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紫柏大师:紫柏老人集卷之十五 内容: 紫柏老人集卷之十五明 憨山德清 阅题题金刚经塔余瞻礼是塔。 自如是我闻。 以迄信受奉行。 一画至于一字。 一字至于一句。 一句至于一行。 一行至于一经。 鳞鳞曳曳。 宛转横斜。 静对之如远水孤峰。 流观之则长空雁序。 及其标塔标佛。 忽然妙合。 则七宝无所施其工。 帝梵何所关其巧。 直自一心不生处为基。 不生用处为用。 世尊未说是经。 此塔先已成就。 经云。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全是此塔注脚。 鉴大师且从其注脚悟入。 而今此塔。 当机电掣。 岂无毒眼汉。 见鞭影而驰乎。 螺灯父子刻施是经。 余窃有嘱累。 昔有坚持此经者。 江风败舟。 经遂漂堕。 意其竟入龙宫矣。 一日其妻浣于溪畔。 见群螺结聚。 沉浮衍漾。 如水上灯球。 怪而掇之。 群螺既尽。 此经独出。 诚愿刻者施者受持者。 等彼群螺。 遂与此塔。 共结一段不思议公案也。 题东坡禅喜集此集或以文章奇之。 无乃略神骏而取玄黄乎。 殊不知作者。 力在自性宗通。 以不传之妙。 抛掷于语言三昧。 尻脊无常。 圣凡生杀。 譬夫夜光在盘。 宛转流利。 虽智如神禹。 曷能测其向方哉。 题雪山半偈舍身卷圣人一言。 天地卒难以覆载。 盖大道所在耳。 身为大患。 此男子能于千岩万壑冰雪之闲。 捐大患而货半偈。 非至明至勇者乎。 题普陀大士示现卷拜者不至。 大士现身。 岂因至者。 我至身现。 岂关菩萨。 反复观察。 合现无地。 于无地中。 海山霞生。 妙容慈肃。 见者泪滴。 海水可枯。 此泪无竭。 作是念人。 普门顿入。 耳掷波闲。 眼闻鲸吼。 水陆空行。 圆通自在。 乐既无根。 苦非有蒂。 题师子林纪胜集师子林记。 紫柏道人得于吴门沈伯宏斋中。 呜呼。 师子林榛莽久矣。 狐兔成群。 白日青天。 作诸妖孽。 师子贪睡不管。 今此集一出。 师子鼻孔。 竟为之牵痛矣。 痛则醒。 醒则吼。 请问见前大众。 且道师子正吼时。 这一队狐兔。 向何处着落。 能荐此。 师子林一旦恢复。 许渠来林中。 蹴踏自在去。 题包生所刻棱伽经此经以五法。 三自性。 八识。 二无我为宗。 为根熟菩萨。 直明识体全真。 顿成智用。 故佛于棱伽山说经者。 盖山高峻。 下临大海。 傍绝门户。 惟得神通者堪通之。 乃表心地法门。 非修证可能往耳。 棱伽此言不可往。 若然者。 则一切众生终不可往耶。 虽然。 境不自境。 由心故境。 心不自心。 由境故心。 境不自境。 境不可得。 心不自心。 心亦不可得。 心境既不可得。 则智山无待。 觉海无边。 不动脚跟。 早登棱伽之顶。 才生心想。 顿入如来之藏矣。 僧问岩头起灭不停时如何。 岩头问僧谁起灭。 凡读此经者。 果于岩头句下。 别有转身。 始来与老汉商量此经未晚。 题坡翁文字禅东坡老贼。 以文字为绿林。 出没于峰前路口。 荆棘丛中。 窝弓药箭。 无处不藏。 专候杀人不眨眼索性汉。 一触其机。 刀箭齐发。 尸横血溅。 碧流成赤。 你且道他是贼不是贼。 试辨验看。 若辨得。 管取从来拦路石。 沸汤泼雪。 题赵生画扇雾势昏晓。 山形有无。 且不可以心测。 又岂可以笔墨尽哉。 然墨光之初。 心路之始。 必有主人存焉。 故达者知云雾昏晓无常。 即例山形等耳。 然后笔笔墨墨。 横拖竖抹。 意之所到。 笔之所随。 主客升降。 初无常位。 意果意乎。 笔果笔乎。 吾于密郎扇头。 得赵生矣。 题师子端禅师语录予客代之清凉山。 一夕梦一僧蒙师子皮。 自东而西。 斜阳在天。 光烛其面。 忽然启齿。 口如血盆。 牙似霜剑。 梦切自计曰。 如彼者我当为之。 及读端师子语录。 惊其脱略窠臼。 大用纵横。 不从轨则。 果若金毛师子。 跳掷露地。 百兽闻风。 靡不脑裂者也。 呜呼。 去古既远。 宗门爪牙希遘。 率皆如妖狐怪狗。 软暖委靡。 凡见可欲。 摇尾乞怜。 万态迎合。 一充其欲。 阎罗老汉。 叱咤其前。 犹不暇顾。 况顾我道哉。 至于由机缘而颂古作。 由颂古而评唱集。 由评唱而所谓秘要者行。 秘要行。 则后之学者。 评唱不知。 安知颂古。 颂古不知。 安知机缘。 机缘不知。 安知自心。 自心不知。 安知祖意。 夫机缘者。 活句耳。 生杀自在。 抑扬莫测。 凡圣路穷。 是非药病。 苟非其人。 道不虚行。 唯了悟自心者。 即病为药。 即药为病。 即生而杀。 即纵而夺。 正抑乃扬。 正杀乃生。 以棒喝为广长舌。 以铁钉饭木札羹为供养。 临机哮吼。 天龙欣悦。 狐兔魂销。 若然者。 今之以秘要自谓正传。 慢侮法道。 宁不有愧于师乎。 题穆玄庵所著书后昔人有将黄金铸佛而供事之。 一旦为大盗负而藏之重泉之下。 世皆不知也。 奄忽更代。 初铸佛者。 子孙亦皆星散异乡矣。 尔时重泉。 倏然光达丹霄。 四方远近。 靡不睹之。 且惊且骇。 哗然相汲引。 而寻光所自。 以善水者。 下重泉而获金像。 浮举而供事之。 巢陵唐邑内翰穆孔晖。 号玄庵。 其所著述。 发挥儒释精奥。 书成若干部。 先生即世五十余年矣。 兹由同郡傅侍御光宅。 表而彰之。 余故亦得钻研玄庵秘典。 大凡男子立志。 不可浅近。 图一时炫耀于俗党。 但当务其深远者。 精克而成之。 更百世之后。 或有同志者出焉。 其犹铸佛以黄金。 虽藏之于重泉之下。 异日必光达丹霄也。 即此言之。 大盗藏像。 盗唯一人。 而俗党蔽高。 无世不广。 故庄周有曰。 高言不止于众心。 妙乐不达于里耳。 然精光所积。 