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本焕法师:本焕长老话百年佛缘 内容: 本焕长老,清朝光绪33年(1907)出生于湖北新州县。 1930年出家,出自中国现代两位佛教宗师来果禅师与虚云法师的宗门下,先后在扬州高旻寺、五台山碧山寺、韶关南华寺、广州光孝寺、深圳弘法寺等众多佛教名寺修行、弘扬佛法。 南禅临济宗第44代传人。 被尊为佛门泰斗。 2008年3月,本焕长老接受了媒体的专访,内容如下(部分删节):记者:我第一次同102岁的人坐得这么近。 本焕长老:我102岁,减去100岁,我两岁。 记者:我的年龄减去50岁,也两岁呢。 本焕长老:那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呢? 记者:您的名字原来是释本幻,后来为什么改成了释本焕? 本焕长老:我原来叫本幻,这个幻字是幻化的幻,佛教认为一切皆是幻象。 为什么改成现在这个光焕的焕呢? 1948年,我接法于虚云老和尚宗下,在他的宗门里,我也是排本字辈的,所以虚云老和尚就给我改动一个字,改为光焕的焕。 你觉得焕发的焕好呢,还是幻化的幻好呢? 记者:在您面前不打诳语,以我个人的喜欢,我喜欢原来那个幻。 本焕长老:不错,本来就是幻化呵。 呵呵,你还有这种幻化的幻想呵。 记者:那您呢? 您自己喜欢哪一个名字? 本焕长老:不是我喜欢不喜欢的问题。 当然我喜欢以前那个幻。 本来幻化有幻化的作用,光焕有光焕的作用。 虚云老和尚的意思是要我光焕佛法。 1948年我在南华寺接了他的法,第二年做了南华寺的方丈。 那时虚云老和尚111岁了,他从百里之外的云门寺步行来为我送方丈座。 记者:南华寺是禅宗六祖惠能弘扬南宗禅法的道场,之后形成了临济、曹洞、云门、法眼、沩仰五大流派,因此南华寺有祖庭之称。 您在南华寺接虚云老和尚的法,成为禅宗临济宗的传人,您是第几代? 本焕长老:第44代。 记者:本老,在您的经历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来果禅师。 他对您的影响又是怎样的? 本焕法师:来果老和尚与虚云老和尚齐名,是当代禅宗两大宗师,都是已经明心见性了的。 1930年我到了扬州高旻寺,在那里参禅七年。 来果老和尚对我最好,教导我苦修苦练。 我给他当过侍者,也当过衣钵,他要我在高旻寺当方丈,可是我发愿去五台山修行。 解说:据说前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同本老的缘分也很深。 1986年落实宗教政策,光孝寺寺产归还佛教界,是赵朴初居士礼请本老出山任光孝寺住持的。 光孝寺是六祖惠能剃度的地方,地位崇高。 当时庙宇年久失修,佛像法器严重毁坏。 在主持光孝寺的十多年中,本老不负使命恢复了光孝寺。 本老先后修复和新建的寺庙共有11座,修建深圳弘法寺时,也是赵朴初居士亲自礼请本老再度出山主持大局。 为何这里的寺庙不供罗汉记者:刚才我参观了弘法寺的佛堂,发现没有罗汉。 为什么? 本焕长老:我跟你讲,我这里是不供罗汉的。 为什么呢? 罗汉是自了汉,他追求个人的自我解脱,断除自己的烦恼,自己好了就行了,他不理众生,不去救度众生。 我这里要供菩萨,菩萨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 我们弘扬佛法是要利益众生,教化众生,成就众生,救度众生的。 羊城晚报:那罗汉有意见怎么办? 本焕长老:罗汉有意见? 呵呵,那他有意见就找我吧。 我就批评他,你为什么不救度众生,不解救众生的痛苦? 我修的11座庙,供的都是菩萨。 佛门苦修与参禅方法记者:六祖惠能是讲顿悟的,就是成佛不一定通过苦修,也可以达到顿悟。 您年轻时在扬州高旻寺,在来果老和尚的教导下静坐修悟心法,不躺不睡,硬坐91天不倒禅。 后来您从保定起香,三步一拜到五台山,到五台山后又三步一拜,拜完了五个台顶。 之后又闭关修行3年。 您是经过长期苦修的,请您说说顿悟与苦修的关系。 本焕长老:惠能大师的话要这样理解,那些用功用得好、一闻就开悟的人,已经走了很长的路。 