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星云大师:《金刚经》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下) 内容: 金刚经 第13品下如法受持分第十三(下)白话文三、三十二相不住诸相在第五分中提到,不可以身相见如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经文旨在揭示「诸相非如来身相”,今此分更肯定如来的三十二应化身,众生不应住着,以为即如来寂灭之相。 前文以微尘世界除净众生依报之妄想,今以如来三十二相扫荡众生正报之执。 真佛非形非色,故说是非相,为度有情,变化应现,所以名之三十二相。 应身之相,乃福德成就;法身之相,属智慧庄严。 《坐禅三昧经》说:汝于摩诃衍中,不能了,但着言声。 摩诃衍中诸法实相,实相不可破,无存作者。 若可破可作,此非摩诃衍。 如月初生,一日二日,其生时甚微细,有明眼人能见,指示不见者。 此不见人,但视其指,而迷于月。 明者语言:「痴人! 何以但视我指,指为月影,指非彼月。 ”汝亦如是:言音非实相,但假言表实相。 汝更着言声,闇于实相。 佛陀以大而世界,细至微尘;法说非说;诸相非相;乃至般若非般若,都假借言声以表实相,向吾人彰显般若不住诸相,离相之妙用。 《金刚经》每一分都在打开我们局限的心眼,不再寄居蜗牛角上,走出一花一佛土,一叶一如来,大小含融的无垠法界。 有一天,波斯匿王来到佛陀座前,疑惑的问道:「我听说佛陀自称已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是真的吗? ”佛陀含笑道:「大王! 我确实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波斯匿王还是不相信地再问道:「为什么现世有很多年高的沙门、婆罗门等,他们都出家修行很久了,可是他们并未成道。 佛陀出家修行不久,年纪尚轻,却能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呢? ”佛陀回答:「大王! 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是见缘起法,同证三世诸佛法印,而不在年高,不在修行时间的长短,在于勤息三毒,自净其意。 世间有四事,虽小不可轻。 一者刹帝利王子,年纪小不可轻,日后将绍继王位,号令天下。 二者龙子,身形小不可轻,能呼风唤雨,吐放毒焰。 三者星星之火,焰虽弱小不可轻,遇缘则成大火,燎烬山野林园。 四者年少比丘,清净护念,能成法王子,作众生的福田。 ”佛陀时代,波斯匿王执着年高德韶之相,而疑惑佛陀是否成道证果。 如同现今学佛者,求灌顶放光,求灵感神通,佛法岂是一般野狐技俩? 佛法是彻头彻尾的洗心革命,是圆证三身四证的大道。 我们分隔了微尘世界,众生佛圣,觉悟痴迷,净刹秽土等妄相,不知六根是晋升净土门,不知一念清净即如如佛! 一念三千不远,永恒刹那近在眼前。 刹那的善心是永恒的福报,刹那的净心是永恒的功德;刹那的觉心是永恒的觉悟,刹那的无心是永恒的寂灭。 我们的心,为一巧画师,造种种心行,得种种果报。 吾人行持应识尽境缘妄相,以自心为本师。 有一位年轻的太太生了重病,自知不久要离开人世,她对丈夫的爱十分执着,临死前仍不断嘱咐道:「我对你那么好,又那么爱你,我死了以后,你可不能再去找别的女人,不然我做鬼都不会放过你。 ”经过了一年,她的丈夫认识另一个女人,虽然对她的遗愿有所顾忌,但是还是情不自禁,论及婚嫁。 自从他订婚那天起,死去的太太都来找他,骂他薄情寡义,不守信诺,并且把他和未婚妻之间的事描述得一清二楚。 因此他十分苦恼,仿佛太太的鬼如影相随,以致每晚都难以安眠。 他只好向村旁的禅师求助。 