虽天地莫能蔽之。 况人情私嫉乎哉。 题王画卷夫见画不见笔。 见笔不见手。 见手不见心。 见心不见心之前者。 谓之见见可乎。 苟借画见笔。 借笔见手。 借手见心。 借心见心之前者。 谓之不见见可乎。 虽然。 展卷则云物纵横。 收卷则峰泉寥寂。 且道展收把柄。 毕竟落谁手里。 得恁么自在。 疑则辋川有摩诘可问。 跋跋麒禅人血书华严经吾闻华严大经。 实根本*轮。 佛与大菩萨之事。 非小根可堪。 故曰龙象蹴踏。 非驴可堪。 终始一念。 今昔一时。 因果一佛。 凡圣一性。 十方一刹。 三界一体。 正像末一法。 初中后一际。 当处现前。 不涉情解。 本自圆成。 非修所得。 故曰智由三昧观照方便。 迷解显得。 不是修成。 若夫悲愿熏炙。 称性而周。 事亦无尽。 或曰。 愿终功废。 则过去诸佛。 带果行因。 岂不多事。 虽然。 一乘无修。 始终一念云云者。 盖指果体而言也。 若在凡夫。 必当先悟果体根本。 然后法古佛之样。 规行矩步。 始以信入。 次则历行住回向地等。 圆治积生染习。 习尽功圆。 则毗卢能事毕矣。 经中首以善财问法。 遍参胜友五十三者。 盖圣人所虑。 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 故设像寓意。 使彼有志于一乘者。 玩意得像。 神而明之。 肉身现证。 无劳修得。 如法华以龙女成佛之象。 寓彼实相。 以至三周九喻。 重重旁敲。 与华严何别。 但下劣凡夫。 不信自心。 徒信佛语。 被文字所转。 埋没本光。 不能直下受用。 是非之仆。 荣辱之奴。 死生之仇。 好恶之党。 颠之倒之。 奴主反位。 大用翻为迷事无明。 大机总成迷理之障。 理迷则触事皆碍。 事碍则于理终迷。 故华严之法界。 法华之实相。 名存义昧。 义昧则理无所会。 理无所会。 则道不终通。 道既不通。 到家何日。 既不到家。 安有所得。 无得则见必不定。 见不定则偏圆无辨。 邪正不分。 谓之知解之徒。 渠尚无分。 岂能现证而受用者哉。 豫章浔阳之庐山。 山有黄龙寺。 寺额即今上所赐也。 寺众有麒禅人。 有志于佛一乘。 顾惟天机不深。 受性鲁钝。 于华严法界。 率难通悟。 于是发愿书大经全部。 意在青山白云。 朝暮书而读。 读而礼称。 忏洗过现重轻罪垢。 果其夙有微善。 仗毗卢之宠灵。 杂华之熏发。 法界顿开。 入佛种性。 麒之告余也如此。 余嘉其有志。 缀华严大概如此。 余再谓麒曰。 若知举笔饮墨。 向白纸上。 横画竖直之者。 念耶。 时耶。 佛耶。 性耶。 刹耶。 乃至际耶。 象耶。 意耶。 现前耶。 不现前耶。 呜呼。 若能领此。 则须弥为笔。 太虚为纸。 大地为墨。 书若经者。 果有尽乎。 果无尽乎。 子若不会。 虽剥皮为纸。 析骨为笔刺血为汁。 与善财童子相去尚远在。 况五十三胜友。 若能亲近乎。 麒其勉之。 麒其体之。 跋黄山谷集此集如水清珠。 浊波万顷。 投之立澄。 如摩尼宝。 饥寒之世得之。 主病即愈。 盖此老不特尊其所知。 行其所知而已。 且能掉臂格外作狮子吼者也。 观其于宠辱关头。 死生路上。 跳踯自在。 若夜光之珠。 宛转于金盘之中。 影不可留。 如水天荡漾于太清之内。 光无定在。 有诬先生谓列子中亦有禅语。 禅岂普通始来哉。 此非先生语。 不识好恶者所赘语耳。 列子之言。 虽精密至到者。 亦可以义路通。 禅则不唯义路不可通。 纵无义路。 亦非禅也。 唯彻悟自心者。 即闭门造车。 出门合辙矣。 而不识好恶者。 欲以义理穿凿。 所谓撮摩虚空。 只益自劳耳。 余知其家里人。 故跋数语。 跋贺知忍刺血书金刚经未刺指时。 指塞虚空。 才刺指时。 血流大地。 指即金刚。 血即般若。 故罪无轻重。 半字能消。 福无浅深。 援毫即满。 虽然澹庵居士。 未即世时。 不以此经为常课。 则即世之后。 子虽有曾参之孝。 为书此经。 终与金刚般若血脉。 不能接续。 若然者。 居士即此经。 此经即学仁父子血脉。 岂以存没断续哉。 我闻般若无古今。 金刚无内外。 有古今则有延促。 有内外则有亲疏。 而未至蕴空者。 则念念生灭。 情尘胶执。 即蚊虻唼肤。 而举身毛竖。 稻芒在眼。 而四方易位。 况以热指刺于冷针。 鲜血迸流。 能无痛乎。 今学仁即流为墨。 即墨成字。 至于句偈。 完兹一卷。 究其情悃。 与舍全身何异。 达观道人。 见而哀之。 且感学仁精诚。 不愧紫岩。 书此附之经尾。 愿见闻之者。 皆发是心。 跋钟鼓颂圣人有身而无累。 有心而不劳。 以其无累故。 则一身可为千万身。 以其无劳故。 则一心可以穷万法。 众人则不然。 有身则有累。 有心则有劳。 累之劳之。 从无始以至今日。 死死生生。 荣荣辱辱。 好恶万端。 改头换面。 羽毛鳞角。 无所不经。 得为人身。 忝在最灵。 极为希有。 于希有之身。 不能闻道。 洗长劫之劳累。 与马牛何异哉。 虽然劳之与累。 亦不可易洗。 若欲洗之。 须以此颂为香水海。 久涤自除。 则众人可至于圣人也。 智者思之。 跋牟子言道章庄子曰。 道恶乎在。 道在稊稗。 易则曰。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有人问赵州如何是大道。 州曰。 大道透长安。 今有人于此三者。 并举而问曰。 牟子之言道。 庄邪。 易邪。 余应之曰。 庄易且置。 敢问赵州大道透长安句。 果言道耶。 不言道耶。 若谓言道。 则其言不可以智识知。 义路得。 若谓不言道。 问道答道。 有何差别。 有人于两问中。 知得好恶雌黄不谬。 则庄易之道。 譬如月在秋空。 朗然廓澈。 