不管快慢,总是要走;几时不走,几时不能到。 所以我们佛教,最主要的不是讲,最主要的是要行。 我们一定要行才能到家,不行不能到家。 释迦牟尼佛是皇宫的太子,他出家以后,还要解六年苦根。 怎么要用六年时间去除苦根呢? 我们要了生脱死,不是随便马马虎虎就能的。 他六年坐在深山,芦苇穿膝,一天吃一麻一麦很少的食物,通过修行去除苦根,他成佛了。 他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我们要想成佛,就要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地修行。 我们成佛的事情,同社会上人才成功的道理是一样的,没有坚忍的精神是不可能的。 你要成为一个高级人才,要想做成一件好的事情,做成一件大的事情,一定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才能成功。 记者:您打坐不倒禅,能够做到七七四十九天夜不倒单,这种苦行真厉害。 本焕长老:都是人为的嘛,那时就是一个凳子,没有床的,没有床怎么倒? 记者:您三步一拜去五台山,在这过程中悟到了什么? 本焕长老:悟到了什么? 三步一拜,不过就是恭敬菩萨。 记者:您的弟子印顺法师告诉我说,老和尚说的都是法,我们说的都是话。 您刚才这两句话是有禅意的吗? 本焕长老:我不知道。 记者:什么是禅? 本焕长老:什么是禅呢? 禅,就是禅那,翻译成静虑,就是我们思想清净地去来回思虑。 又翻成思维修。 记者:参禅参到什么程度算是悟了? 本焕长老:开悟有大、小之分。 我的宗门之下,大悟十八,小悟无数。 为什么我这样讲呢? 我们对于一桩事物不明了,最终明白了,这就是一种悟,这是一种小悟;大悟是彻底明心见性。 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羊城晚报:参禅有什么方法吗? 本焕长老:禅宗强调一个疑字,就是起疑情。 疑字从哪儿提起呢? 从一个不明白上提起。 当你在这个不明白上认真地疑起来,来回地参究,它就是止,就是观,它是直指心性的。 所以,疑情起来之后,它是很有力量的,很有滋味的。 它可以不疑而自疑,不参而自参。 你越是参越想参,越参越高兴,直到疑成一团,突然来一个桶底脱落。 人间佛教提法来自太虚大师记者:人间佛教的提法有来历吗? 本焕长老:人间佛教是太虚大师提出来的,后来又经过赵朴初居士等人的发扬,使人间佛教成为当代佛教的发展方向。 太虚大师是民国时代佛教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他看到当时的佛教非常落后,寺庙因为贫穷经常靠做经忏挣收入,拿为死人超度的收入来维持,所以他说佛教那时是为鬼和死人服务的。 也是因为如此,太虚大师提出要用佛教来解决人生问题,佛教要为活人服务,与世俗社会紧密联系。 就是成佛在人间,人成佛成,是为真现实。 这就是人间佛教的思想。 经过赵朴初居士等人的完善,爱国爱教也成为人间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在佛教理念里面,对和谐的概念怎么理解? 本焕长老:和谐的概念很好,是人的修养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人人讲和气,不要斗争,斗争就麻烦了。 佛教讲友爱,众生都是平等的。 在佛教中只有人能成佛,牛啊马啊都不能成佛,所以人是最高贵的,最不可思议。 你觉得呢? 记者:我觉得人不可思议,佛更不可思议。 本焕长老:你觉得佛不可思议,那你就要好好研究佛教了。 我送你一本佛经,是我在72年前用血抄写的,这是影印本。 你可以从这里开始学一学。 割指刺舌书写血经20余万字记者:谢谢您。 (念)民国26年五月吉日忏悔释子本幻发心刺血敬书五台山广济茅蓬。 广济茅蓬在哪里? 本焕长老:就是五台山碧山寺。 民国26年是新历1937年,是我72年前写的。 解说:据了解,本焕长老在五台山住了10年,一边念经文,一边刺舌血、刺指血写经文。 