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的十二人缘是什么 内容: 佛教的十二人缘是对缘起论的最好解释,关于世界的由来佛陀提出了缘起论,而在人生过程的形成和变更的具体问题上,佛陀在缘起论的基本上提出了十二人缘。 十二人缘十二人缘是按照缘起论来对人生进行分析,它将人生过程分为十二个彼此成为互为前提或因果的环节:一、无明,指心的蒙昧,包括不明善恶、不明佛法教义,这是一切苦楚的根源。 二、行,因为无明而做出善或恶的行为。 三、识,因为以前的行为累积了一定的因果,从而投生于当代,成为新的生命。 四、名色,指由精神要素与物质要素和合而形成的身心。 五、六入,人在胚胎发育时,产生眼、耳、鼻、舌、身、意的感知能力。 六、触,人在出生后,对外界事物有所接触。 七、受,因为与外界事物的接触而产生苦、乐、忧、喜的感到。 八、爱,对苦有强烈的仇恨,对乐有热烈的愿望,强烈的欲求或愿望,就是爱。 九、为爱努力地追求。 十、有,今生为爱产生诸多行为,成为下一世的果报。 十一、生,有了今生的业因,而受来生的生命。 十二、老死,有生必有死。 十二人缘与三世因果十二人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就是以前世、现在世和未下世。 个中无明和行属于以前世,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属于现在世,生和老死是属于未下世。 十二人缘的三个阶段中有两重的因果:以前因现在果,现在因未来果。 以前因是无明和行,无明是以前世的迷惑,行是以前世的造业。 现在果是识、名色、六处、触、受,恰是因为以前因才有了现在的果,这就是第一重因果,以前因被称为“能引”,现在果被称为“所引”。 现在因是爱、取、有,爱和取是现在世的迷惑,有是现在世的造业。 未来果是生和老死,恰是因为现在因才能了未来的果,这就是第二重因果,现在因被称为“能成”,未来果被称为“所成”。 逆观十二人缘十二人缘是生命现象的总结,也是生命苦楚的原因。 在《长阿含经·大缘方便经》中,佛祖说此法时,采用了逆观十二人缘。 逆观十二人缘,就是把十二人缘从后往前推,从老死逐渐逆观到无明。 老死是观察人生的起点,老死之所以会忧悲忧? ,是因为有生,因为没有生就没有死。 生的前提虽有各种,然则重要的前提是有,有就是身、口、意所造的善业和恶业对后果潜伏的一种力量,有了业力为缘,必定有后果的生和死。 有又缘于取,恰是对色、声、香、味、触五欲的执著追求。 才造成了善业和恶业。 取又缘于爱,爱就是生命欲,恰是有了生命欲才有执著的追求,产生了业力。 爱又缘于受,受是对客观之事物产生的苦乐,恰是这种苦乐的感到,激发着生命的欲求。 受又缘于触,触是根、境、识三者和合而有心理活动的开始,才有了受。 触又缘于六处,六处是六根对六境的熟悉,由此产生了触。 触又缘于名色,名色是身心合成的组织,六根依存于身心组织。 名色又缘于识,识是名色的中间,它们之间互相依存。 识又缘于行,识和名色都是由以前所造的业,也就是行而来的。 行又缘于无明,无明就是对无常、无我的真实不熟悉,是人们死活苦楚的根本。 十二人缘的意义因为十二人缘的每个要素彼此成为互为前提或因果,导致轮回流传不止,所以只要我们暂断轮回链上的任何一个接点,尤其是破除无明,就可以不再被十二人缘所束缚,跳出六道轮回,摆脱无休止的死活轮回,这也是我们参悟十二人缘的目的。 发布时间:2024-05-07 10:59:5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1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