若检点不出不但于赵州句中。 无有出身之计。 即庄庄易易。 总向痴人说梦耳。 虽然。 由粗而得精。 由精而遗闻。 粗之与精。 固亦遗闻之嚆矢哉。 跋证道歌汉留侯状如美妇人。 本朝刘诚意亦状如妇人。 然皆临大事。 决大几。 若镜中见眉目然。 当世无与等者。 永嘉大师。 虽云外枯禅。 貌亦柔秀。 宋寂音尊者。 初读其证道歌。 至大丈夫秉慧剑句。 寂音以为此老。 貌必杰特。 威掩万僧者。 及礼其道影。 始知体不胜衣。 貌如少年宣律师。 乃叹曰。 断不可以言貌观人。 盖此老平生践履明白。 心智猛利。 故吐辞等刀锯耳。 譬如香象。 摆脱五欲缰锁。 超然而去。 真大丈夫哉。 迩来去圣转遥。 人根薄劣。 凡所谓出家者。 皆产于荒寒昧略之乡。 其父母不过为儿女负重。 舍而出家。 为其一身衣食之计。 非为求出世而来。 次则逋逃之徒。 宪网张迫。 以我缁林。 为其渊薮。 乃一时偷生之计。 岂有成佛志乎。 余浪迹江海。 三十余年。 足迹遍天下。 在在处处。 所见缁流黄冠。 率饱食横眠。 游谈无根。 靡丑不作。 污佛污老退人信心。 若使一宿老人。 肉目睹此。 安得不痛哭流涕哉。 夫子房龙门。 设不为经世用。 出家求无上菩提。 当不在永嘉下风。 昔崔赵公问径山国一钦禅师曰。 弟子出得家不。 钦曰。 出家乃大丈夫事。 岂将相之所能为。 赵公心服之。 故曰谛审先宗。 是何标格。 乃今狐兔成群。 龙象腾逝。 则释迦老子。 正当为酒肉班头。 呜呼痛哉。 跋大川和尚饭十万八千僧卷余读诸居士偈言跋语。 虽喜其有顺水推船之心。 痛其无逆风把柁之手。 且道如何是逆风把柁。 咄。 直下死生险浪之中。 当头荣辱。 颠风之际。 赤心不昧。 万善常勤以舟为命。 则并力支撑。 以国为舟。 则同心共济。 凡百情关。 冰消瓦解一切人我。 电扫雷轰。 方许渠向没巴鼻汉前。 雌黄佛法去。 虽然。 出身一句。 又作么生。 铁索一条谁锁放。 岭头诸佛笑同牵。 跋宋仲珩篆书金刚经金刚般若。 两者之坚利。 世所共知。 惟愚痴之坚利。 或未察焉。 夫愚痴不坚。 我当先破。 愚痴不利。 我当先犯。 今我顽于死生好恶之执。 牢不可破。 锋不可犯。 是以威音释迦。 先我得道也。 虽然。 愚痴不坚不利。 则般若无本矣。 故圣人以金刚喻般若。 良以金刚能断一切。 一切不能断金刚故也。 如般若能断一切愚痴。 愚痴不能断般若也。 此就知有者言也。 如未知有。 则愚痴能断般若。 般若不能断愚痴也。 由是而观。 愚痴之与般若。 金刚之与万物。 岂有常哉。 顾其人用心如何耳。 如先以知有为前茅。 则般若如金刚。 如未知有。 强以事行破执。 则愚痴如金刚。 故金刚一物。 不惟能喻般若。 亦可以喻愚痴也。 此经有五千余言。 疑二十有七。 吾曹果能善用其心。 则言言疑疑。 皆观照之媒妁也。 反是则言言疑疑。 亦愚痴之绍介也。 如青萝本元臣。 荣国公本缁流。 而所为如此。 果以言言疑疑。 为媒妁耶。 为绍介耶。 吾不得而知也。 宋仲珩篆书。 妙绝古今。 精密圆活。 神气流注。 如春着花。 余虽至愚。 贪玩不知目劳。 况智者乎。 罗司理心尧。 初既得之于无心。 岂终能以有心宝之哉。 惟无心得之。 亦无心宝之。 则有未常有。 而无未常无。 所以得常无常有也。 书周轮云发愿文后有胜解无惭愧。 谓之见魔。 有惭愧无胜解。 谓之悲鬼。 见魔悲鬼。 皆自心宛昧所成。 苟能逆顺关头。 掉臂徐疾过得。 所谓见魔悲鬼。 俱铸为文殊普贤矣。 嘻。 知即易。 行即难。 万仞崖端谈笑踯。 寒山拾得两无功。 物不迁论跋予闻入无生者。 方知刹那。 故五十计较经。 有菩萨白佛曰。 我罪灭。 如何不见罪灭之相。 佛曰。 汝曹心能转生否。 对曰。 我心若不转生。 则不能与如来共语。 佛曰。 汝曹心转生时。 见心初生之相否。 对曰。 不知。 佛曰。 汝曹既不知心生初相。 岂罪灭相。 汝曹独知之乎。 即此以观心转不转。 生相灭相。 皆不越一刹那耳。 而物非物。 迁不迁。 又岂能越之哉。 予以是知驳不迁。 辩不迁者。 刹那未知。 无生尚遥。 而驳驳辩辩。 得非掉棒打水月乎。 则予亦不免多口之咎。 半山老人拟寒山诗跋月在秋水。 春在花枝。 若待指点而得者。 则非其天矣。 吾读半山老人拟寒山诗。 恍若见秋水之月。 花枝之春。 无烦生心而悦。 果天耶。 非天耶。 具眼者试为荐之。 戒杀放生文跋夫贵贱殊业。 物我同灵。 恃力残生。 滋蔓恶习。 畅一时之口味。 结万劫之身殃痛不免之酬偿。 截无始之苦本。 莫若戒杀。 杀若不戒。 则我畅物结。 物畅我结。 结畅相乘。 如汲井轮。 循环不已。 往复思之。 甚可恐怖。 恐怖既生。 视物如人。 视人如我。 夫杀机一动。 不惟残贼同灵。 寔则自断命根。 作如是想。 何待佛出齿臼。 然后戒杀哉。 跋宋猪齿臼化佛文物物有佛。 物物不知。 以不知故。 递相啖食。 如汲井轮。 长劫无已。 佛悯物故。 流慈齿臼。 猪口出佛。 梵相圆满。 状若拇指。 亦如秋月。 光明显露。 若闻若见。 生希奇想。 俱大恐怖。 自是戒杀。 等不杀己。 我发是愿。 佛即现前。 非色非空。 非凡非圣。 凡圣中出。 以是之故。 物物是佛。 云何业醉佛心。 佛佛相食。 愿是慈波。 注入众齿。 如一灯光。 分百千灯。 灯灯续分。 光光无尽。 物睹佛光。 普照三世。 于此实语。 凡见闻者。 号呼涕泣。 如猪正杀。 受痛即我。 作如是观。 杀习顿止。 宋绣观音经跋禅人林白。 持宋绣观音经一卷。 予拜而读之。 至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忽然疑生意会不快。 