他抄写了《楞严经》10卷,《地藏经》3卷,《金刚经》、《普贤行愿品》和《文殊师利法五子经》等共20卷,写血经文字20余万字。 僧人写血经的事例历朝历代都有,但是用血写经20余万字的却极少见,这是古今的奇迹。 是对佛典的恭敬。 长老在前言中写道:剥皮为纸,折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高积须弥。 为重法故,不惜身命财物,以但愿众生得离苦\,而不为自己求安乐\。 这本血经,他自己每天要诵38次。 记者:本老,您当年不惜身命抄写的这些经典,都保留下来了吗? 本焕长老:我抄写佛经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后来我寻找过,始终找不到。 1987年1月1日,当时我是广州光孝寺的方丈,这天从终南山来了个和尚要求挂单(意为到佛寺中借宿)。 那时寺庙刚刚恢复,住房紧缺,难以留他。 他对我说,我是特地为了送一部经来的。 我因为一直在寻找我的血经,所以有点感觉,叫他打开来看,结果令我难以相信,这就是我的血经,是其中一部《普贤行愿品》。 这个和尚舍命保全了它,还送了来,我非常欣慰,也非常感激他。 至于其它的血经,至今还没有下落。 当右派坐牢狱仍说很好很好\记者:您是出家人,怎么会在1958年被打成右派呢? 本焕长老:我讲给你听。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五台山大庙碧山寺当家。 我当了家后,就在山上栖贤寺的一个关房闭关三年,读了100多卷《大藏经》,并且连续做焰口(一个饿鬼的名字,做焰口是救拔饿鬼、超度亡魂的一种佛事仪式)施食一千台,超度抗日阵亡将士。 那时有一个晋察冀边区的八路军到了五台山,他被日本兵看见了,这个八路军是个营长,他跑到我住的关房里,我把他藏匿起来。 日本兵来要人,我跑到外头说,没有人来呵。 于是日本兵走了,我救了那个营长。 记者:这个事情为什么会变成你当右派的理由? 本焕长老:那时五台山,白天来日本兵,夜晚来八路军。 我是大庙当家的,难免要应付日本人。 他们抓住这一点,我就够资格当右派了。 1958年我还因为宗教方面的问题说了实话,那时也是不行的,当时的报纸也有报道。 记者:您当右派吃苦了,您怎么看这个吃苦? 本焕长老:我当这个右派,坐牢了。 虽然坐牢的名声很不好听,实际上很好很好。 很好是什么原因呢? 当右派,在外面就要被斗争,而把我关起来,也没打我一下,也没批评我一句,一个坏事变成了很好的事情,躲过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劫。 记者:坐牢时还诵经念佛吗? 本焕长老:不行啰,要是诵经那就是还在迷信,那时佛教是迷信。 但是我在思想里面念,他们是看不到的。 燃臂孝母\,本老是个大孝子记者:您当年为母亲送终,选择了燃臂孝母的方式。 什么是燃臂孝母? 本焕长老:燃臂孝母呵,(挽袖现出前臂大块疤痕)就是在这个色壳子(肉身)这块疤的地方(手臂)燃灯。 1948年1月,我母亲临终时,我把灯草绑在这色壳子上,蘸了油点燃了,送我母亲归西。 这个色壳子是父母生养的,在上面点灯供佛,就是要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后来我在母亲坟旁搭了一个灵堂,日夜诵《地藏经》超度亡灵,守孝七七四十九天。 以前我出家在高旻寺的时候,有一次跟着来果老和尚到武汉,返回时请假回家去看望母亲。 母亲说你皈依了,不如大家都皈依,母亲也皈依。 我告诉她,我过去是你的儿子,现在是佛子。 她看我出家的意志坚定,也没办法了。 母亲过身之前,我一直在家附近的小庙里住着,天天去照顾她。 记者:燃臂孝母,痛不痛呵? 本焕长老:说什么痛不痛,色壳子是个生灭的东西,不过是用这个功德报父母生养的恩德。 记者:和尚不是四大皆空、六亲不认的吗? 这难道是错觉吗? 您可是至情至性的。 本焕长老:佛家不是不讲孝,是讲大孝。 为国家众生排忧解难,这是大孝;大孝中包括了孝顺父母的小孝。 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他自己对父母也很孝顺,成佛了还跑去看他妈妈。 