禅师了解情况后,说道:「你的前妻是个精灵鬼,无所不知,下次她再来找你的时候,你先称赞她的聪明,然后要她回答你一个问题,就是要她猜出你手里黄豆的数目,如果她回答得出来,你就答应她解除婚约。 ”当天夜里,女鬼再次出现,他依照禅师所教,手里抓一把黄豆,要鬼魂回答。 很奇怪的,这个精灵鬼瞬间消失无踪,从今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女鬼不过是我们妄念所成,就像禅门中所言:佛来佛斩,魔来魔斩。 由心迷惑故,慧日不明,不知心造三界,生佛一如。 四、广施妙法胜身命施佛陀再三的以福校慧,明离相之用,以显受持经教之功。 举凡第八分的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第十一分用七宝满恒河沙数的三千大千世界等,无以计量的财施功德,皆不如受持四句经教者。 第十三分,校量更进一层,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相校四句偈的功德。 七宝散尽,身命放舍,内外财施,不如法施可令人返本归源的功德。 如何具足法施功德呢? 《宝雨经》卷一说:善男子! 云何菩萨成就法施? 所谓摄受正法,受持读诵,无所希求,不为利养恭敬故,不为名闻胜他故,唯为一切苦恼有情,令罪销灭。 演说妙法,无所希望:如为王、王子、及旃陀罗子,演说妙法,心尚无二,况为一切大众说法心不平等? 虽复行施,而不恃此,心生我慢。 善男子! 是名菩萨成就法施。 法施的功德是无漏无量的,七宝有相,身命有限,而法施如日月照破黑暗;如璎珞庄严自心,如甘霖解除久旱,如巨筏引度彼岸。 有一个婆罗门女叫婆响吒,她的六个儿子相继死亡,因此思子成狂,每天披头散发,衣裳污秽,神志恍惚,四处游走。 有一天婆响吒漫游到弥絺罗国的菴罗园,此时佛陀正在说法。 婆响吒见到面如秋月,端严澄静的佛陀,被其威德感召,投地向佛陀泣诉道:「佛陀! 我的孩子都离我而去,骨肉拆离的锥心之痛,我只能日夜哭泣,不知要如何是好? ”佛陀慈悲的说道:「婆响吒! 这世间会合当离,恩爱无常,累劫以来,我们不断地轮回生死,不断地恩爱纠缠,为着生离死别流下的泪,已超过五湖四海的深广;所丧失的儿女亲眷,堆积的白骨胜过须弥山高,长久以来,我们走在生死黑暗的道路,不知出离解脱。 婆响吒! 知是苦应离,知是集应断,知是灭应证,知是道应修。 当思惟四圣谛,止息情念妄想分别。 ”婆响吒女闻此圣谛,心开意解,不再痴迷情识,流浪生死。 法偈圣谛的功德,如手杖,给人扶助,如甘露,令人不死,实是胜过七宝、身命的布施。 《大宝集经》说:若在村落、城邑、郡县、人众中住,随所住处,为众说法。 不信众生,劝导令信;不孝众生,不识长幼、不顺教诲、无所畏避,劝令孝顺;少闻者,劝令多闻;悭贪,劝施;毁戒,劝戒;瞋者,劝忍;懈怠,劝进;乱念,劝定;无慧,劝慧;贫者,给财;病者,施药;无护,作护;无归,作归;无依,作依。 为人演说金刚妙法,应契众生根器,谈有论空,诸多演绎,如五乘共法,十八不共法等等,如第七分经文所言:无有定法,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禅门巨匠有见桃花缤纷,而明扑落非他物;有闻茶盖磕地,忘只手之声息。 求悟者,踏破岭头千堆雪,归来! 窗前梅枝已开三分。 幽州盘山宝积禅师,有一天路过市场,偶然听到一段对话,心有感悟。 顾客向屠夫道:「帮我挑选一块上好精肉。 ”屠夫放下刀反问道:「喂! 我这里卖的,有那一块不是上好的精肉呢? ”佛陀从第一分的穿衣吃饭开始,分分无不是般若的精髓所在,只是吾人忘失本心,迷于根尘识境,不识自家宝玉,朗净明耀。 如山泉清,如银雪净;如圆月光,如空山静。 发布时间:2024-06-03 09:31:1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2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