及见无尽意菩萨。 闻佛赞观音功德之利。 而无尽意即解颈众珍宝璎珞。 持上观世音菩萨。 菩萨不肯受。 因佛劝而受之。 即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 一分奉多宝佛塔处。 乃豁然疑消。 夫多宝佛。 过去佛也。 释迦佛。 现在佛也。 若无过去。 则现在无待。 若无现在。 则过去成断。 若无过去。 现在。 则未来奚立。 若废三世。 则昧刹那。 若昧刹那。 则一切圣凡之用。 依正之基。 将何藉焉。 由是观之。 盖圣人本欲直示其旨。 顾众生机钝。 不能神而明之。 故设象以寓意。 使玩而得之。 则象忘而自契也。 知此则现前读经者。 与观读经者。 虽愚智弗伦。 皆周旋于寂灭光中。 初无闲隔。 此经妙丽。 神采具足。 针针刺入圆通之境。 字字贯摄至道之真。 自宋迄明。 六百载矣。 而字画锋刃。 铿然若新。 非沥肝胆之诚。 孰能至此。 跋怪石供石本无怪。 怪自禹始。 迄于东坡居士。 岂惟不以石为怪。 直以石为无上供养。 众人闻而怪之。 以为天厨王馔。 名花香果。 及珍羞异宝。 始足为至。 公以齐安小儿浴时戏石。 当禅师供。 不以亵乎。 然庄生有云。 高言不止于众心。 余谓无上之供。 自应骇俗。 虽然。 禹之所怪。 坡之所爱。 皆未有树也。 古德有言曰。 若人识得心。 大地无寸土。 寸土既无。 又安有石哉。 则禹所怪。 坡所爱。 总梦中语耳。 即达观道人。 亦不免开眼说梦在。 或有傍不禁的。 出来请问和尚。 既无寸土。 只今脚跟在恁么处。 老汉缓缓向他道。 汝不闻金屑虽贵。 落眼成尘耶。 跋宋圆明大师邵阳别吴强仲叙未战谁不勇。 临战谁不恐。 惟置死生于不可得之地者。 如师子游行。 孤踪绝侣。 然此不可得之地。 非独石门安乐场。 寔一切圣凡所共。 惟临境不惑。 得受用之。 不然。 纵见道精深。 决非将种。 若圆明老汉。 居缧绁。 滨九死。 而饮食谈笑如平时。 死生不入其怀。 真菩提场中枭骑耶。 又。 石门老人有言曰。 成就世出世法者。 特一切能舍耳。 此言虽若不甚精深。 细而味之。 苟非置死生于度外者。 孰能与此哉。 今老人于桎梏之中。 而荣辱不能入其怀。 饮食谈笑。 不异平日。 犹超然而自得也者。 非洞彻自心。 圆用自心者。 虽见地高出佛祖。 我知其触境旗靡矣。 跋半山老人拟寒山子诗受持千百万过。 心地花开。 香浮鼻孔。 鼻孔生香。 香不闻香。 善知此者。 则半山老人。 舌根拖地。 亦不分外也。 书圣观弥勒赞后理水如海。 吾心如鱼。 以海养鱼。 化龙奚难。 更得触不如意事撼之。 即如天风激海。 云涛汹涌。 泼日震空。 空为之殒堕。 则大用始得现前。 子思所谓尊其所知。 则高明矣。 行其所知。 则光大矣。 跋毗舍浮佛偈夫众人知贵生。 而不知所以养生之道。 故为生之所累至人知养生之道。 本于无生。 故能视生无生。 无生而生。 生无物累也。 嗟乎。 今有人于此。 目为色之所累。 耳为声之所累。 至于心为七情五欲之所累。 犹曰我平生快乐无累。 殊不知无累者。 累之久矣。 盖众人欲重神昏。 坐过而不知焉。 辟如醉夫卧于泥淖之中。 人晓之曰。 泥淖非可卧之所。 醉者。 瞪目怒曰。 我生平不解饮酒。 汝奚诬我。 今天下俱抱醉夫之疾。 安得有不醉者而与之言哉。 虽然。 毗舍浮佛颂。 即醉夫能读而诵。 诵而思。 思而明。 明而得。 何患其终不醒耶。 跋寂音尊者十明论叙夫至愚之人。 使其蹈火则畏烧煮。 虽驱之不入。 五欲汤火。 烧煮众生法身慧命。 非止一朝一夕。 而人甘心蹈之弗畏者。 岂其丧心病狂哉。 盖计臭皮囊为净器。 计无明心为命根。 不能以四大观身。 四蕴观心故也。 今人于眠卧之际。 枕子稍不安稳。 则不能睡。 必安之而后适。 死生于人亦大矣。 人皆公然自安。 略不为之计。 则负觉范老汉多矣。 跋宋圆明大师邵阳别胡强仲叙清净光中。 无端强照。 于无身心处计有身心。 心为恶源。 形为罪薮。 源若不塞。 恶岂有穷。 薮若不空。 罪必无尽。 虽然心无善恶。 形未吉凶。 恶源未始不为慈悲之海。 罪薮未始不为功德之山。 顾其用心操行何如耳。 呜呼。 介然有知。 知而不返。 恶流肆矣。 块然有执。 执而不释。 罪山崇矣。 唯有道者。 了心非有。 不待遗而爱憎自消。 知身本无。 不避患而荣辱自解。 故曰。 若人欲知佛境界。 当净其意如虚空。 远离妄想及诸取。 令心所向皆无碍。 我寂音尊者。 方羁縻于缧绁之中。 九死一生之地。 而能超然自得。 所谓生死忧患。 莫能入其胸中。 何术致此哉。 大丈夫既无经世之志。 则于出世宜尽心焉。 故曰。 尽心了知性。 知性即能用。 辟如龙能用水为云。 用云为雨。 故处水不溺。 行云不坠耳。 予以是知有道者。 脱处死生忧患之域。 非惟觅忧患不可得。 且能用忧患为广长舌者也。 今以此叙。 作铁钉饭。 供养一源宗禅人。 禅人知此。 予何憾焉。 跋宋圆明大师别胡强仲叙遗愚庵讲主夫法本出情。 以情求法。 法不可得。 知不可得而求之。 其惑滋甚。 如范滂孔北海之徒。 其人品高。 问学广。 亦奇男子也。 至临患难则疑悔横生。 赍闷而没惜哉。 此盖打头不遇作家。 以情求道误之耳。 殊不知道若可以情求。 则仪秦之流。 皆可谓闻道矣。 即寂音尊者。 童丱剃除。 声已借甚。 所至讲席。 白眉大龙。 靡不推服。 然犹不谓之闻道。 及见云庵文叟。 始了自心。 宜其历死生波险之地。 辟若娑竭出海。 慈云法雨。 遐被穷荒也。 迩来去圣愈远。 吾曹软暖。 不胜观矣。 敢望其出情求法乎。 嗟哉。 上则托名宗教。 次之奔走衣食而已。 率以为教之典要。 