如果和尚不孝顺父母,那是他不懂道理。 我们是父母生养的,父母是我们的佛,没有父母,我们怎么成佛呢? 佛家特别崇尚报四重恩:报国土恩、报众生恩、报父母恩、报佛恩,父母恩德最大、最大、最大,父母的恩德难报。 进庙祈祷不一定都要信佛记者:现在很多人去一个庙,主要看它灵不灵,看能不能满足他的功利心。 其实佛教中的明心见性(使心明净,进而使真性显现),它的引人向善是值得了解的。 本焕长老:我们宣传得不够。 记者:很多到寺庙来烧香的人,他不一定是信佛教的,只不过许个心愿,祈祷一下。 您怎么看这个事? 本焕长老:不管他相信不相信佛教,他能够来烧香祈祷,就有好处。 他祈祷发财升官,求父母健康,求家庭平安,求儿女学习进步,等等,都是良好的愿望,都是求福报,都好。 比如你今天见到了我这个僧宝,我又给了你一个法宝(佛经),我们的释迦牟尼佛是佛宝。 你今天见到佛界三宝了,这就是吉祥的事情。 记者:您刚才讲到宣传佛教,现在佛教的宣传搞得很活。 少林寺把武功编成舞蹈,到全世界巡回表演,这种宣传方式您认为怎么样? 本焕长老:很好呵。 武术很早就有流传,不是用来打架,是强身健体的。 倒是别人打我,我可以用武术来保卫我自己。 少林寺武功很好,过去有少林寺帮助秦王李世民的故事,中国佛教一直不脱离世俗社会的,是人间佛教。 多做好事善事,慢慢放下\记者:我帮老百姓问一些问题吧。 世俗中有一句话,叫命中注定,命中注定存不存在? 本焕长老:什么是命中注定? 我说是业障福德注定。 记者:怎么理解? 本焕长老:就是要做好事、善事,要学习大智慧。 做好事是人为的,做坏事还是人为的。 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人要做善事,消业障(由行为、思想、语言而带来的烦恼,障碍修行),增福德。 记者:还有个问题,什么叫放下? 怎么才放得下? 本焕长老:放不下的是什么呢? 是一个我字。 我的家庭、我的妻子、我的儿女什么都是我,全部都是为了我从无始劫到今天,我们大家都死死抱着这个我,放不下这个我。 既然放不下,也就提不起;能够放得下来,才能提得起。 记者:有一天大家都能放下我吗? 本焕长老:永远永远都不可能。 你放得下吗? 记者:我放不下。 本焕长老:呵呵。 慢慢放,自然就放下了。 放不下怎么成佛呢? 放下才能成佛。 和尚不吃肉,科学不科学? 记者:佛门里的人吃斋,不吃肉,科学不科学? 本焕长老:和尚不吃肉。 那个肉是什么? 猪呵羊呵猫呵狗呵鱼呵,都是众生。 我们是个众生,它们也是个众生。 为什么要吃它? 因为我们人类强? 那么它将来强的时候,也来吃你? 如果你为了身体好吃它的肉,它为了身体好吃你的肉,结果就是一报还一报。 你觉得呢? 记者:我觉得人的身体需要营养。 本焕长老:哎哟,你看看我的身体,活到102岁了,我缺不缺营养? 你再看看印顺,他38岁,这么高大强壮,没问题吧? 记者:没问题。 您这么高寿,吃素是一个原因吗? 本焕长老:我跟你讲,我天天吃斋。 素食里面有很多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样样都不少,这种食品很健康。 而且猪呵、牛呵、羊呵、鸡呵,它们本身还有病,如果吃了生病的动物对人类也不好。 你觉得呢? 记者:我觉得您的身体比很多年轻人还好。 解说:本老每天早上四点钟就起来诵经,白天要接待众生,晚上十点钟才睡。 他百岁生日那天,坐在这个座上一天之中接待众生几万人,坐一整天一动都不动。 他一个百岁老人,每天都有社会活动,还经常外出旅行,几个月前还去过一趟五台山。 这是修炼出来的功夫。 佛门五戒普通人做到一条戒一条记者:鲁智深是吃肉的,花和尚。 如果按照佛门五戒,他至少已经违反了两戒,就是不杀生、不饮酒。 如果依照比丘250戒,那他不知违反了多少。 可是这些都不妨碍他做一个好和尚。 本焕长老:佛家弟子有各种各样的行为,在我看来个个都是好的。 我同你讲五台山带剑文殊的故事。 乾隆皇帝上五台山,看到一个和尚跟一个女子在游水,他再一看,那和尚没有了。 到了菩萨殿上,他看到了文殊菩萨,原来那个和尚是文殊菩萨示现的。 意思是你在心里不要轻慢一个和尚。 