国家,国王把女儿许配给他,他做了一个东床驸马。 后来他就在一个地方做了太守。 本来过得很好,结果与邻国有一场战争,他手下被打败了。 结果有人奏他一本,然后他就潦倒了,把官位也撤掉了,送他回家乡。 这时候他就醒过来了。 他就说,在这个很短的梦中走过了他几十年悲欢、顺逆的人生道路。 再仔细一看,那个国家是什么国家? 才发现槐树底下有一个蚂蚁窝,大概他是进了那个蚂蚁窝的世界,到那里面去过了一场梦幻的生活。 那个梦是他唯心所现的。 槐安国就是那个槐树底下的蚂蚁国家。 它能够真实的把其他人召唤过去吗? 它确实就是做梦的人别业所感的一种梦境。 那是虚假的。 还有我们看到的海市蜃楼:在大海上,云气显现的像城市,像高楼。 但它是云气所蒸发出来的现象,确实要去登上那样的海市蜃楼,没有人去,谁也不劝人去登,知道那是幻化的。 如果把极乐世界比喻成那种南柯一梦的蚂蚁的槐安国以及海市蜃楼的话,那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处处指归西方极乐世界,可不是给我们讲了一个大妄语吗? 这是一桩非常严肃的事情,这是关系到无量劫以来了生脱死、解决轮回之大事的问题。 我们相信了净土法门,可能会把我们的一生就投注到这个名号当中。 如果最后发现是一个虚妄的东西——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幻化的东西,根本就不存在,那你说,这个玩笑可开得太大了。 释迦牟尼佛会干这样的事情吗? 他制作的戒律,制戒就有不妄语戒,要一切众生都不妄语,他自己会打这么大的妄语吗? 所以我们对佛格要信任,佛说的都是真实的,尤其说这么一个大事——法界当中净土缘起的大事,这还能够掺假吗? 我们现在有些凡夫说释迦牟尼佛讲净土法门、极乐世界,大概是一个方便之喻、一个化城,甚至是一个精神现象。 你说到这个份上,让一切众生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产生不了信心,心存怀疑,你就在谤法啊! 这是谤法的重罪。 而谤的不是一般的法,谤的是让凡夫众生当生了生脱死、一生成佛的法。 十方诸佛都伸出广长舌相赞叹净土法门,就是希望一切众生在当生了生脱死,圆成佛果。 这是佛的大本怀。 现在你把让众生得度的这个法诽谤掉了,那一切众生就没得救了。 所以这样的罪业是很深重的。 莲池大师曾经有个比喻。 如果有一个人,一天讲一万声语言,诽谤一万尊佛,这样诽谤的时间经过一百年,你说这个人谤佛的罪业大不大? 那很大,骂佛的罪业很大。 有人说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存在,是一个虚假的东西,那么这样的一个语言,超过一百年的时间、每一天用一万声语言谤佛的罪业——还来得更深重,百千万倍不能相比! 这样谤法是要直接入阿鼻地狱的。 阿鼻地狱我们要知道,有很多人犯五逆十恶的重罪入阿鼻地狱,也有很多就是谤法的人下阿鼻地狱。 这里面又有他受罪轻重的差异。 如果是五逆十恶的人下阿鼻地狱的话,等到一个大千世界——成、住、坏、空——到了坏劫,整个世界粉碎的时候,他能从阿鼻地狱里面出来。 就等于遇到不可抗拒的这种坏劫的自然现象,他也出来了。 但如果是谤大乘佛法——尤其谤净土法门——入阿鼻地狱的众生,还没有这么便宜。 当这个世界要坏的时候,就要把他转移到他方世界——还成立的世界去,让他继续受罪;如果他方世界到坏劫要粉碎的时候,又把他转移到另外一个世界的阿鼻地狱去:这种人阿鼻地狱受的苦,那是无量无边的。 所以我们要注意,千万不要去做谤法的罪业。 这种罪业是很难忏悔得掉的。 乃至于阿弥陀佛第十八愿慈悲之极——“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都能往生,但是唯有谤法的众生没有办法摄受,他的障碍就很大。 当然,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他谤净土法门,当然就不会有信愿,没有信愿就感通不了弥陀愿力,靠他自己的功夫也决定往生不了。 谤法是要到阿鼻地狱去报到的。 现在我们会听到一些谤法的言论,可能无论教内还是学术界,他研究出一些所谓的成果,说“大乘非佛说,大乘经典都是佛陀圆寂五百年以后结集的,甚至净土的信仰都是太阳神的信仰”,等等这些。 这些都是很让人丧失信心的。 甚至还诽谤佛法,说净土法门就是佛教衰亡,为那些愚夫愚妇兜售的一张进入廉价天国的门票,等等这些。 写这些文章的人、说这些话的人只图口滑,他不知道他谤法的罪业多么深重! 作为振兴我们佛教的弟子一定要护持净土法门,“自信教人信”,“真为报佛恩”。 劝进行者才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对那些诽谤净土的说法要严正的驳斥。 ——庚寅年五月大安法师讲于成都大慈寺   发布时间:2024-06-08 11:05:40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2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