宗门活句。 是古人茶饭。 岂今人所能咬嚼。 自是一犬吠声。 百犬狺之。 遂乃成风。 卒难移易。 惟愚庵贵讲主。 情出流辈。 深痛斯弊。 亦恨挽之而未能焉。 予故重之。 赠以洪老送胡生叙。 且跋数语如此。 读法华普门品跋予读法华普门品。 至若有众生多于淫欲。 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 便得离欲。 不觉置卷嗟叹久之。 众生之大患。 患莫过于淫欲。 苟能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 便得离欲。 佛言不妄。 今天下恭敬念观世音菩萨者。 在处有之。 乃称名而离欲者。 何其寡哉。 则佛言亦有妄乎。 呜呼。 淫欲恭敬。 初非两物。 果能至诚常念菩萨。 即恭敬现而淫欲没。 称名少懈。 则淫欲现而恭敬没。 如此境界深浅。 气力生熟。 予亦验之屡矣。 佛语不妄。 人无恒志。 自堕疑网耳。 跋周叔宗书听法华歌夫法华七轴。 六万余言。 而其所诠者。 虽三周九喻。 直谭曲说。 亦不过一实相耳。 惟此实相。 昭然不离日用之中。 奈何楼子六十余年。 辛勤行脚。 求之而不可得。 长庆蒲团七破。 求之而不得。 由是观之。 行求亦不得。 坐求亦不得。 则此实相。 又非四威仪中。 可得而求矣。 然则昭然本在日用之语。 宁非梦言哉。 乃永嘉觉老又曰。 不离当处常湛然。 觅即知君不可见。 以永嘉之语。 较彼二老所求之见。 何天下老和尚。 舌头雌黄不定若是耶。 及读唐修雅法师法华经歌。 则若庖丁解牛。 公输子之为匠。 而纵横逆顺。 精粗巨细。 皆大白牛之全体也。 是牛也。 头角峥嵘。 出入于吾人六根门头。 咆哮蹴踏。 喜怒无常。 平田浅草。 绿杨溪畔。 黑白互夺。 使吾即文字求之而不得。 离文字求之而不得。 离即离非。 求之而不得。 毕竟至于无可奈何此畜。 昙生通禅人。 每以奈何此畜不得为恨。 一见此歌。 便有跨牛之志。 然不得能书者书而宝之。 作一觅牛话头。 无择山林城市。 境缘逆顺。 持此参此。 若不得牛。 殚生弗已。 紫柏道人。 舍然大笑曰。 汝非跳过鱼盘。 觅豆腐之瞎猫乎。 当今能书者。 舍吾叔宗而他求。 岂不误邪。 虽然。 若有人问大白牛儿。 毕竟在什么处。 张草米书挥笔处。 细听蹄响墨池边。 书东坡诗后鸟囚不忘飞。 马系常念驰。 静中不自胜。 莫若任所之。 贫贱苦形劳。 富贵嗟神疲。 作堂名静照。 此语子谓谁。 江湖隐沦士。 岂无适时资。 此东坡静照堂诗也。 呜呼。 心外无法。 触目其谁。 动之与静。 富贵贫贱。 但有名言。 初非他物。 眉山可谓了得便用。 何异绳锯木断。 水滴石穿。 断则根尘不到。 主宾梦醒。 穿则十虚通达。 生杀机穷。 谓物即心而心外无物。 谓心即物而物外无心。 解用则宾不抗主。 自然接拍成令。 不解用则主逐宾队。 触处成乖。 故曰。 若能转物。 即同如来。 且道转物一句。 孰能吐得。 荣辱交加分主客。 根尘暂唤作常光。 跋苏长公大悲阁记鱼活而筌死。 欲鱼驯筌。 苟无活者守之。 鱼岂终肯驯筌哉。 如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 盖意活而言死故也。 故曰。 承言者丧。 滞句者迷。 予读东坡大悲阁记。 乃知东坡得活而用死。 则死者皆活矣。 前大悲阁记。 则公示手眼于文字之中。 使人即文字而得照用也。 后大悲阁记。 则公示手眼于文字之外。 使人忘文字而得照用也。 若然则东坡之文字。 非文字也。 乃象也。 如意得而象忘。 则活者在我矣。 如所谓大悲菩萨。 具八万四千清净宝目。 八万四千母陀罗臂。 岂菩萨独有耶。 实我未尝不具也。 但有照而无用。 谓之似具。 唯照用齐到者。 谓之真具。 故颜氏之子。 有不善未尝不知。 此非照乎。 知之而未尝复行。 此非用乎。 然而必欲八万四千宝目。 八万四千妙臂。 以象照用。 其故何哉。 盖众生具八万四千烦恼。 坚等大地。 非照何以破之。 非用何以转之。 又曰。 穷源达本谓之照。 铸染成净谓之用。 予闻东坡尝称文章之妙。 宛曲精尽。 胜妙独出。 无如棱严。 兹以二记观之。 非但公得棱严死者之妙。 苟不得棱严活者。 乌能即文字而离文字。 离文字而示手目者哉。 跋陆大宗伯云居募文昔如来不舍穿针之福者。 良以福非积善而不成。 善成则性有继矣。 故曰。 继之者。 善也。 成之者。 性也。 即此而观。 善固缘生。 能乘缘生。 而入无生。 何殊因花而得春哉。 若然则穿针之福。 独非花乎。 今陆大宗伯。 养高绿野有日矣。 年登九十。 犹不以老却穿针之缘。 为诸缘山主敷冻云之花。 香浮遐迩。 可谓给孤后身也。 呜呼善哉。 跋曹溪碎钵夫一心不生。 则圣凡无地。 物我同光。 是故圣人不同。 而此心此道。 未始不同也。 唯执情忘本。 乃见有不同耳。 老子生于佛后。 孔子生于老后。 我读道德。 不见其有非佛之言。 我读春秋论语。 亦不见有非佛之言。 大都圣人应世。 本无常心。 但以百姓心为心。 故凡可以引其为善者。 靡所不至。 譬如良医。 但欲愈病。 参苓姜桂。 随宜用之。 至于奇症怪疾。 虽砒霜蛇蝎。 亦所不忌。 其去病一也。 后世三家之徒。 不达圣人本意。 互相是非。 攻击排斥。 血战不已。 是何异操戈而自刃也。 我闻庄衢魏公。 本朝盛德君子。 妒曹溪一钵而不能容。 手碎之。 何示人不广若是。 虽然。 大鉴本以虚空为钵。 天地万物为钵中之食。 能稻粮饥馑。 药草疾疫。 公亦钵中食耳。 安有食食食哉。 夫何故。 无能所故。 无能所则无待。 无待则独立。 