记者:佛教的戒律对普通人有用吗? 本焕长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这五戒是佛门基本戒,普通人也可以去戒的,但是普通人做得一条戒一条,做不到的不要戒。 而我们和尚要做到的有250条戒,条条都要做到。 记者:有些和尚经常在社会上化缘,有的和尚强行化缘,这是允许的吗? 是寺庙派出去的吗? 本焕长老:我们弘法寺的和尚从来不出去化缘,至于别处有没有? 我不知道。 和尚不一定会去化缘,那个化缘的不一定就是和尚。 我希望你们正确看待这件事情,不论他是和尚也好,不是和尚也好,他化缘也好,不化缘也好,你总之礼貌待他。 如果他是假和尚,他化缘可能是因为生活困难,讨几个钱维持他的生活。 你愿意给钱你给他,不愿意给钱不要轻慢他,这样就是积善缘了。 生死问题,来去自由记者:本老102岁了,怎么看待生死? 本焕长老:我不想走,谁也拿我没办法;我想走,谁也拦不住。 记者:本老,您102岁了,悟了一辈子佛法,能够告诉我您悟到了什么吗? 本焕长老:无。 记者:无是很高境界呵。 禅宗有个无字公案,同您的这个无有没有关系? 本焕长老:呵呵,一样的。 我们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有东西就有障碍有生死,没有东西就没有障碍没有生死。 记者:本来无一物,与时时勤拂拭,哪一个高? 或者两者各有用处? 本焕长老: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想想,本来就没有尘,哪里需要时时勤拂拭呢? 有东西就有生死,没东西就没生死了。 记者:您认为自己成佛了吗? 本焕长老:没有,我差得太多太多,我只是一个小和尚。 要成佛就要利益众生、教化众生、成就众生,结众生缘。 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佛。 记者:您对佛学、儒学都深有研究,又写得一手好字,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呢? 本焕长老:佛讲的法佛也没写啰,六祖讲的法六祖也没写啰,我讲的法我也不会写啰。 记者:佛教这个述而不作、不着一字的老观念,是不是要改变一下,要弘扬佛法,就要有东西让人方便地看嘛。 本焕长老:我出家80年,进入禅宗60年,讲了一世禅。 我现在最大的字看得见,小的字看不见了。 耳朵也听不到,你坐在我的身边我才听得到了。 那些是年轻人的事了。 有神论无神论都可和谐相处记者:有神论与无神论,能和谐相处吗? 本焕长老:有神论、无神论,是各人思想上的问题。 他相信菩萨是他的事,他不相信菩萨也是他的事,信不信还是要讲个缘字。 信仰自由,不要勉强。 记者:佛门中人要做好事、善事;无神论者也同样要做好事、善事。 本焕长老:没有问题啦,人并不是个个都要成佛的,大家彼此尊重,互相不要轻慢就可以啦。 佛经故事中有一个常不轻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他见人就叩头行礼,把人人都当作佛来恭敬,所以人们叫他常不轻,就是常常不轻慢一切人的意思。 记者:过去一直认为宗教是精神鸦片。 本焕长老:我完全不同意这个看法。 为什么? 我知道鸦片烟,它是有瘾的问题,是害人的东西。 而一个人信教,是一个思想认识的问题。 他的思想没这个认识,他不信这个宗教,他有这个认识,就信这个宗教。 他信佛,修德积慧,是利己利人的事情。 记者:还有一个问题,有人说佛教是迷信。 本焕长老:佛教让人智信,反对迷信。 我讲佛教是觉。 从一个疑字开始,有一天顿悟了,他就觉了。 觉有小觉、中觉,最后是大觉。 记者:您现在处于哪一个觉? 本焕长老:我现在不觉了。 记者:禅宗,要求内在超越。 那么内在超越是通过什么实现的,是不是通过内在修为,通过修养来实现的? 本焕长老:我们学禅宗,明心见性,就是超越。 (文:樊克宁) 发布时间:2024-04-26 14:09:1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1370.html