独立则无生心措手之地。 呜呼。 起公九原读是跋。 宁不汗颜哉。 虽然。 且道如何是和事老人手段。 逆顺境缘风过树。 残生不直半文钱。 程康伯书圆觉经跋婆伽老汉。 直指众生日用热恼。 为神通大光明藏。 十二大士。 曲说如来神通大光明藏为热恼。 自是父子情乖。 圣凡路断。 康伯程氏。 旁观忍酸不禁。 于是发心手书是经。 积画成字。 积字成章。 积章成帙。 于一刹那中圆觉成就。 违而复顺。 断而复通。 父子欢呼。 接拍承令。 圣凡云集。 水到渠成。 紫柏道人适买舟于岷江之干。 康伯氏于神通大光明藏中。 拈出供养道人。 是时不以面受。 乃用背享。 直得文殊杜口。 普贤失跌。 况其余乎。 虽然。 虮虱以头颅为昆仑。 屈步以蹄涔为沧海。 小大无常。 孰得孰失。 书周叔宗临帖卷禅家有离经一字。 即是魔说。 依经解义。 三世佛冤。 书家有学书而死于法者。 谓之奴书。 观叔宗周氏。 临诸家帖。 于纵横变态之中。 法时露焉。 譬夫浓云雷动之初。 龙虽不见。 头角暂露。 而天机深者。 神而明之。 则龙之头角。 不在叔宗笔阵。 而在我欲得不得之闲耳。 跋石屋禅师山居诗诗曰。 莫谓山居便自由。 年来无日不怀忧。 竹边婆子常偷笋。 麦里儿童故放牛。 栗蟥地蚕伤菜甲。 野猪山鼠食禾头。 施为便有不如意。 只得消归自己休。 夫身心者。 死生好恶之鹄也。 鹄不忘。 则矢不已。 矢不已。 则害我者宁有穷哉。 然害我者。 大抵不出有心无心之域。 故至人去此不去彼。 此去则彼无主矣。 主无而敌恣。 何殊矢射虚空耶。 故此老以消归自己为归宿。 旨哉言乎。 跋东坡阿弥陀佛颂予读东坡阿弥陀佛颂。 异其颂旨晓然。 如日出大地。 光无不烛。 奇哉长公。 昔人谓五祖戒公之前身。 不亦宜乎。 夫圆觉倒想。 初非有常。 倒想在诸佛。 即名圆觉。 圆觉在众生。 即名倒想。 如众生能善用其心。 孰非无量寿觉。 娑婆孰非莲花净土。 必曰外众生而得佛。 外娑婆而生净土。 此为钝根聊设化城尔。 今天下请其入化城。 则欣然皆喜。 延之宝所。 莫不攒眉而去。 何耶。 书某禅人募刻大藏卷后夫大藏佛语也。 而大藏之所诠者。 佛心也。 佛语如薪。 佛心如火。 薪多则火炽。 薪尽则火不可传。 火不可传。 则变生为熟。 破暗张明之用。 几乎息矣。 故传火必待于薪。 而火始有用。 传心必合于佛语。 而心始无疑。 我心既无疑。 佛心我心也。 佛心我心。 则凡有知觉者。 孰非佛耶。 虽然。 众生本佛。 奈何日用而不知。 谓之根本无明。 辟如生盲之人。 出胎堕地。 虽长百岁。 终不知天地日月。 是何物也。 众生本佛。 日用不知谓之生盲。 谓之无明。 不亦可乎。 夫生盲之人。 一旦得良医抉其障翳。 则天地之大。 日月之明。 了然无惑矣。 众生之无明。 若不得佛语。 为之金錍。 抉其无明障翳。 虽佛性本有。 恶能识哉。 如火未始不在也。 不得薪以传之。 则火不可得而用也。 故曰地二生火。 天三成之。 三若不成。 则火虽在。 亦不可得而照物也。 如众生正因佛性虽在。 不得缘因佛性熏之。 则了因不开。 了因不开。 则正因终不得而复矣。 由是而言。 缘因。 佛语也。 了因。 佛语之所诠者也。 正因。 则众生本有之自心也。 自心固有。 不得佛语传之。 了因了之。 自心虽固有。 终不能用也。 正如火在。 而不得薪以传之。 火亦终不可得而用也。 是故有志于用自心者。 必先明佛语。 夫自心明。 则无往而非明矣。 故曰不明自发。 则诸暗相永不能昏。 而永不能昏之人。 始可以开物成务矣。 予是知大藏一刻。 岂惟凡夫可以登正觉。 寔治道中。 开物成务一大机也。 刻大藏之缘始。 今某将丐缘于四方。 冯太史跋其前。 予继太史而复跋之者。 盖念聚薪不易。 如薪聚而火不传者。 未之有也。 佛语宏传。 而众生不明自心者。 亦未之有也。 某行矣无滞。 跋法华抒海余读戒公法华抒海。 至全人即法处。 猛觉心廓目遗。 妙不越粗诚非思量分别所能解也。 夫莲花象也。 妙法意也。 学人能玩象得意。 象未始非意。 粗未始非妙。 且道全人即法时。 阿谁玩象。 咄。 书鹤勒那问二十二祖公案后岁在万历癸巳春。 予客燕山碧云寺。 灯下读佛祖通感。 至此不觉掩卷而叹。 且覆而思之。 鹤勒往世为比丘。 赴饭龙宫。 遍观五百众中。 无一人堪任妙供。 故不欲诸子同赴。 而诸子不解师意。 妄生人我。 师则勉强狥情携之赴会。 既而五百弟子以福微德薄。 生于羽族。 仍感惠而从化。 呜呼。 当为最灵之物。 不以智照而以情。 较乃为羽族而从化。 盖迷极而反觉也。 虽然至此而觉。 莫若先此而觉。 岂不胜哉。 时奇子问曰。 鹤勒如何不知鹤众夙因。 二十二祖奚独知之。 曰。 见道则无优劣。 损习则有浅深。 以深则洞照无涯。 浅乃光烛有限之故。 又问鹤勒说法。 九易寒暑。 鹤众卒未解脱。 摩拏说偈将毕。 鹤众即悟无生。 飞鸣而去何哉。 曰。 起信论云。 如来色心业胜。 故闻法者易悟。 由是而观。 则摩拏道力。 过鹤勒多矣。 辟如撞钟。 槌大则声洪。 槌细则响迩。 奇子闻之。 跃然合掌作礼。 跋苏长公集大眉山。 凡作文作赞作偈。 发挥不传之妙。 纵横诞幻。 使入莫得窥其藩篱者。 盖其所得众生语言陀罗尼三昧。 于大雄氏未睹明星之前久矣。 故能从是处说出非来。 从非处说出是来。 从是非处。 说出不是不非来。 从不是不非处。 说出是是非非来。 长亦可。 短亦可。 高亦可。 下亦可。 浅亦可。 深亦可。 近亦可。 远亦可。 凡其可者。 皆千古不拔之定见也。 定见如盘。 其语言如珠。 珠走盘中。 盘盛其珠。 而横斜曲直。 冲突自在。 竟不可方所测。 如有生心测之者。 辟如以网张风。 以篮盛水也。 知其难测。 而甘心终不敢测者。 益非矣。 东坡氏。 岂三头六臂异乎人者耶。 亦横眉竖鼻。 无所异乎人耶。 但事理之障。 障他不得。 所以无不可耳。 又事理之障。 不能障他。 妙在何处。 妙在不传也。 只此不传者。 孔氏得之而为万世师。 老氏得之而为群有师。 释氏得之而为无师之师。 今有人于此。 能知无师之师住处。 则不可传之妙。 许渠独得焉。 跋唐修雅法师听法华经歌夫心法本妙。 无闲圣凡。 乃今在圣人。 则能六根互用。 凡夫则甘坐丰蔀之愚。 以为眼惟能见。 而不能闻。 耳惟能闻。 而不能见。 殊不知凡夫以遍计不了。 谓藤是蛇。 故六根似不能互用耳。 如遍计情消。 则依他本妙。 根尘无得。 能所不断。 匪涉情解。 日用现证。 故曰佛法在日用处。 所作所为。 举心动念。 却又不是也。 吾大雄氏。 于法华会上三周九喻。 横说竖说。 形容妙法。 可谓曲尽慈肠矣。 然终不若是歌。 拈提本妙。 使大心凡夫。 一读其歌。 当处现前。 而法华富有六万余言。 演说妙法。 不为不广。 然皆死句也。 惟雅得活句之妙。 能点死为活。 譬如一切瓦铄铜铁。 丹头一点。 皆成黄金白璧。 又如月在秋水。 春着花枝。 其清明秾鲜。 岂待指点然后知其妙哉。 书棱严截流后佛顶即自心。 自心即佛顶。 心顶互夺。 常光现前。 此五乳峰下鼻祖截流之机。 如讲主以截流之笔。 发挥棱严大意。 开爽绝尘。 一历眼根。 耳根洞彻。 夫顶既不可以眼见。 心又岂可以智识知哉。 虽然。 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皆顶也。 特顶不见顶。 现行忽起。 用处生疑。 逐日顶堕耳。 跋五慈观阁记枣柏有言曰。 十世古今。 始终不离于当念。 无边刹海。 自他不隔于毫端。 由是观之。 则一念未生之时。 谓之宗。 一念既生之后。 谓之用。 故宗之与用。 如一指之屈伸耳。 指未屈伸时。 指在而不可以见闻得。 指正屈伸时。 指隐而不可以动静识。 谓其动乎。 屈不是伸。 谓其静乎。 伸不是屈。 屈之伸之。 各各独立。 故正伸时。 屈不可得。 正屈时。 伸亦不可得。 正屈伸时。 指体不可得。 未屈伸时。 屈伸亦不可得。 惟知宗者。 可以用用。 宗辟指体。 用辟屈伸。 又知宗者。 则情出古今。 用用者。 则自他不隔。 然后将此爱人谓之仁。 将此处事得宜谓之义。 将此施之于上下。 品节有条谓之礼。 将此变通一切而不滞。 谓之智。 将此确然固守。 临死生交易之际。 无毫发苟且。 谓之信。 此五者。 古人用不尽。 今人故得用之。 知此则五慈之旨。 思过半矣。 虽然爱见之慈。 忍力之慈。 与夫等慈大慈。 皆可以义理得也。 唯真慈一着子。 苟非明悟自心。 不缠知见。 辟如叶公画龙。 真龙现前。 未必不投笔怖走也。 书肇论后夫心本无住。 有著者情。 情本无根。 离心无地。 故会心者情了。 全性者心空。 心空则大用自在。 如春在万物。 风在千林。 其吼唤鲜明变化之态。 乌可以情智仿佛者哉。 肇祖五论之制。 宗本不迁等作。 何异春生万物。 风啸千林矣乎。 既能生而能鼓之。 则生鼓之前。 必有春不可得而生。 风不可得鼓者存焉。 虽然。 微宗本。 则四论无心。 微四论。 则宗本无身。 夫身也者。 心之郛郭也。 心也者。 性之郛郭也。 毗舍浮佛颂跋此颂四句二十八字。 包括大藏。 透彻禅源。 靡不罄矣。 但众生浮浅。 忧虑弗深。 立志苟且。 见卵而求时夜。 见苗而求腹果。 是以读者虽多。 获效则寡耳。 予持此。 凡十五易寒暑。 而犹精持不休。 每触逆顺憎爱交加之地。 必以此颂为前茅。 覆军杀将。 亦不知其几。 今人持未满千万过。 遂尤其不效。 复求效者持之。 辟如掘井。 去土三尺而无水。 寻易地而掘之。 复无水。 复易之。 水终不得。 而精神竭。 渴终不解。 苟有志持此颂者。 能知掘井之喻。 而持之无懈。 若无灵效。 老僧舌根。 定当腐坏。 八大人觉经跋八大人觉经。 辞旨清远。 如月在秋水。 虽至愚之人。 无烦指点。 皎然意了耳。 然是经去古既远。 流行亦寡。 初因明东禅人。 手写一轴。 东虽即世。 其上足世南持而示余。 余疾读之。 不觉心开意朗。 既而命诸黑白广传之。 夫八觉之妙。 岂外众生日用不知之知。 别有所觉耶。 如来大人。 悯诸不觉。 即将众生日用不知之知。 开为八觉。 有缘者。 脱得一觉乃可以破长夜之昏矣。 辟分一灯之焰。 遍照世中。 则其灵焰宁有穷哉。 又。 夫人之在心。 犹鱼之在水也。 鱼之在水。 果知水乎。 人之在心。 果知心乎。 鱼能知水则龙已。 人能知心则圣已。 故曰。 百姓日用而不知。 呜呼。 人为万物之灵。 生既不知所以生。 死岂能知所以死乎。 一不知则永不知。 永不知则无所知矣。 人而无知。 可不痛哉。 于是大觉圣人见而悲之曰。 奇哉众生。 俱有如来。 吾已先觉。 彼犹不觉。 不觉则昏迷长夜。 终古不思矣。 是岂忍乎。 遂将众生日用不知之知。 开为八觉。 虽则浅深阶次。 所用弗同。 要而言之。 从凡入圣。 自觉觉他。 靡不满也。 此经总三百七十一字。 言简旨丰。 遮照精深。 有而能无。 无而能有。 能得一觉。 则大梦顿醒。 况得八觉者乎。 嘻。 觉则众生可以作佛。 凡鱼可以为龙也。 元至政闲。 雪庵溥大师。 号称能书。 书此经若干卷。 流行海宇。 自元迄今本朝。 将三百年。 于万历辛卯四月望日。 鹤林蕖公。 偶得一卷。 于本寺明秀禅房。 宪副包公乃镌于石。 以寿其传云。 书宝积经偈后宝积经偈曰。 四大假为女。 其中无所有。 凡夫迷惑心。 执取以为实。 女人如幻化。 愚者不能了。 妄见女相故。 生于染着心。 譬如幻化女。 而实非女人。 无智者迷惑。 便生于欲想。 如是了知已。 一切女无相。 此相皆寂然。 是名女三昧。 此偈载宝积经。 句十六。 字八十。 辞旨朗然。 譬如月在天碧。 清光照人。 凉入心肺。 积生热恼。 当处冰销。 此就天机深者。 染目得益而言也。 如根器稍钝。 能读而诵。 能诵而思。 能思而用之。 则毛嫱西施。 抱身执手。 唼舌吮唇。 何殊木偶。 虽然。 女人之为害大矣。 汉李陵与虏战。 陵曰。 吾士气少衰。 而鼓不起者何也。 军中岂有女子乎。 搜于匿车下皆剑斩焉。 明日复战。 斩首三千余级。 彼但畜之。 已毁王师必胜之气。 今吾曹坏服毁容。 求无上道。 于欲而不能断。 淫机绵然。 一旦触境。 不幸与之从事。 不唯出苦无期。 如针鼻缺。 如石折难合。 静而思之。 首可碎也。 肝可裂也。 心可刳也。 遇如斯人。 此观破坏。 生不若死。 死而不生则已。 死而有生。 生必入地狱矣。 跋苏东坡十八大阿罗汉颂予读眉山苏轼供十八大阿罗汉颂。 爱其思致幽深。 辞气诞幻。 发挥不传之妙。 如月在秋水。 无烦指点。 朗然现前。 使人见之。 不觉心游象先。 遗物独立也。 若非得无所得心者。 乌能致是哉。 然以是知黄面老人。 并诸尊者。 离是无所得心。 亦无别奇胜。 或问曰。 无所得心可得闻乎。 对曰。 若不可得闻。 而问闻者。 又谁耶。 虽然。 心不知心。 眼不见眼。 知此则得无所得。 如哑人食蜜。 甜与不甜。 岂可以口舌穷之哉。 书黄龙寺藏经阁毗卢佛记后毗卢遮那。 此言光明遍一切处。 阿鼻。 此言无闲地狱。 谓诸苦具黑业遍一切处。 此义黑白粲然。 举着便疑若谓光明果遍一切处。 则黑业不可遍一切处。 若谓黑业遍一切处则光明不可遍一切处。 若谓两种俱遍。 不相妨碍者。 此又不然。 何以故。 千年暗室。 忽然一灯。 暗即随灭。 光遍满故。 唯石头老人谓光明中有黑业。 不与黑业相对。 黑业中有光明。 不与光明相对。 噫。 宗风久衰。 此意寂寞。 往往举似庞眉老衲。 取胡卢而笑。 况黄口禅雏。 吾观华严文殊师利。 教善财童子一百一十城。 参五十三知识。 虽多境缘顺逆。 三昧无常。 或以杀业。 或以淫业。 如是种种作诸佛事。 要之皆助发毗卢光耳。 故顿悟石头参同之意。 则阿鼻即入毗卢之门。 不然毗卢即入阿鼻之牖。 盖一切众生。 无有定性。 以无上知见之香熏之。 则诸佛光生。 以四弘六度之香熏之。 则菩萨光生。 以十二因缘还灭之香熏之。 则缘觉光生。 以四谛之香熏之。 则声闻光生。 以增上十善之香熏之。 则诸天光生。 以猜忌徼福之香熏之。 则修罗光生。 以五戒之香熏之。 则人光生。 以愚痴之香熏之。 则旁生光生。 以悭吝之香熏之。 则饿鬼光生。 以十恶五逆之香熏之。 则地狱光生。 或谓六凡非光者。 彼未了黑业无性故也。 了此则飞潜横走。 孰非毗卢之光哉。 今匡庐黄龙寺。 有僧谓宰官菩萨。 曾干亨言曰。 黄龙藏经阁成。 未有司阁者。 仆欲造毗卢佛一尊。 以为匡庐风月主人。 可乎。 曾公曰。 善哉希有。 子既欲以毗卢圆满之香。 熏一切众生。 亨虽不敏。 敢不以文字三昧助发此光。 达观道人偶读斯文。 亦横口一上。 见作随喜云耳。 跋陈仲醇大藏阁缘起后夫以药治病。 病得愈者。 常医也。 常医死。 而抄其方者。 偶中。 病愈又医之常之。 常者也。 惟良医则不然。 直以病治病。 此下功也。 如无择病与不病。 闻其风而丧我者。 此上功也。 嗟乎。 众生四百四病。 皆客病也。 非主病也。 主病特饥渴两者耳。 然两者。 又本于有身。 身本于有我。 我故曰。 闻其风而丧我者。 上功也。 若夫五伯之争长。 七雄之兢雄。 使其果能我丧我。 则雄雄长长。 得非翦龟之毛哉。 我如来大人。 凡有所说。 皆丧我之前茅也。 若然者。 垂裳而天下治。 苟非我丧。 我不能焉。 或谓药可以治病者。 我知其非良医也。 读石壁经碑跋万历岁在癸巳春。 余挂锡燕山碧云柳树庵。 应华亭徐太仆琰之请也。 灯下读唐苏州刺史白居易。 重玄寺石壁经碑。 逆思隋静琬尊者。 刊石为经。 积盈大藏。 窃校优劣。 不胜悲惋。 夫重玄经惟八种。 而白公极广长舌相赞之。 犹恨不能尽。 而我琬公刊大藏于石。 设公一登白带。 则其赞叹。 当复何如。 适开侍者。 赍大藏自三吴来。 令其读之。 亦不胜悲惋。 因嘱其刊于涿鹿崖壁之上。 使观者知琬公之功。 殆非清冕诸师可并万一矣。 跋东坡油水颂薪多火多。 境大智大。 离薪离境。 火智无地。 是故达人就阴息影。 日中逃影。 离境觅智。 从上以来。 无有是处。 油辟本性。 水辟妄情。 火辟境智。 究此三者。 初非有一。 况有三乎。 性变为情。 情变为境。 了境须智。 即情逆用。 以功较之。 赏罚立焉。 毫厘之闲。 名实难负。 智者思之。 敢不力行。 能力行者。 千古旦暮。 眉山长公。 乃是其子。 书般若无知论后此论文致婉密。 理路冲远。 得之于心。 可以达六经。 彻大藏。 旁通百氏。 如登妙高。 群峰该览。 故用之出世。 度越诸乘。 稳证自心。 用之经世。 即事即理。 横拈竖弄。 靡不合圣帝明王之辙。 是真寔学。 读而成诵。 诵而味之。 味之精了。 自疑永断。 取决自心。 不由他印也。 紫柏老人集卷之十五 发布时间:2024-05-08 12:29:5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1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